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有機化學》(第二版)共14章,以官能團為主線安排內容,分別為緒論,烷烴和環烷烴,單烯烴,炔烴和二烯烴,芳香烴,有機化合物結構測定,對映異構,鹵代烴,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機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糖、氨基酸和蛋白質,系統介紹了基本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製備方法及重要反應。每章都有一定數量的練習題和思考題,章末另有習題,以方便讀者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有機化學的拓展材料如學科歷史與人物、學術前沿動態和章后習題答案以二維碼呈現,讀者可掃碼觀看。本書有配套課件,方便教師教學使用。
《有機化學》(第二版)簡明、實用,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應用化學、化工、材料、生物、環境、食品、輕工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1.2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1.2.1 共價鍵的形成
1.2.2 共價鍵的性質
1.2.3 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1.2.4 分子間作用力
1.3 誘導效應、共價鍵的斷裂與有機反應類型
1.3.1 誘導效應
1.3.2 共價鍵的斷裂方式與有機反應類型
1.4 有機化學中的酸鹼概念
1.4.1 酸鹼電離理論
1.4.2 酸鹼質子理論
1.4.3 酸鹼電子理論
1.5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和分類
1.5.1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5.2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關鍵詞
習題
第2章 烷烴和環烷烴
2.1 烷烴的通式和構造異構
2.1.1 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
2.1.2 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
2.2 烷烴的命名
2.2.1 烷烴中碳原子和氫原子的類型
2.2.2 烷基及其名稱
2.2.3 烷烴的命名法
2.3 烷烴的結構
2.4 烷烴的構象
2.4.1 乙烷的構象
2.4.2 正丁烷的構象
2.5 烷烴的物理性質
2.6 烷烴的化學性質
2.6.1 烷烴的取代反應
2.6.2 烷烴的氧化反應
2.6.3 烷烴的異構化、裂化反應
2.7 環烷烴的構造、分類和命名
2.7.1 環烷烴的構造和分類
2.7.2 環烷烴的命名
2.8 單環烷烴的結構和穩定性
2.8.1 環丙烷
2.8.2 環丁烷和環戊烷
2.8.3 環己烷
2.8.4 環烷烴的穩定性
2.9 環烷烴的性質
2.9.1 物理性質
2.9.2 化學性質
2.10 烷烴和環烷烴的來源和製備
2.10.1 烷烴和環烷烴的來源
2.10.2 烷烴和環烷烴的製備
關鍵詞
習題
第3章 單烯烴
3.1 烯烴的結構
3.1.1 碳碳雙鍵的組成
3.1.2 π鍵的特性
3.2 烯烴的異構現象和命名
3.2.1 烯烴的構造異構
3.2.2 烯烴的命名
3.2.3 烯烴的順反異構及其命名
3.3 烯烴的物理性質
3.4 烯烴的化學性質
3.4.1 催化加氫
3.4.2 親電加成反應
3.4.3 硼氫化反應
3.4.4 自由基加成反應
3.4.5 氧化反應
3.4.6 α-H鹵化反應
3.4.7 聚合反應
3.5 烯烴的來源
關鍵詞
習題
第4章 炔烴和二烯烴
4.1 炔烴的結構和命名
4.1.1 炔烴的結構
4.1.2 炔烴的異構現象和命名
4.2 炔烴的物理性質
4.3 炔烴的化學性質
4.3.1 炔氫的反應
4.3.2 親電加成反應
4.3.3 親核加成反應
4.3.4 還原反應
4.3.5 氧化反應
4.3.6 聚合反應
4.4 炔烴的來源
4.5 二烯烴
4.5.1 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
4.5.2 共軛二烯烴的結構
4.5.3 共軛體系與共軛效應
4.6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4.6.1 共軛二烯烴的1,2-加成和1,4-加成
4.6.2 共軛二烯烴的1,4-加成反應機理
4.6.3 雙烯合成——Diels-Alder反應
4.6.4 聚合反應與合成橡膠
關鍵詞
習題
第5章 芳香烴
5.1 苯分子的結構
5.1.1 苯的凱庫勒式
5.1.2 苯分子結構的近代概念
5.2 芳烴的命名
5.2.1 苯的異構現象和命名
5.2.2 多環芳烴的命名
5.3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
5.4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5.4.1 親電取代反應
