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雲南藏族歷史與文化(以民族三交和命運共同體為視角)

  • 作者:馮智|編者: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學研究院|責編:秦婷
  • 出版社:中國藏學
  • ISBN:9787521105902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31
人民幣:RMB 12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命運共同體為視角,深入研究雲南藏族歷史與文化。本書先介紹迪慶高原的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考古探究民族走廊與文化淵源。接著按時間順序,闡述從秦漢至民國時期迪慶地區在不同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係,如吐蕃入滇、木氏土司統治、和碩特部管理等。新中國成立后,迪慶經歷和平解放、民族區域自治、改革開放等階段,各項事業取得全面發展。最後,分析迪慶多民族文化和諧共生、多元發展的特點,總結民族「三交」史實與內涵,指出迪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包括歷史文化沉澱、民族文化多元性等,為藏學研究和迪慶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作者介紹
馮智|編者: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藏學研究院|責編:秦婷
    馮智,1963年生,藏族,中共黨員,藏學博士,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所研究員、圖書館研究館員、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主持國家重點項目《西藏通史·清代卷(上)》等,出版譯著《八世達賴喇嘛傳》《五世班禪額爾德尼傳》,出版學術著作《雲南藏學研究——滇藏政教關係與清代治藏制度》《清代治藏軍事研究》《清代前期治藏方略研究》《藏傳佛塔史論》等及合著多部,用漢、藏文等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目錄
第一章  迪慶高原概述
  一、雲南藏族世居地:迪慶
  二、古老高原的崛起
  三、「三嶺兩江」的地貌特徵
  四、地理氣候與生態類型
  五、自然資源富集
  六、歷史文化資源覽要
第二章  民族走廊與三江考古
  一、滇藏考古與民族走廊
  二、三江考古與文化淵源
  三、三江考古文化與民族走廊源流
  四、由三江考古文化研究引發的思考
第三章  迪慶多元文化淵源與「三交」史實
  一、雲南藏族起源探賾
  二、迪慶遠古居民
  三、古代原始崇拜與文明
  四、秦漢至隋朝的迪慶史跡
  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
  六、雲南藏族在命運共同體中的地位
第四章  吐蕃入滇與唐代迪慶
  一、吐蕃與?些及洱海諸蠻接觸
  二、吐蕃征服南詔及其歷史遺跡
  三、格子吐蕃藏文石碑研究
  四、吐蕃建神川鐵橋及與南詔聯姻的記載
  五、神川鐵橋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六、吐蕃南詔鐵橋戰役
  七、部族遷徙與鐵橋民族融合
  八、唐時迪慶及滇西北區域交通貿易
  九、吐蕃屯兵迪慶及滇西北區域與文化融合
第五章  宋元時期迪慶及其與周邊關係
  一、宋代迪慶族部的分佈
  二、元史有關「旦當」(中甸)的考究
  三、元代在迪慶的設治、區劃與管理
  四、元代迪慶居民與各民族的生產生活
  五、元時迪慶與麗江路的關係
  六、宋元時期的宗教文化
  七、吐蕃南詔以來的幾個史實探析
第六章  明代迪慶及藏族、納西族關係
  一、明代滇川藏交界「六大區域」
  二、明初滇之藏族及周邊民族分佈
  三、明朝治藏政策與木氏土司崛起
  四、木氏土司征戰滇西北廣大區域
  五、關於納西、藏兩族爭戰的歷史評價
  六、木氏土司統治迪慶的制度
  七、藏族、納西族的交流與融合
  八、明代雲南藏族的社會與生活
第七章  明代滇藏關係及經濟文化交流
  一、木氏勢力在滇川藏交界帶的經營
  二、木氏迎請八世噶瑪巴來滇
  三、麗江王宮噶舉派師承壁畫研究

  四、弘揚藏族文化的盛舉
  五、噶瑪噶舉派在滇西北的興盛和影響
  六、房東制與滇藏經貿發展
第八章  清初迪慶的歷史嬗變與地方形勢
  一、木氏統治由強趨弱
  二、格魯派掌政及滇藏地方形勢
  三、十世噶瑪巴避居中甸、麗江
  四、和碩特部勢力入滇經略
  五、中甸木虎年事件
  六、格魯派在迪慶地區的傳播
  七、吳三桂交結西藏及中甸局勢
第九章  和碩特部統治與多元文化關係
  一、和碩特部管理之宗官派任制
  二、屬卡制度及組織特徵
  三、和碩特部的統治與經濟剝削
  四、藏、納西、蒙古等多民族關係
  五、滇藏間經濟和多元文化交流
第十章  清初各勢力爭奪迪慶及其劃歸雲南管轄
  一、迪慶歸屬問題的背景
  二、各勢力爭奪迪慶通藏咽喉
  三、康熙用兵與朝官爭議迪慶歸屬
  四、雍正初年確定迪慶歸屬的動因
  五、迪慶歸滇過程和意義
  六、相關文獻記載和研究分析
第十一章  「改土歸流」與人文交融
  一、對中甸的「改土歸流」
  二、對阿墩子和維西的「改土歸流」
  三、駐兵防守職責與兵力調整
  四、中甸等地建置與文化交融
  五、滇藏商貿與人員往來
  六、中甸高僧的佛學造詣與愛國情懷
  七、雍正年間八世司徒造訪見聞
第十二章  清代寺院文化及土司制度與政教合一制度
  一、格魯派松贊林寺的制度文化
  二、噶舉派寺院分佈及文化特色
  三、「改土歸流」后的土司制度
  四、土司寺院官家「政教合一」統治
  五、封建經濟剝削
第十三章  清代迪慶社會經濟與文化交流
  一、《維西見聞紀》所載藏族
  二、農牧業和金銀銅礦的開採
  三、交通與滇藏商貿的發展
  四、滇藏川貿易管理與交通維護
  五、漢文化教育漸興
  六、藏文遊記中的社會風土與文化交流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迪慶設治與商貿鄉土文化
  一、政治制度與社會狀況
  二、封建經濟和土地制度
  三、迪慶地區與外界貿易交流
  四、商號的出現及其文化

  五、會館的出現及真文化
第十五章  和平解放與實現民族區域自治
  一、和平解放與人民政權建立
  二、統一戰線和民族政策的執行
  三、成立自治州實現民族區域自治
  四、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第十六章  改革開放和全面發展
  一、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各項事業加快發展
  三、香格里拉品牌和發展模式
  四、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第十七章  多民族文化體系和諧共生與多元發展
  一、藏族文化的種類和流傳
  二、藏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關係
  三、藏族與其他民族共同的文化古城
  四、多元並存的宗教文化聖地
  五、標誌性自然文化景觀:卡瓦格博
第十八章  迪慶民族「三交」史實與內涵特點
  一、迪慶民族交流融合的四個階段
  二、明清之際迪慶地方歷史文化特點
  三、滇藏經濟文化交流的主線
  四、多民族各勢力聚集交替互動
  五、滇藏民間貿易密切交流特點
  六、挖掘迪慶史實與加強藏學研究
第十九章  迪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
  一、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
  二、迪慶與祖國關係史實
  三、民族和文化的多元性並存發展
  四、滇川藏傳統關係與茶馬古道資源
  五、現實基礎支撐和優勢
  六、「十四五」發展定位和路徑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