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古城寨遺址粉土力學性狀的乾濕循環效應與城牆響應特徵(精)

  • 作者:任克彬|責編:李鑫
  • 出版社:科技文獻
  • ISBN:9787523522721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17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聚焦古城寨遺址粉土力學性狀的乾濕循環效應與城牆響應特徵展開研究。首先闡述選題背景、意義,梳理國內外研究現狀,明確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接著對古城寨遺址粉土的基本物理力學特性進行分析,評價不同制樣方法對其力學特性的影響。隨後深入探討乾濕循環次數和幅度對遺址粉土力學特性的影響,分析了不同情況下粉土的孔隙分佈特性及力學特性效應機制。基於非線性強度準則建立遺址粉土Duncan Chang模型。運用UMAT子程序對城牆乾濕循環效應進行數值分析,探討根部掏蝕病害機制。最後總結主要結論,指出創新點並對未來研究作出展望,為土質文化遺址的保護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作者介紹
任克彬|責編:李鑫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制樣方法對土體力學特性的影響
    1.2.2  乾濕循環作用對土體力學特性的影響
    1.2.3  微觀結構特徵對土體力學特性的影響
    1.2.4  土的非線性強度特徵描述
  1.3  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3.1  主要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第二章  古城寨遺址粉土基本物理力學特性與制樣方法評價
  2.1  引言
  2.2  粉土基本物理性質
  2.3  試樣製備及試驗方法
    2.3.1  直接剪切試樣製備方法
    2.3.2  三軸試樣製備方法
    2.3.3  壓汞試驗原理及步驟
    2.3.4  掃描電鏡試驗步驟
    2.3.5  試驗方案
  2.4  直接剪切試驗結果與分析
    2.4.1  應力-位移關係
    2.4.2  抗剪強度與強度參數
  2.5  三軸剪切試驗結果與分析
    2.5.1  應力-應變關係曲線
    2.5.2  剪切強度
    2.5.3  強度參數
  2.6  不同制樣條件下粉土的孔隙分佈特性
  2.7  粉土力學特性的影響機制
  2.8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遺址粉土力學特性的乾濕循環次數效應
  3.1  引言
  3.2  河南地區典型土遺址賦存環境
  3.3  土柱製備及試驗方法
    3.3.1  土柱製備
    3.3.2  乾濕循環過程
    3.3.3  土柱分層取樣
    3.3.4  試驗儀器及方法
  3.4  三軸剪切試驗結果分析
    3.4.1  應力-應變關係曲線
    3.4.2  軸嚮應變-體變關係
    3.4.3  土的變形特性
    3.4.4  土的剪切強度特性
  3.5  不同乾濕循環次數下遺址粉土的孔隙分佈特性
    3.5.1  壓汞試驗結果分析
    3.5.2  核磁共振試驗原理及結果分析
  3.6  遺址粉土力學特性的乾濕循環次數效應機制分析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遺址粉土力學特性的乾濕循環幅度效應
  4.1  引言
  4.2  試驗方案設計

    4.2.1  土柱製備
    4.2.2  乾濕循環過程
    4.2.3  乾濕循環幅度的確定
    4.2.4  試驗方案
  4.3  三軸剪切試驗結果與分析
    4.3.1  圍壓對應力-應變關係的影響
    4.3.2  乾濕循環幅度對應力-應變關係的影響
    4.3.3  體變-應變關係
    4.3.4  抗剪強度變化規律
    4.3.5  強度參數變化規律
  4.4  不同乾濕循環幅度下粉土的孔隙分佈特徵
    4.4.1  壓汞試驗結果分析
    4.4.2  核磁共振試驗結果分析
  4.5  遺址粉土力學特性的乾濕循環幅度效應機制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於非線性強度準則的遺址粉土Duncan Chang模型
  5.1  引言
  5.2  非線性強度準則
  5.3  建立基於非線性強度準則的遺址粉土Duncan Chang模型
    5.3.1  模型簡介
    5.3.2  模型參數的確定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城牆乾濕循環效應數值分析與根部掏蝕病害機制探討
  6.1  引言
  6.2  UMAT子程序開發
  6.3  模型程序驗證
    6.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6.3.2  計算結果分析
  6.4  古城寨城牆變形響應分析
    6.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6.4.2  計算結果分析
  6.5  掏蝕病害演化機制初探
  6.6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創新點
  7.3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UMAT子程序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