5.4.2 苯環上的加成反應和氧化
5.4.3 苯環側鏈上的反應
5.5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
5.5.1 兩類定位基
5.5.2 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的理論解釋
5.5.3 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規律
5.5.4 定位規律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
5.6 芳烴的來源
5.7 稠環芳烴
5.7.1 稠環芳烴的結構和命名
5.7.2 ?、?和菲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5.7.3 一些致癌稠環芳烴
5.8 芳香性和非苯芳烴
5.8.1 芳香性和休克爾規則
5.8.2 非苯芳烴
5.9 重要的化合物
關鍵詞
習題
第6章 有機化合物結構測定
6.1 概述
6.2 波譜分析基本原理
6.2.1 電磁波和電磁波譜
6.2.2 分子能級與分子吸收光譜
6.3 紅外吸收光譜
6.3.1 紅外光譜的產生和紅外光譜圖
6.3.2 分子振動和化學鍵的特徵紅外吸收頻率
6.3.3 影響特徵吸收頻率的因素
6.3.4 典型有機物的紅外光譜
6.3.5 紅外光譜測定時試樣的準備
6.3.6 紅外吸收光譜的應用
6.4 核磁共振譜
6.4.1 核磁共振的產生
6.4.2 化學位移及其影響因素
6.4.3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6.4.4 各類質子的化學位移
6.4.5 核磁共振氫譜的應用
6.5 質譜簡介
6.6 紫外吸收光譜
6.6.1 紫外吸收光譜的產生及其表示方法
6.6.2 電子躍遷及吸收帶類型
6.6.3 有機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譜及影響因素
6.6.4 紫外吸收光譜的應用
關鍵詞
習題
第7章 對映異構
7.1 對映異構現象與分子結構
7.1.1 對映異構現象的發現
7.1.2 手性和對稱因素
7.2 物質的旋光性
7.2.1 平面偏振光和旋光度
7.2.2 旋光儀和比旋光度
7.3 對映體和含一個手性碳的對映異構
7.3.1 對映體和外消旋體
7.3.2 構型的表示方法——費歇爾投影式
7.3.3 構型的標記
7.4 含多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7.4.1 含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7.4.2 含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7.4.3 含三個及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7.5 含有其他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7.6 外消旋體的拆分
關鍵詞
習題
第8章 鹵代烴
8.1 鹵代烴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8.1.1 鹵代烴的結構
8.1.2 鹵代烴的分類
8.1.3 鹵代烴的命名
8.2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8.3 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8.3.1 親核取代反應
8.3.2 消除反應
8.3.3 與金屬反應
8.4 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8.4.1 雙分子親核取代(SN2)反應
8.4.2 單分子親核取代(SN1)反應
8.4.3 親核取代反應影響因素
8.5 消除反應
8.5.1 單分子消除(E1)反應
8.5.2 雙分子消除(E2)反應
8.5.3 消除反應影響因素
8.6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
8.6.1 分類和命名
8.6.2 化學性質
8.7 鹵代烴的製備
8.7.1 由烴製備
8.7.2 由醇製備
8.7.3 鹵素置換
關鍵詞
習題
第9章 醇、酚和醚
9.1 醇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9.1.1 一元醇的結構
9.1.2 醇的分類
9.1.3 醇的命名
9.2 醇的物理性質
9.3 醇的化學性質
9.3.1 醇的酸、鹼性
9.3.2 醇與活潑金屬的反應
9.3.3 醇的親核取代反應
9.3.4 醇的脫水反應
9.3.5 醇成酯的反應
9.3.6 醇的氧化和脫氫
9.3.7 多元醇的特殊性質
9.4 醇的製備
9.4.1 由烯烴製備
9.4.2 鹵代烴的水解
9.4.3 羰基化合物的還原
9.4.4 羰基化合物與有機金屬試劑反應
9.5 幾種重要的醇
9.6 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9.7 酚的物理性質
9.8 酚的化學性質
9.8.1 酚的酸性
9.8.2 酚羥基的反應
