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低階煤熱解與荒煤氣利用技術(精)

  • 作者:編者:汪壽建|責編:傅聰智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86738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06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一部系統闡述低階煤熱解與荒煤氣利用技術的專業著作,聚焦低階煤分質利用這一頗具發展前景的領域,為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及國家能源安全保障提供了關鍵技術路徑。書中介紹了我國低階煤資源現狀及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闡述以低階煤為原料經中低溫熱解獲取半焦、煤焦油和荒煤氣,再通過深加工制取清潔能源與基礎化學品的核心思路。主要內容包括低階煤熱解技術及應用業績,荒煤氣利用成套技術涉及的荒煤氣壓縮、荒煤氣高溫非催化轉化、轉化氣一氧化碳變換、高含氮氣酸性氣脫除、高含氮氣CO分離及脫氮、PSA變壓吸附提氫、合成氣制乙二醇等專利技術,以及荒煤氣綜合利用工程生產運行及評價。書中彙集了大量專利設備參數、工藝性能指標數據、工程設計方案、比較分析標準及成套技術應用案例。
    本書彙集了作者團隊以及多家研發單位的智慧和經驗,適合煤炭、焦化及新型煤化工行業的科研開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企業生產人員參考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煤化工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汪壽建|責編:傅聰智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概述
    一、低階煤分質利用
    二、煤熱解多聯產
    三、荒煤氣多聯產成套技術
  第二節  煤炭/低階煤分類
    一、國外煤炭分類及定義
    二、國內煤炭分類及定義
  第三節  中國煤炭資源狀況
    一、煤炭資源概況
    二、煤炭預測資源量
    三、煤炭探獲資源量
    四、煤炭保有資源量
    五、煤炭保有資源儲量
    六、煤炭資源分佈
    七、低階煤煤質主要特徵
  第四節  低階煤熱解技術及過程分析
    一、概述
    二、國外煤熱解技術
    三、國內煤熱解技術
    四、煤熱解過程相關性分析
    五、煤熱解過程階段劃分
  第五節  煤熱解目標產品及粒度選擇
    一、煤熱解目標產品
    二、煤熱解粒度選擇
  第六節  低階煤熱解多聯產
    一、油品、氫氣和半焦原料多聯產方案
    二、油品、氫氣及合成氣和化學品多聯產方案
    三、油品、氫氣及燃氣和發電多聯產方案
    四、油品、氫氣及甲烷氣和天然氣多聯產方案
    五、合成氣耦合與油品耦合多聯產方案
    六、煤熱解及多聯產發展趨勢
  第七節  荒煤氣多聯產分質利用
    一、概述
    二、荒煤氣利用現狀
    三、荒煤氣清潔高效轉化
    四、荒煤氣多聯產分質利用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低階煤熱解技術
  第一節  概述
    一、煤熱解定義
    二、煤熱解過程
  第二節  煤熱解反應機理與原理
    一、煤快速熱解過程機理
    二、煤慢速熱解過程機理
    三、煤熱解原理及化學反應
  第三節  煤熱解的影響因素
    一、煤種煤質
    二、熱解溫度及熱解終溫
    三、加熱速率

