魏晉之變(門閥政治與中古中國社會秩序的重塑)/明道書系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以歷史學、社會學視角綜合觀察三國到魏晉時期風雲變幻的史學佳作。全書深入探討了三國到魏晉世族的興衰、君主制權力結構的變化、政治與思想演變的內部邏輯。作者以政治、思想和社會三個層面為橫向維度,以公元3世紀至5世紀的歷史區間為縱向維度,剖析這一歷史區間內社會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運用立體交叉的敘事模式,為讀者多角度、多層面地呈現這段歷史。
作者介紹
李亮|責編:張瑾
李亮,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博士后,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廈門大學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制度社會學、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社會複雜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出版專著5部,參與多部教材的編(譯)寫,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已出版《遊俠、豪族與名士:三國爭霸時代的權力格局》《楚興:霸主時代的政治與戰爭》等著作。
目錄
涅變:世族、門閥與社會演化
涅變一:皇權、皇帝與豪族
涅變二:門閥社會的孕育及演化
涅變三:思想巨變與社會變遷
第一部分 世族支配下的政治變革
第一章 兩漢世家大族的演變
一 西漢:新興貴族勢力的崛起
二 東漢:豪強大族建立的政權
三 東漢大族繁殖的三種力量
四 士與族的合流:東漢末的大姓名士
五 豪族領主化與漢末爭霸戰爭
第二章 漢魏之變與世族的崛起
一 糜爛的帝國:東漢末年的政治與經濟
二 階層屬性:曹魏改革的底層邏輯
三 唯才是舉的「表」與「里」
四 九品官人法與魏晉選舉制的確立
五 屯田制:曹氏與大族的人口戰爭
六 人亡政息:曹魏改革的反向效果
七 孫吳政權與大族的甜蜜歲月
八 西蜀兩大勢力集團的形成
九 諸葛亮與豪族的明爭與暗鬥
第三章 魏晉之變與世族的壯大
一 世族的勝利:司馬氏與曹氏的權力博弈
二 統一到分裂:魏晉時代的疆域變遷
三 由盛至衰:魏晉時代州制的嬗變
四 罷州郡兵:晉軍事力量的失衡
五 宗王督軍事:晉地方治理機制的失調
六 「五胡」的族源及演化
七 晉末之亂:大分裂時代的序幕
八 十六國與北方大族統治地位的重建
九 晉室南渡:世族締造的王朝
十 貌合神離:大族與皇權的暗鬥
十一 王敦之亂:大族對君權的反擊
十二 內訌迭起:東晉大族之間的權力角逐
十三 晉宋之變:世族專權模式的微變
十四 權力繁殖:魏晉世族統治的政治基礎
十五 財富集聚:大族權力運轉的經濟條件
第二部分 士族主導下的社會變遷
第四章 經學的衰變與玄學的興起
一 今文經學與三次社會改造運動
二 在政治投機中走向深淵的今文經學
三 「白虎觀會議」與經學統一夢想的夭折
四 「黨錮之禍」對經學的沉重打擊
五 批判主義思想對經學的衝擊
六 儒家與經學體系大廈的動搖
七 玄學與「清談」之風
八 國家玄學:道與儒的和諧統一
九 民間玄學與「竹林七賢」的精神追求
十 玄學的內部改造:從貴無到崇有
第五章 佛教的傳入與信仰的異變
一 佛教東傳的七個傳說
二 外國人與東土佛教的傳入
三 從「格義」佛教到本土信仰
四 支謙與康僧會:吳國佛教的雙子星
五 玄學的興起與魏國佛教的沉寂
六 從建業到長安:佛教中心的再次轉移
七 世族與凈土的結合:士大夫佛教的形成
八 佛教與政治的「愛」與「恨」
九 征服政治:國家佛教的勝利
十 佛門雙剎:道安和支遁
十一 羅什和慧遠:南北佛教的雙雄
第六章 魏晉世族精神風貌的突變
一 病態的仕道:世族群體的從政之路
二 清談誤國:世族的為官心態
三 聲音和容貌:世族時代的審美風尚
四 奇異的婚配:世家大族的婚姻規則
五 不與小人為雁行:世族的交往規範
六 文風與樂風:世族精神生活的靡麗與奇幻
七 書畫與棋弈:世族文化生活的風雅與清幽
八 虛無與玄遠:世族群體的清談學風
九 記誦與譜牒:世家大族的學術偏好
十 以邪為榮:世族群體的價值取向
續變:後世族時代華夏中國的走向
續變一:門閥社會的失序
續變二:東晉以後的禮玄雙修
續變三:南北朝佛教的社會滲透
附錄
附錄一:東漢皇帝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