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非自然敘述理論研究/中國符號學叢書

  • 作者:王長才|責編:陳蓉|總主編:唐小林//趙禹平
  • 出版社:四川大學
  • ISBN:9787569075472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4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關於非自然敘述的學術專著。「非自然敘述理論」(unnatural narrative theory)是近年來后經典敘述學中發展較為迅猛的分支之一,相關成果接連湧現,是西方敘述學界持續的學術熱點,因正在發展之中,且內部立場多有分歧,較為複雜,也伴隨著誤解與爭議。本書對「非自然敘述理論」進行全景掃描,梳理與評析其各代表性立場和觀點,並考察與后經典敘述學其他分支的關聯與差異,進而就部分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體現了作者與西方學界平等對話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非自然敘述理論。

作者介紹
王長才|責編:陳蓉|總主編:唐小林//趙禹平
    王長才(1975—),200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為余虹先生),現為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文化與傳播符號學分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文藝理論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敘述學。出版專著《阿蘭·羅伯-格里耶小說敘事話語研究》《非自然敘述理論研究》,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魯迅研究月刊》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曾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敘述研究所訪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非自然敘述學研究」、教育部項目「視覺敘事的可能與限度」等多項課題。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的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的中國之旅
  第三節 本研究的目標、思路和主要內容
上編
  第一章 非自然敘述理論主要代表人物(上)
    第一節 反模仿與敘述的可能性:布萊恩·理查森的非自然敘述理論
    第二節 敘述中的不可能與闡釋策略:揚·阿爾貝的非自然敘述理論
  第二章 非自然敘述理論主要代表人物(下)
    第一節 敘述的解放:尼爾森的非自然敘述理論
    第二節 永久陌生化:伊韋爾森的非自然敘述理論
    第三節 作為挑釁的非自然:瑪麗亞·麥凱萊的非自然敘述理論
  第三章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其他后經典敘述學分支(上)
    第一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認知敘述學
    第二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修辭敘述學
  第四章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其他后經典敘述學分支(下)
    第一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女性主義敘述學
    第二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后殖民主義敘述學
    第三節 非自然敘述理論與廣義敘述學
下編
  第五章 反敘述因果性:一種對非自然敘述的理解
    第一節 敘述因果性、反敘述因果性與非自然敘述
    第二節 從敘述因果性到反敘述因果性
    第三節 反敘述因果性、非自然敘述及動態把握
  第六章 非自然敘述者的分類學考察
    第一節 不確定的非自然敘述者
    第二節 確定敘述者的非自然形態
    第三節 特殊人稱敘述中的非自然敘述者
    第四節 非自然敘述者的組合形態:不兼容
  第七章 跨層與非自然敘述
    第一節 「跨層」面面觀
    第二節 「跨層」的界定及根據
    第三節 自然跨層與非自然跨層
    第四節 個案分析
  第八章 非自然敘述與非自然敘述理論:問題與展望
    第一節 反模仿敘述常規化之後
    第二節 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非自然與非自然敘述理論:布萊恩·理查森教授訪談錄
附錄二 非自然敘述學概要
結項後記
出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