    四、熱解壓力
    五、煤料粒徑
    六、缺氧程度(氣氛)
  第四節  煤熱解工藝分類
    一、概述
    二、迴轉爐熱解工藝
    三、移動床熱解工藝
    四、流化床熱解工藝
    五、氣流床熱解工藝
    六、振動床熱解工藝
    七、外熱式低溫乾餾(熱解)工藝
    八、內熱式氣體熱載體熱解工藝
    九、內熱式固體熱載體熱解工藝
    十、內外熱載體混合換熱熱解工藝
  第五節  外熱式間接加熱低溫熱解技術
    一、龍成旋轉床低溫熱解工藝
    二、三瑞外熱式迴轉爐低溫熱解工藝
    三、眾聯盛MWH型蓄熱室式直立爐熱解工藝
    四、MRF多段迴轉爐低溫熱解工藝
    五、神木天元迴轉爐低溫熱解工藝
  第六節  內熱式直接加熱氣載體熱解技術
    一、RNZL乾餾直立爐熱解工藝
    二、SJ直立方爐低溫乾餾工藝
    三、GF直立爐乾餾工藝
    四、SM-GF分段多層立式矩形熱解工藝
  第七節  內熱式直接加熱固載體熱解技術
    一、DG固體焦載體移動床快速熱解工藝
    二、循環流化床固體焦載體粉煤熱解工藝
    三、ZDL固體灰載體流化床熱解工藝
    四、固體灰載體流化床粉煤低溫熱解工藝
  第八節  內熱式氣固熱解氣化耦合技術
    一、CCSI粉煤熱解氣化一體化工藝
    二、SM-SP氣固熱載體粉煤雙循環快速熱解工藝
  第九節  低階煤熱解發展趨勢
    一、典型煤熱解工藝分析匯總
    二、煤熱解共性問題分析
    三、煤熱解工藝創新與突破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半焦氣化技術
  第一節  半焦氣化工藝過程分析
    一、半焦氣化功能分析
    二、半焦氣化過程共性
    三、半焦固定床氣化
    四、半焦流化床氣化
    五、半焦氣流床氣化
    六、半焦化學鏈氣化
    七、半焦超臨界水氣化
    八、蘭炭氣化的工藝應用
  第二節  半焦氣化反應過程機理
    一、半焦理化特性

    二、氣化反應的化學原理
    三、氣化反應的動力學原理
    四、氣化反應的熱力學原理
    五、氣化動力學模型
    六、氣化熱力學模型
  第三節  煤半焦與生物質半焦共氣化分析
    一、生物質半焦和煤半焦的來源和差異
    二、煤半焦與生物質半焦共氣化原理
    三、混合焦理化性質對共氣化特性的影響
    四、AAEM組分的協同催化作用
    五、煤半焦與生物質半焦共氣化面臨的挑戰
  第四節  氣化技術工藝類型與選擇分析
    一、固定床氣化工藝
    二、流化床氣化工藝
    三、氣流床氣化工藝
    四、氣化工藝比較分析
  第五節  氣化工藝性能評價
    一、氣化工藝性能評價指標
    二、不同氣化工藝對性能評價的影響
  第六節  氣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高效潔凈綠色環保
    二、多元耦合
    三、數字智能模塊化
    四、持續創新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荒煤氣加工利用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荒煤氣發電技術
    一、荒煤氣發電現狀
    二、荒煤氣發電特點及關鍵設備
    三、荒煤氣發電餘熱回收
    四、荒煤氣發電預處理及凈化
  第三節  荒煤氣燃燒副產蒸汽技術
    一、荒煤氣預處理
    二、高效燃燒與低排放
    三、熱能轉換與蒸汽生成
    四、全燃荒煤氣高溫高壓鍋爐特點
    五、能源利用與經濟效益
    六、環保排放與配套措施
  第四節  荒煤氣制合成氣(CO+H2)技術
    一、概述
    二、荒煤氣固定床吸附凈化分離工藝
    三、荒煤氣非催化轉化凈化分離工藝
    四、荒煤氣制合成氣工藝比較
  第五節  荒煤氣制合成氨技術與能耗
    一、荒煤氣制合成氨工藝選擇
    二、荒煤氣制合成氨工藝特點
    三、荒煤氣制合成氨能耗分析
    四、荒煤氣制合成氨應用前景
  第六節  荒煤氣制氫技術與能耗

