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圖說航天科學與技術

  • 作者:編者:聞新//徐一方//周露|責編:王清顥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85908
  • 出版日期:2025/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3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採用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結合素質教育的需求,全面介紹了航天領域的基礎知識和重大里程碑事件。內容不僅涵蓋火箭、衛星、飛船、空間站等各類航天裝備,還包括探月工程、太空望遠鏡、星際飛行、星際文明探索和新概念航天器等前沿探索領域,為讀者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航天知識體系。
    作為一部兼具科學性與普及性的著作,本書特別注重科普特色。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深奧的航天知識,配以大量圖片資料,並借助重要歷史事件串聯航天事業的發展脈絡,幫助讀者全面了解航天領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本書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既能滿足廣大航空航天科技愛好者的求知慾,也能為相關領域的幹部和技術人員提供專業參考,還可作為高校通識課程的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聞新//徐一方//周露|責編:王清顥

目錄
第1章  什麼是航天
  1.1  航天、航空和航宇
  1.2  關於飛天的傳說
  1.3  航天器的分類
    1.3.1  無人航天器
    1.3.2  載人航天器
  1.4  航天器任務與軌道高度的關係
  1.5  什麼是航天大系統
  1.6  什麼是空間資源
  1.7  什麼是商業航天
  1.8  航天界的「行話」
    1.8.1  國內航天系統的「行話」
    1.8.2  國外航天系統的「行話
第2章  人類航天發展史
  2.1  早期火箭
    2.1.1  阿奇塔斯與「飛鴿」
    2.1.2  Hero與引擎
    2.1.3  中國發明火箭
    2.1.4  羅傑·培根改進火藥配方
    2.1.5  萬戶的飛天夢想
    2.1.6  火箭進入戰爭
    2.1.7  卡齊米日·希敏諾維奇推導出多級火箭設計
  2.2  航天器飛行的理論基礎
    2.2.1  伽利略與慣性
    2.2.2  牛頓為航天科學奠定理論基礎
    2.2.3  康格里夫致力於設計先進的火箭
    2.2.4  儒勒·凡爾納開拓早期太空思維
  2.3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航天技術
  2.4  冷戰時期的航天
    2.4.1  Bumper項目
    2.4.2  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2.4.3  「探險者1號」
    2.4.4  「X-15」飛機
    2.4.5  尤里·加加林進入太空
    2.4.6  艾倫·謝潑德進行亞軌道飛行
    2.4.7  月球火箭
    2.4.8  格倫進入地球軌道
    2.4.9  準備登月
    2.4.10  韋納·馮·布勞恩與美國的太空計劃
    2.4.11  吉恩·羅登貝瑞與《星際迷航》
    2.4.12  月球上的「一小步……」
    2.4.13  太空實驗室
    2.4.14  小土星運載火箭
  2.5  軌道器和探測器
    2.5.1  深空探測
    2.5.2  探空火箭
    2.5.3  德爾塔火箭家族
    2.5.4  阿特拉斯火箭
    2.5.5  飛馬座XL火箭
    2.5.6  太空梭

  2.6  航天進入商業的新時代
    2.6.1  航天發射系統
    2.6.2  龍飛船和獵鷹火箭
    2.6.3  追夢者號太空飛船
    2.6.4  太空旅遊
    2.6.5  獵鷹9號火箭
    2.6.6  中國航天發展史
第3章  航天器飛行原理及軌道知識
  3.1  航天器飛行原理
  3.2  太空飛行與大氣層內飛行的區別
  3.3  航天器軌道與開普勒定律
  3.4  軌道基礎
    3.4.1  航天器圓周軌道
    3.4.2  衛星軌道周期
    3.4.3  軌道平面傾角
  3.5  橢圓軌道
  3.6  軌道六根數
  3.7  圖解航天器星下點軌跡知識
  3.8  衛星軌道的數學模型
    3.8.1  衛星圓軌道的數學模型
    3.8.2  橢圓軌道
  3.9  軌道計算案例
第4章  火箭
  4.1  火箭與宇宙速度
  4.2  火箭的組成
  4.3  火箭分級的原因
  4.4  中國3.35米火箭直徑之謎
  4.5  火箭的出征之路
  4.6  火箭的發射窗口
  4.7  火箭從發射到成功的整個過程
    4.7.1  火箭飛行程序
    4.7.2  火箭飛行過程中的監測任務
  4.8  一箭多星是怎麼實現的呢
    4.8.1  「跳」「坐」「轉」下車
    4.8.2  「天女散花」式、排隊式下車
  4.9  為什麼火箭回收會產生聲爆
  4.10  火箭發射時為何會「騰雲駕霧」
  4.11  火箭飛行如何實現最優航跡
  4.12  火箭發射場是怎麼選的
  4.13  為什麼選擇海上去發射
第5章  衛星
  5.1  什麼是人造衛星
    5.1.1  人造衛星的組成
    5.1.2  人造衛星的主要用途
    5.1.3  怎樣觀測在軌運行的人造衛星
  5.2  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誕生的故事
  5.3  有關衛星那些事兒
    5.3.1  衛星的種類
    5.3.2  衛星軌道與任務的關係
    5.3.3  為什麼衛星不會互相碰撞

