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我生命的流轉之光(安東尼奧尼談電影)(精)

  • 作者:(意)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責編:楊林蔚|譯者:盧玲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53949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7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因為安東尼奧尼,現代性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現在銀幕上。他借鏡頭挖掘紅色內里深深的冰冷,審視喧嘩背後的虛無與失落,將電影由新現實主義拉入更加疏離與切身的心理真實。所有人都是同一個人,每種生活都是一段相似的旋律。
    《我生命的流轉之光:安東尼奧尼談電影》收錄了安東尼奧尼關於電影的隨筆、為《放大》《奇遇》《中國》等九部個人作品寫下的文章,以及其導演生涯里最全訪談,包含同戈達爾等人的對話。本書借文字重新展示安東尼奧尼對現代社會的肢解與觀察,帶我們領略他獨特語彙下的二十世紀孤獨。

作者介紹
(意)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責編:楊林蔚|譯者:盧玲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義大利電影導演、編劇。1912年9月29日出生於義大利的費拉拉,1935年在博洛尼亞大學獲得政治經濟學學位。進入電影行業前,曾為《波河通信》《電影》等雜誌撰寫評論。1942年與新現實主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合作撰寫了《飛行員歸來》的劇本,從此開啟電影生涯。20世紀40年代拍攝了多部紀錄短片,1950年推出故事長片處女作《愛情編年史》。六七十年代進入創作黃金期:編劇、執導的《奇遇》《夜》《蝕》和《紅色沙漠》,在全球影壇大放異彩;而後拍出了更具國際色彩的《放大》《扎布里斯基角》和《過客》,成為詮釋現代主義代表性的電影作者。1985年中風失語,沉寂多年後于1995年完成故事長片《雲上的日子》。2004年與王家衛、史蒂文·索德伯格合拍的《愛神》為其遺作。2007年7月30日逝世于羅馬。     安東尼奧尼在電影藝術上的造詣和成就得到舉世公認,一生中收穫了眾多榮譽,包括8個威尼斯電影節、4個戛納電影節、2個柏林電影節和1個奧斯卡獎項。其中憑借《夜》《紅色沙漠》和《放大》分別斬獲柏林金熊獎、威尼斯金獅獎和戛納金棕櫚獎,並於1983年和1995年分別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和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目錄
視角與敘述  喬治·蒂納齊
我的電影生涯
  我的經歷
  電影創作:我生命的流轉之光
  關於演員的悖論
  情感的病癥
  對於演員的思考
  「事件」與影像
  現實與真實電影
  《六部電影》序言
我的影片
  「自殺」:《小巷之愛》(Amore in citt?,1953)短片之一
  《女朋友》(Le amiche,1955)
  《奇遇》(L'avventura,1960)
  《紅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
  《放大》(Blow-Up,1966)
  《扎布里斯基角》(Zabriskie Point,1970)
  《中國》(Chung Kuo, Cina,1972)
  《過客》(Professione: reporter,1974)
  《奧伯瓦爾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1980)
對談
  在電影的源頭,有一個選擇
  我的靈感來自圖像
  關於情色
  我厭倦了今天的電影
  窗外就是世界
  我和電影,我和女人
  電影史是由電影創造的
  職業對抗
  十問
  對話
  一位導演的身份證明
電影採訪
  《某種愛的記錄》
  《失敗者》
  《奇遇》
  《夜》
  《蝕》
  《紅色沙漠》
  夜,蝕,曙光
  美國的沙漠
  《扎布里斯基角》
  美國經歷
  永不停歇的更新
  從《中國》到《過客》
  《過客》
  通向深處的探索
  導演與電子技術:相信我,這是我們的未來
  一部關於衝突的電影
  《一個女人的身份證明》

  論方法
  採訪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