    一、荒煤氣制氫工藝選擇
    二、荒煤氣制氫工藝特點
    三、荒煤氣制氫能耗分析
    四、荒煤氣制氫應用前景
  第七節  荒煤氣制甲醇技術與能耗
    一、荒煤氣制甲醇工藝選擇
    二、荒煤氣制甲醇工藝特點
    三、荒煤氣制甲醇的CO分離
    四、荒煤氣制甲醇能耗分析
    五、荒煤氣制甲醇耦合綠氫發展趨勢
  第八節  荒煤氣制乙二醇技術與能耗
    一、荒煤氣制乙二醇工藝選擇
    二、荒煤氣制乙二醇工藝特點
    三、荒煤氣制乙二醇能耗分析
    四、荒煤氣制乙二醇應用前景
  第九節  荒煤氣制天然氣技術與能耗
    一、荒煤氣制天然氣工藝選擇
    二、荒煤氣制天然氣工藝特點
    三、荒煤氣制天然氣能耗分析
    四、荒煤氣制天然氣應用前景
  第十節  荒煤氣聯產化學品方案選擇
    一、荒煤氣組分和氣源對方案的影響
    二、荒煤氣中有毒物質對方案的影響
    三、市場需求及產業政策對方案的影響
    四、荒煤氣能量梯級利用對方案的影響
    五、荒煤氣聯產化學品方案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荒煤氣壓縮
  第一節  離心式壓縮機技術概述
    一、離心式壓縮機技術的發展
    二、離心式壓縮機工作原理
    三、離心式壓縮機在煤化工行業的應用
    四、荒煤氣壓縮機
  第二節  荒煤氣壓縮機本體結構
    一、離心式壓縮機定子
    二、離心式壓縮機轉子
    三、支撐軸承
    四、推力軸承
    五、軸承壓蓋
    六、軸端密封
  第三節  離心式壓縮機附屬設備
    一、驅動機選型
    二、聯軸器及防護罩
    三、齒輪傳動裝置
    四、底座
    五、轉子頂軸油系統
  第四節  離心式壓縮機的性能調節
    一、離心式壓縮機的性能曲線
    二、離心式壓縮機的喘振和阻塞
    三、離心式壓縮機與管網聯合工作

    四、離心式壓縮機的性能調節方式
  第五節  儀錶監測及控制
    一、軸系監測儀錶
    二、氣路控制系統
    三、自動控制與調節
  第六節  壓縮機組油系統
    一、油系統概述
    二、功能和組成
    三、主要配置
    四、潤滑油性能參數
  第七節  荒煤氣壓縮機的注水系統
    一、概述
    二、主要配置與功能說明
    三、注水系統控制
  第八節  壓縮機操作與維護
    一、壓縮機操作
    二、機組運轉過程中的故障排除
    三、不運行期間的維護
    四、離心式壓縮機維護
  第九節  大型荒煤氣壓縮機典型應用
    一、大型荒煤氣壓縮機應用概述
    二、大型荒煤氣壓縮機應用特點
    三、汽霧控溫防結焦在線注水應用
    四、大型荒煤氣壓縮機組主要技術參數
    五、大型荒煤氣壓縮機組的節能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荒煤氣高溫非催化轉化
  第一節  概述
    一、荒煤氣組成和特性
    二、荒煤氣轉化利用難點
  第二節  荒煤氣非催化轉化技術特點與創新
    一、主要技術特點及創新特徵
    二、非催化高效轉化爐技術
    三、長壽命轉化燒嘴技術
    四、強化火管鍋爐傳熱技術
    五、荒煤氣非催化轉化成套技術
  第三節  荒煤氣轉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荒煤氣組成影響
    二、轉化溫度影響
    三、轉化壓力影響
    四、蒸汽影響
  第四節  荒煤氣轉化基本原理
    一、反應過程分析
    二、轉化爐內反應區特徵
  第五節  荒煤氣轉化工藝
    一、蒸汽轉化
    二、自熱式轉化
    三、催化部分氧化
    四、非催化部分氧化
    五、二氧化碳重整

