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藥學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它對後續課程如藥理學、臨床醫學概要、臨床藥物治療學等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教材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部分內容。《人體解剖生理學》第4版的編寫是在第3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秉承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理念,堅持基礎知識為專業服務的原則,對接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大綱,結合第3版教材使用過程中的反饋信息,構建編寫體系。在內容上,本版沿用了第3版教材的編寫框架,分為緒論、組織細胞學知識、器官系統解剖生理知識三部分十四章。格式上,在保留第3版教材中的必設欄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習目標」「課堂活動」兩個欄目。通過「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導學情景」提高學習興趣;「邊學邊練」通過實驗驗證理論;「課堂活動」提供學習思考;「知識鏈接」建立知識框架;「案例分析」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點滴積累」總結突出重點;「目標檢測」鞏固所學、評價效果。同時,在相關內容中插入數字資源二維碼,輔助教學,加深理解。
本次修訂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一是優化教材內容,體現藥學類專業特色,如根據後續課程和崗位需求增加了「器官循環」,在「導學情景」「知識鏈接」等欄目內容的設置中,突出專業特色,同時將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成四個模塊,分為總論、解剖學實驗、人體生理學實驗和動物生理學實驗,利於合理選擇安排;二是突出數字資源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在相關內容中插入課件、複習導圖、習題等數字資源二維碼,有助於學生高效學習。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一、人體解剖生理學與藥學的關係
二、學習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基本方法
三、人體的組成與分部
四、常用的人體解剖學術語
五、常用的人體生理學概念
第二節 人體與環境
一、人體與外環境
二、內環境與穩態
第三節 人體生理功能的調節
一、人體功能的調節方式
二、人體功能調節的控制系統
第二章 細胞
第一節 細胞的基本結構
一、細胞膜
二、細胞質
三、細胞核
第二節 細胞膜的基本功能
一、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二、細胞的受體功能
第三節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
二、動作電位
第三章 基本組織
第一節 上皮組織
一、上皮組織的種類
二、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
第二節 結締組織
一、疏鬆結締組織
二、緻密結締組織
三、脂肪組織
四、網狀組織
第三節 肌組織
一、肌組織的分類
二、骨骼肌的微細結構及收縮功能
第四節 神經組織
一、神經元
二、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纖維
四、神經末梢
第四章 血液
第一節 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節 血細胞
一、紅細胞
二、白細胞
三、血小板
第三節 血液凝固和纖維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纖維蛋白溶解
第四節 血型與輸血
一、血量
二、血型
三、輸血
第五章 運動系統
第一節 骨與骨連結
一、概述
二、軀幹骨及其連結
三、顱骨及其連結
四、四肢骨及其連結
第二節 骨骼肌
一、概述
二、頭肌
三、頸肌
四、軀幹肌
五、四肢肌
六、全身主要的肌性標誌
第六章 脈管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脈管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二、血液循環
第二節 脈管系統的解剖結構
一、心
二、血管
三、淋巴系統
第三節 心的生理
一、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產生機制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髒的泵血過程
第四節 血管生理
一、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概念
二、動脈血壓和脈搏
三、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
四、微循環
五、組織液的生成與迴流及淋巴循環
第五節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六節 器官循環
一、冠脈循環
二、肺循環
三、腦循環
第七章 呼吸系統
第一節 呼吸道、肺、胸膜與縱隔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與縱隔
第二節 呼吸的過程
一、肺通氣
二、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第三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
二、呼吸反射
第八章 消化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消化系統的組成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結構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四、胸腹部的標誌線及分區
五、腹膜
第二節 消化管與消化腺
一、消化管
二、消化腺
第三節 各段消化管的消化
一、口腔內消化
二、胃內消化
三、小腸內消化
四、大腸內消化
第四節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小腸內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三、藥物的吸收
第五節 消化活動的調節
一、神經調節
二、體液調節
第九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一節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利用
二、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
三、基礎代謝
第二節 體溫
一、人體的正常體溫及生理變動
二、體熱平衡
三、體溫的調節
第十章 泌尿系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腎的形態結構和血液循環
一、腎的位置和形態
二、腎的結構
三、腎的血液循環
第三節 腎的泌尿功能
一、尿的生成過程
二、尿的濃縮和稀釋
三、尿生成的調節
四、血漿清除率
第四節 尿的輸送、貯存與排放
一、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態結構
二、尿液及其排放
第十一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 概述
一、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概念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節 眼
一、眼球
二、眼副器
三、眼的功能
第三節 耳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內耳
第四節 皮膚
一、皮膚的基本結構
二、皮膚的附屬結構
三、皮膚的感覺功能
第十二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神經系統的區分
二、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三、突觸與突觸傳遞
四、反射中樞
第二節 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的內部結構
三、脊髓的功能
第三節 腦
一、腦幹
二、小腦
三、間腦
四、端腦
五、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和腦屏障
第四節 周圍神經
一、脊神經
二、腦神經
三、內臟神經
第五節 神經系統的主要傳導通路
第十三章 內分泌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內分泌、內分泌系統與激素
二、激素的分類及信息傳遞方式
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徵
四、激素的作用機制
第二節 下丘腦與垂體
一、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繫
二、下丘腦的神經內分泌功能
三、垂體
第三節 甲狀腺與甲狀旁腺
一、甲狀腺
二、甲狀旁腺
第四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的形態和位置
二、腎上腺皮質
三、腎上腺髓質
第五節 胰島
一、胰島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節 其他激素
一、前列腺素
二、褪黑素
三、胸腺激素
四、瘦素
第十四章 生殖系統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男性生殖系統
一、睾丸
二、輸精管道
三、附屬腺體
四、陰囊和陰莖
五、男性尿道
第三節 女性生殖系統
一、女性生殖器官
二、月經周期
三、妊娠與分娩
實驗部分
模塊一 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總論
模塊二 解剖學實驗
實驗項目一 熟悉顯微鏡的構造及觀察基本組織切片、細胞
實驗項目二 觀察運動系統
實驗項目三 觀察心血管系統
實驗項目四 觀察內臟
實驗項目五 觀察感覺器官
實驗項目六 觀察神經系統
模塊三 人體生理學實驗
實驗項目一 鑒定ABO血型
實驗項目二 測量人體動脈血壓和聽診心音
實驗項目三 測定肺通氣功能
實驗項目四 測量人體體溫
實驗項目五 測定視力和視野
模塊四 動物生理學實驗
實驗項目一 分析反射弧
實驗項目二 觀察血液凝固的影響因素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