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朱曉進學術文集(第4卷政治文化與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精)

  • 作者:朱曉進|責編:張黎
  • 出版社:譯林
  • ISBN:9787575303255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1
人民幣:RMB 94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政治文化與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為《朱曉進學術文集》第四卷。在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上,30年代文學與政治文化之間有著特殊關係。20世紀30年代許多重要文學作品都明顯表露出在題材上的政治化特徵,在題旨上的意識形態化傾向;同時隱含著一種政治權力運作機制,並以此為中介,影響和制約著30年代文學的基本走向。研究20世紀30年代文學與政治文化之關係,可以從更為廣闊的範圍內來探討30年代諸多文學現象的成因,可以更本質地揭示30年代文學的基本特徵,並有可能將文學研究引向深入。在書中,作者將「政治文化」這一概念引入文學史的研究之中,其目的是嘗試在政治與文學之間找到一條關係方式的橋樑。研究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與政治文化之關係,落腳點在文學,本書所關注的也只是政治文化與30年代文學相關的部分。

作者介紹
朱曉進|責編:張黎
    朱曉進,1956年12月生,籍貫江蘇省泰州市。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目錄
政治文化與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
引論:中國20世紀30年代文學與政治文化之關係
第一章  特殊的政治文化語境與文學氛圍
  第一節  20世紀30年代的政治文化環境
  第二節  20世紀30年代政治文化環境下的文學氛圍
  第三節  特殊政治文化語境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章  文學群體的「亞政治文化」形態
  第一節  文學群體的「亞政治文化」特徵
  第二節  左翼文學群體的「亞政治文化」性質
  第三節  「新月派」:依據政治立場定位的文學策略
  第四節  「自由人」「第三種人」:「文藝自由」背後的政治文化意識
  第五節  遠離政治:「京派」等作家針對政治的一種文學姿態
第三章  文學論爭和文學批評的政治文化特徵
  第一節  在政治層面上對話的文學論爭和文學批評
  第二節  文學論爭和文學批評的政治化角度
  第三節  文學論爭和文學批評中的政治化思維
  第四節  基於政治文化立場的文學論爭和文學批評
第四章  普遍的政治文化心理對文學的導向
  第一節  政治文化心理導致的特殊的閱讀需求
  第二節  政治化閱讀需求對創作和辦刊的導向作用
  第三節  政治化閱讀和創作對文學出版構成的制約
第五章  政治文化與作家的文學選擇
  第一節  作家思想意識的政治化趨向
  第二節  作家的政治訴求與創作題材的選擇
  第三節  受制于政治價值觀的處理題材的角度與方式
第六章  政治文化與30年代獨特的文學風尚
  第一節  文學的「社會科學化」傾向
  第二節  政治激情與文學創作
  第三節  「集團化」傾向與文壇的「公式主義」
  第四節  政治文化語境與特殊文學文體的盛行
主要參考書目
初版後記
補記
附錄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反題」
——略論30年代「民族主義文藝運動」
從《前鋒月刊》看前期「民族主義文藝運動」
——兼論黃震遐的文學創作
論30年代文學群體的「亞政治文化」特徵
——以「左聯」的政治文化性質為例
政治文化語境與30年代左翼文學批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