    六、轉化反應器分類
  第六節  荒煤氣非催化轉化工藝流程
    一、火管鍋爐工藝流程
    二、激冷工藝流程
  第七節  關鍵設備參數及選型
    一、轉化爐
    二、火管鍋爐
    三、轉化燒嘴
  第八節  轉化工序節能、節水與安全
    一、轉化節能與節水
    二、轉化工藝安全
  第九節  荒煤氣非催化轉化應用實例與業績
    一、荒煤氣轉化裝置規模及原料特性
    二、荒煤氣轉化工藝流程
    三、荒煤氣轉化工藝指標
    四、氣態烴非催化部分氧化技術應用業績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轉化氣一氧化碳變換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轉化氣對變換的影響
    一、轉化氣對無硫變換的影響
    二、轉化氣對耐硫變換的影響
  第三節  變換基本原理
    一、變換反應的熱效應
    二、變換反應的平衡常數
    三、變換反應的評價參數
  第四節  變換催化劑
    一、銅鋅系無硫變換催化劑
    二、鈷鉬系耐硫變換催化劑
  第五節  變換工藝流程
    一、無硫變換工藝
    二、耐硫變換工藝
    三、變換工藝的選擇
  第六節  變換反應器
    一、絕熱變換反應器
    二、等溫變換反應器
    三、反應器型式的選擇
  第七節  轉化氣變換應用實例
    一、轉化氣變換流程說明
    二、主要投資分析
    三、節能節水分析
    四、綜合比較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高含氮原料氣酸性氣體脫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酸性氣體脫除方法和原理
    一、氣液吸收法
    二、酸脫吸收劑類型
    三、酸脫工藝選擇
    四、低溫甲醇洗工藝原理

    五、低溫甲醇洗工藝特點
  第三節  酸性氣體脫除工藝影響因素分析
    一、原料氣預處理影響
    二、低操作壓力和CO2分壓影響
    三、未變換氣占比影響
    四、低硫含量影響
  第四節  酸性氣體脫除改進型工藝
    一、酸脫改進型工藝解決方案
    二、酸脫改進型工藝流程簡述
  第五節  酸性氣體脫除改進與創新特徵
    一、雙耦合梯級利用
    二、半貧液氣提工藝
    三、系統換熱網路優化匹配
  第六節  關鍵設備改進與選型
    一、關鍵塔器設計優化
    二、關鍵設備內傳質元件設計優化
    三、高效塔內件優化選型
    四、關鍵換熱設備優化
    五、繞管式換熱器優化
    六、繞管式換熱器選型
  第七節  酸性氣體脫除工序節能方案
    一、製冷系統優化及選擇
    二、熱泵技術分類及選擇
  第八節  酸性氣體脫除改進型工藝應用實例
    一、應用背景
    二、原料氣規格
    三、主要技術指標
    四、工藝設計說明
    五、物料平衡
    六、設備一覽表
    七、消耗指標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高含氮原料氣變壓吸附CO分離
  第一節  概述
    一、吸附概念
    二、吸附分類
    三、變壓吸附技術
  第二節  變壓吸附分離CO基本原理
    一、變壓吸附原理
    二、變壓吸附熱力學與動力學
  第三節  變壓吸附分離CO技術及其類型
    一、變壓吸附分離CO技術發展歷程
    二、變壓吸附分離CO技術類型
    三、變壓吸附分離CO吸附劑的發展歷程
    四、變壓吸附分離CO吸附劑現狀
  第四節  變壓吸附分離CO的影響因素
    一、高含氮原料氣
    二、CO分離提純產品氣
    三、高含氮原料氣CO分離瓶頸
  第五節  PU-1吸附劑性質特點

