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案例版高等教育中藥藥學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陸葉|責編:趙曉嬿
  • 出版社:蘇州大學
  • ISBN:9787567252264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71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案例版)》為全國高等教育中藥、藥學專業系列教材之一。本著編寫一本高質量、科學、新穎、實用的教材的目的,蘇州大學生藥學研究室的老師聯合兄弟院校從事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行共同編寫了這本教材。該教材將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兩門課程合併,刪減了重複內容,使教材內容少而精。教材中植物形態、藥材及顯微特徵等均主要採用自拍的彩色圖片,形象生動。但因時間、地點、季節、有毒藥材不易獲取等限制,部分植物形態圖片引自《中國植物志》(電子版),部分藥材粉末組織特徵圖引自《中藥粉末顯微鑒別彩色圖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著),特此表示感謝。
    本教材共分為四篇。第一篇為藥用植物學基礎,主要介紹植物基本組成中的細胞、組織及六大器官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以及植物分類學概述。第二篇為生藥學基礎,主要介紹生葯的分類與記載、鑒定、採收、加工與貯藏及質量標準。第三篇為藥用植物分類及代表生葯,被子植物中主要介紹50個科的特徵及代表生葯近160種,其中重點描述的生葯(名稱右上角標注「*」者)有61種。第四篇為動物類和礦物類生葯,主要介紹動物類和礦物類的生葯,其中重點描述動物類生葯6種、礦物類生葯4種。另外,每章前有學習導圖和案例,每章后附有練習題。同時,本教材參考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內容,並及時更新了藥材的研究進展,與時俱進。

作者介紹
編者:陸葉|責編:趙曉嬿

目錄
緒論
第一篇 藥用植物學基礎
  第一章 植物的細胞和組織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形態和結構
    第二節 植物的組織
  第二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 根
    第二節 莖
    第三節 葉
    第四節 花
    第五節 果實
    第六節 種子
  第三章 植物分類學概述
    第一節 植物分類學的定義和任務
    第二節 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植物的分類等級
    第四節 植物種的命名
    第五節 植物界的分門
    第六節 植物分類檢索表的編製和應用
第二篇 生藥學基礎
  第四章 生葯的分類與記載
    第一節 生葯的分類
    第二節 生葯的記載
  第五章 生葯的鑒定
    第一節 生葯鑒定的意義
    第二節 生葯鑒定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節 基原鑒定
    第四節 性狀鑒定
    第五節 顯微鑒定
    第六節 理化鑒定
    第七節 DNA分子標記鑒定
  第六章 生葯的採收、加工與貯藏
    第一節 生葯有效成分的積累規律
    第二節 生葯的採收
    第三節 生葯的產地加工
    第四節 生葯的貯藏
  第七章 生葯質量的控制與標準制定
    第一節 影響生葯質量的因素
    第二節 生葯的道地性與道地藥材
    第三節 生葯質量控制的依據及質量標準的制定
第三篇 藥用植物分類及代表生葯
  第八章 藻類植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分類與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葛仙米
      水綿
      石?
      蛋白核小球藻
      鷓鴣菜
      石花菜

      甘紫菜
      海帶
      昆布
      海蒿子
      羊棲菜
      海藻
  第九章 菌類植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真菌門
      麥角菌
      冬蟲夏草
      釀酒酵母菌
      靈芝
      茯苓
      豬苓
      曲黴菌
      青黴屬
      球孢白僵菌
  第十章 地衣類植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分類與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松蘿
      長松蘿
  第十一章 苔蘚植物
    第一節 主要特徵
    第二節 分類與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地錢
      葫蘆蘚
      金髮蘚
      暖地大葉蘚
  第十二章 蕨類植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分類與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松葉蕨
      石松
      卷柏
      中華水韭
      木賊
      問荊
      節節草
      紫萁
      海金沙
      金毛狗
      野雉尾金粉蕨
      貫眾
      綿馬貫眾
      石韋
      槲蕨
  第十三章 裸子植物
    第一節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分類與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蘇鐵
      銀杏葉(附註:白果)
      馬尾松
      油松
      側柏
      東北紅豆杉
      南方紅豆杉
      榧樹
      三尖杉
      麻黃(附註:麻黃根)
      小葉買麻藤
  第十四章 被子植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分類系統
    第三節 分類及主要藥用植物代表
      馬兜鈴科
        細辛
        馬兜鈴
      蓼科
        大黃
        何首烏
        虎杖
      莧科
        牛膝
        川牛膝
      石竹科
        太子參
        瞿麥
        王不留行
      毛茛科
        黃連
        川烏(附註:附子、草烏)
        威靈仙
        白頭翁
      芍藥科
        白芍(附註:赤芍、鳳丹)
      小檗科
        淫羊藿
        功勞木
      木通科
        木通(附註:川木通、關木通)
      防己科
        防己(附註:木防己、廣防己)
      木蘭科
        厚朴
        辛夷
        五味子(附註:南五味子)
        八角
      樟科