    5.3.4  去火星的軌道怎麼計算
  5.4  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東方紅1號」的誕生
  5.5  「北斗」系統與GPS有啥不同
  5.6  什麼是對地觀測衛星
    5.6.1  對地觀測衛星的種類
    5.6.2  對地觀測衛星的軌道部署
    5.6.3  對地觀測衛星的解析度
    5.6.4  對地觀測衛星的觀測寬度
    5.6.5  從對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可以發現什麼
第6章  載人航天工程
  6.1  「阿波羅」飛船
    6.1.1  阿波羅計劃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6.1.2  「一小步」的距離有多遠?
    6.1.3  為實現登月設計的飛行器
  6.2  國際空間站
    6.2.1  認識國際空間站
    6.2.2  國際空間站壽命到何時
  6.3  中國神舟飛船的誕生
    6.3.1  鮮為人知的曙光號飛船
    6.3.2  錢學森力挺載人航天從飛船做起
  6.4  刀尖上的舞蹈——「太空出艙」
  6.5  「宇航員」「航天員」哪個稱呼更準確?
  6.6  在太空中運動是怎樣的體驗?
    6.6.1  跑步
    6.6.2  體操
    6.6.3  投擲鐵餅
    6.6.4  舉杠鈴
    6.6.5  球類運動
  6.7  載人航天與民生的關係
第7章  導彈
  7.1  導彈的組成
  7.2  導彈如何分類
  7.3  導彈和火箭的區別
  7.4  導彈制導與控制
    7.4.1  控制制導
    7.4.2  慣性制導
  7.5  彈道導彈怎樣飛向攻擊目標
    7.5.1  發射階段的制導
    7.5.2  熄火點速度與落點精度
  7.6  導彈與制導炸彈
  7.7  反導系統
第8章  空間望遠鏡
  8.1  空間望遠鏡的發展
    8.1.1  誰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望遠鏡
    8.1.2  古代人製作的望遠鏡鏡筒為什麼那麼長
    8.1.3  誰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8.1.4  胡克望遠鏡及其貢獻
    8.1.5  射電天文學與射電望遠鏡
    8.1.6  空間天文學的誕生
  8.2  哈勃空間望遠鏡

    8.2.1  「哈勃」的故事
    8.2.2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組成
    8.2.3  延壽「哈勃」
  8.3  韋伯望遠鏡
    8.3.1  韋伯望遠鏡的命名
    8.3.2  韋伯望遠鏡與哈勃望遠鏡比較
    8.3.3  韋伯望遠鏡的結構
    8.3.4  韋伯望遠鏡與環狀星雲M
    8.3.5  韋伯望遠鏡將證實宇宙形成的歷史
  8.4  流體望遠鏡:「韋伯」的後任
  8.5  在月球背面部署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8.5.1  在月球背面部署射電望遠鏡的優點
    8.5.2  在月球背面部署射電望遠鏡的方案
    8.5.3  在月球背面部署射電望遠鏡所面臨的挑戰
  8.6  FarView天文台
    8.6.1  利用月球土壤建造
    8.6.2  挑戰與機遇
    8.6.3  通信問題與解決方案
    8.6.4  月球天文台是天文學的未來嗎
第9章  空間碎片
  9.1  空間碎片的來源
  9.2  空間碎片的分佈
  9.3  空間碎片能在軌道停留多長時間
  9.4  空間碎片的分類
  9.5  空間碎片對航天器的危害
  9.6  清理空間碎片的被動方法
    9.6.1  電動繫繩離軌終端器
    9.6.2  氣動阻力離軌裝置
    9.6.3  太陽輻射壓力離軌方法
    9.6.4  制動帆離軌方法
  9.7  清理空間碎片的主動方法
    9.7.1  推力離軌方法
    9.7.2  空間機器人方法
    9.7.3  膨脹泡沫方法
  9.8  混合清理空間碎片的方法
    9.8.1  制動帆和電動繫繩混合方法
    9.8.2  可展開/儲存金屬網捕獲碎片方法
  9.9  各國空間碎片清理方案
    9.9.1  瑞士:清潔太空一號
    9.9.2  日本:太空漁網
    9.9.3  美國:五花八門的手段
    9.9.4  中國為清理太空碎片所做的努力
第10章  2035年的世界航天
  10.1  國際專家對2035年世界航天發展的情景預測
  10.2  人工智慧對2035年世界航天發展的情景預測
附錄一  太空探索那些事兒
  1-1  太空中的聲音——「太空合聲」類似鳥兒唱歌
  1-2  太空味道來自哪裡?——來自宇宙深處的化學記憶
  1-3  黑洞
  1-4  太空中的按需製藥技術

  1-5  太空中的異響
  1-6  首次商業太空行走為何在700千米軌道處進行
  1-7  殘疾人上太空面臨哪些挑戰
  1-8  控制體重,看看航天員怎麼做
  1-9  小行星為什麼會撞擊地球
  1-10  地球末日會發生嗎
附錄二  星際文明探索
  2-1  星際文明探索的歷史
  2-2  戴森球的概念
  2-3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地方
  2-4  利用溫室氣體尋找外星人
  2-5  UFO與外星人
  2-6  費米悖論
附錄三  星際航行
  3-1  星際飛船的分類
  3-2  狹義相對論
  3-3  星際旅行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