    一、自發單層分散原理
    二、PU-1吸附劑性質特點
  第六節  變壓吸附分離CO工藝流程與設備選型
    一、變壓吸附分離CO工藝流程簡述
    二、變壓吸附分離CO工藝主要設備選型
  第七節  變壓吸附分離CO環保、能耗與安全
    一、變壓吸附分離CO三廢排放
    二、變壓吸附分離CO能耗
    三、變壓吸附分離CO職業危害與有害因素
    四、變壓吸附分離CO安全防護
  第八節  變壓吸附分離CO應用實例
    一、變壓吸附分離CO應用簡述
    二、荒煤氣變壓吸附分離CO
    三、轉爐煤氣變壓吸附分離CO
    四、高爐煤氣變壓吸附分離CO
    五、電石爐尾氣變壓吸附分離CO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變壓吸附氫分離與提純
  第一節  變壓吸附提氫主要特點
  第二節  變壓吸附提氫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工藝條件變化的影響因素
    二、產品氫氣回收率的影響因素
    三、產品氫純度的影響因素
    四、吸附劑性能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變壓吸附提氫工藝流程選擇
    一、吸附分離工藝流程種類
    二、吸附分離工藝流程選擇
    三、變壓吸附提氫工藝流程
  第四節  荒煤氣提氫工藝流程與設備選型
    一、荒煤氣來源與特點
    二、荒煤氣提氫工藝流程選擇
    三、荒煤氣提氫關鍵設備選型
  第五節  變壓吸附提氫節能技術
    一、變壓吸附提氫能耗
    二、變壓吸附提氫再生方式優缺點
    三、變壓吸附提氫再生節能降耗
  第六節  變壓吸附提氫應用實例
    一、荒煤氣提氫概述
    二、提氫裝置工藝流程
    三、提氫吸附塔工藝步驟
    四、提氫物料簡表與設備規格
    五、提氫工藝特點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合成氣制乙二醇
  第一節  概述
    一、乙二醇的用途
    二、乙二醇的合成方法
  第二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基本原理
    一、合成路線簡述
    二、DMO合成技術

    三、DMO精餾技術
    四、DMO加氫技術
    五、乙二醇精餾與精製技術
  第三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工藝
    一、DMO合成工藝
    二、DMO精製及水分離
    三、亞酯回收
    四、DMO輔助工藝系統
    五、乙二醇合成工藝
    六、氫回收
    七、乙二醇分離與精製
  第四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關鍵催化劑
    一、催化劑概述
    二、草酸二甲酯合成催化劑
    三、草酸二甲酯加氫催化劑
  第五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主要特點
    一、系統配置
    二、亞硝酸甲酯循環再生與酯化-羰化耦合
    三、乙二醇產品達聚酯級質量指標要求
    四、本質安全確保裝置整體安全性能
  第六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原料的影響
    二、催化劑的關鍵影響因素
    三、乙二醇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
  第七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的節能、節水與安全
    一、合成氣制乙二醇的節能與節水
    二、合成氣制乙二醇裝置安全分析
  第八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荒煤氣制乙二醇生產裝置運行與改進
  第一節  項目概述
    一、項目簡介
    二、項目建設背景
    三、項目建設過程
  第二節  項目裝置及運行效果
    一、主要生產裝置
    二、荒煤氣制乙二醇總工藝流程
    三、生產運行及效果評價
  第三節  荒煤氣壓縮工序
    一、壓縮概述
    二、壓縮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壓縮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壓縮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壓縮總體運行效果
  第四節  荒煤氣非催化轉化工序
    一、轉化概述
    二、轉化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轉化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轉化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轉化總體運行效果

  第五節  變換及熱回收工序
    一、變換概述
    二、變換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變換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變換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變換總體運行效果
  第六節  高含氮氣酸性氣脫除工序
    一、酸脫概述
    二、酸脫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酸脫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酸脫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酸脫總體運行效果
  第七節  高含氮氣CO提純工序
    一、CO提純概述
    二、CO提純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CO提純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CO提純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CO提純總體運行效果
  第八節  變壓吸附提氫工序
    一、PSA提氫概述
    二、PSA提氫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PSA提氫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PSA提氫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PSA提氫總體運行效果
  第九節  合成氣制乙二醇工序
    一、乙二醇工序概述
    二、乙二醇生產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三、乙二醇生產運行問題分析
    四、乙二醇工序採取的主要改進措施
    五、乙二醇工序總體運行效果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