        肉桂(附註:桂枝)
        樟
      罌粟科
        延胡索(附註:齒瓣延胡索、全葉延胡索、夏天無)
        罌粟
      十字花科
        板藍根(附註:大青葉、青黛、南板藍根)
        白芥
        葶藶
      杜仲科
        杜仲
      薔薇科
        ?線菊
        金櫻子
        地榆
        月季花
        玫瑰花
        苦杏仁(附註:桃仁)
        木瓜
        梅
        山楂(附註:南山楂)
        枇杷
      豆科
        含羞草
        合歡
        決明
        皂莢
        番瀉葉(附註:耳葉番瀉葉、卵葉番瀉葉)
        黃?
        甘草
        葛根
        苦參
        槐
        密花豆
      芸香科
        黃柏(附註:關黃柏)
        枳實(附註:枳殼)
        吳茱萸
      橄欖科
        乳香
        沒藥
      遠志科
        遠志
      大戟科
        大戟
        巴豆(附註:巴豆霜)
      鼠李科
        大棗
        酸棗仁
        枳椇

      藤黃科
        貫葉金絲桃
      瑞香科
        沉香(附註:進口沉香)
        芫花
      桃金娘科
        桃金娘
        丁香(附註:丁香油)
      五加科
        人蔘
        西洋參
        三七
        刺五加
        五加皮
        通脫木
      傘形科
        當歸
        白芷
        小茴香
        柴胡(附註:大葉柴胡)
        川芎
        防風
      山茱萸科
        山茱萸
      木犀科
        連翹
      馬錢科
        馬錢子
      龍膽科
        龍膽
        秦艽
      蘿藦科
        香加皮
      旋花科
        菟絲子(附註:大菟絲子、南菟絲子)
        牽牛子
      唇形科
        薄荷(附註:薄荷油、薄荷腦)
        丹參
        黃芩
        益母草
        紫蘇葉
        廣藿香
      茄科
        洋金花(附註:曼陀羅葉、阿托品)
        枸杞子(附註:地骨皮)
      玄參科
        地黃(附註:熟地黃)
        毛花洋地黃(附註:洋地黃葉)
        玄參

      茜草科
        鉤藤
        梔子
      忍冬科
        金銀花(附註:忍冬藤)
      葫蘆科
        天花粉
        瓜蔞
        絞股藍
        羅漢果
      桔梗科
        桔梗
        党參
        南沙參
      菊科
        青蒿
        紅花
        蒼朮
        白朮
        木香(附註:川木香、土木香)
        菊花
        茵陳
        艾葉
        蒼耳子
        牛蒡子
        蒲公英
        苦?菜
      澤瀉科
        澤瀉
      禾本科
        淡竹
        淡竹葉
        薏苡仁
        白茅根
        蘆葦
      棕櫚科
        棕櫚
        檳榔(附註:大腹皮)
        血竭
      天南星科
        天南星
        半夏
        石菖蒲
      百部科
        百部
      百合科
        百合
        黃精
        玉竹
        川貝母

        浙貝母(附註:平貝母、伊貝母)
        麥冬(附註:山麥冬)
        知母
        蘆薈
        劍葉龍血樹
      薯蕷科
        山藥
        穿龍薯蕷
        黃獨
      鳶尾科
        射干
        西紅花
      姜科
        姜
        薑黃
        莪術(附註:薑黃、鬱金)
        砂仁(附註:砂仁殼)
        白豆蔻
        大高良姜
        益智
      蘭科
        天麻
        石斛
        白及
        盤龍參
第四篇 動物類和礦物類生葯
  第十五章 動物類生葯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要動物類生葯
      鹿茸(附註:人工合成麝香、靈貓香、麝鼠香)
      麝香
      牛黃(附註:體外培育牛黃)
      蟾酥
      地龍
      珍珠
      海螵蛸
      僵蠶
      斑蝥
      全蝎
      龜甲
      蛤蚧
      阿膠
      哈蟆油
      金錢白花蛇
  第十六章 礦物類生葯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重要礦物類生葯
      硃砂(附註:人工硃砂)
      雄黃(附註:雌黃)
      芒硝(附註:玄明粉)

      石膏
      ?石膏
      滑石(附註:軟滑石)
      信石(附註:砒霜)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