9.8.3 芳環上的親電取代
9.8.4 酚與甲醛和丙酮的反應
9.9 酚的製備
9.10 醚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9.11 醚的物理性質
9.12 醚的化學性質
9.12.1 醚鍵的斷裂
9.12.2 醚的自動氧化
9.12.31 ,2-環氧化合物的開環反應
9.13 醚的製備
9.14 幾種重要的醚
9.15 硫醇、硫酚和硫醚
9.15.1 硫醇、硫酚和硫醚的物理性質
9.15.2 硫醇、硫酚和硫醚的化學性質簡介
9.15.3 硫醇、硫酚和硫醚的製法
關鍵詞
習題
第10章 醛和酮
10.1 醛、酮的結構
10.2 醛、酮的分類和命名
10.3 醛、酮的物理性質
10.4 醛、酮的化學性質
10.4.1 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
10.4.2 α-H的反應
10.4.3 氧化反應
10.4.4 還原反應
10.5 醛、酮的製備
10.5.1 醇的氧化或脫氫
10.5.2 由烴及鹵代烴製備
10.5.3 由羧酸衍生物還原到醛
10.6 α,β-不飽和醛、酮
10.6.1 親核加成反應
10.6.2 親電加成反應
10.7 ?
10.8 重要的醛、酮
關鍵詞
習題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1.1 羧酸的結構、分類及命名
11.1.1 羧酸的結構
11.1.2 羧酸的分類
11.1.3 羧酸的命名
11.2 羧酸的物理性質
11.3 羧酸的化學性質
11.3.1 羧酸的酸性及影響因素
11.3.2 羧酸中羰基的反應
11.3.3 羧酸的還原反應
11.3.4 羧酸的脫羧反應
11.3.5 α-H的鹵代反應
11.4 羧酸的製備
11.5 幾種重要的羧酸
11.6 羥基酸
11.6.1 羥基酸的命名
11.6.2 羥基酸的性質
11.6.3 羥基酸的製備
11.7 羧酸衍生物
11.7.1 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
11.7.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11.7.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11.7.4 羧酸衍生物的製備
11.8 乙?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的性質及在合成中的應用
11.8.1 乙?乙酸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應用
11.8.2 丙二酸二乙酯及其在合成中的應用
11.9 油脂和蠟
11.9.1 油脂的組成和結構
11.9.2 油脂的性質
11.9.3 蠟
11.10 碳酸衍生物
關鍵詞
習題
第12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12.1 硝基化合物
12.1.1 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12.1.2 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2.1.3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12.1.4 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12.1.5 硝基化合物的製法
12.2 胺
12.2.1 胺的結構
12.2.2 胺的分類和命名
12.2.3 胺的物理性質
12.2.4 胺的化學性質
12.2.5 季銨鹽和季銨鹼
12.2.6 幾個重要的胺
12.2.7 胺的製法
12.3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2.3.1 芳香族伯胺的重氮化反應
12.3.2 重氮鹽的化學性質
12.3.3 偶氮化合物
12.3.4 重氮甲烷
關鍵詞
習題
第13章 雜環化合物
13.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3.2 五元雜環化合物
13.2.1 五元單雜環化合物
13.2.2 糠醛
13.2.3 ??
13.2.4 含兩個雜原子的五元環
13.3 六元雜環化合物
13.3.1 六元單雜環
13.3.2 ??
13.3.3 異??
13.3.4 嘧啶和嘌呤
13.4 生物鹼
13.4.1 生物鹼的概念
13.4.2 生物鹼的性質
13.4.3 重要的生物鹼
關鍵詞
習題
第14章 糖、氨基酸和蛋白質
14.1 糖類
14.1.1 糖類化合物的來源和分類
14.1.2 單糖
14.1.3 寡糖
14.1.4 多聚糖
14.2 氨基酸
14.2.1 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14.2.2 氨基酸的性質
14.2.3 ?
14.3 蛋白質
14.3.1 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和分類
14.3.2 蛋白質的結構
14.3.3 蛋白質的性質
關鍵詞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