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A-I護理診斷(定義與分類2024-2026原著第13版)
內容大鋼
NANDA-I護理診斷系統是國際標準化護理術語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由北美護理診斷協會(NANDA)于1982年創立,現由NANDA國際公司(NANDA-I)管理維護。該系統是全球廣泛應用的護理診斷分類標準,每3年更新一次版本,目前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並被國際標準組織(ISO)認可。本次為第13版(2024—2026年)由T.希瑟·赫德曼博士、上原重美及卡米拉·塔卡奧·洛佩斯在第12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和修訂,並經NANDA-I審閱通過。本版提供了277項護理診斷,其中新增56項,修訂123項,更新98項,提供了標準化的護理診斷術語,並對所有診斷項目進行定義、分類、編碼系統,目的是使護理診斷規範、一致,是所有護生、專業護士、護理教育者、護理情報人員和護理管理者必備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美)T.希瑟·赫德曼//(日)上原重美//(巴西)卡米拉·塔卡奧·洛佩斯|責編:胡玉平|譯者:周凱娜
目錄
第1部分 NANDA-I分類:評估與診斷
1 護理診斷基礎
1.1 診斷概述
1.2 護理學作為一門學科
1.3 護理程序
1.4 護理診斷原則:引言
1.5 卡米蘇魯三元護理實踐模型
1.6 護理診斷原則:護理概念的知識
1.7 評估
1.8 診斷
1.9 記錄
1.10 計劃/實施
1.11 評價
1.12 護理診斷原則:臨床應用
1.13 參考文獻
2 從評估到診斷
2.1 評估概述
2.2 護士為什麼要評估?
2.3 篩查性評估
2.4 獲取主觀資料
2.5 獲取客觀資料
2.6 評估框架
2.7 功能性健康模式評估框架
2.8 深度評估
2.9 資料分析
2.10 信息聚類/發現模式
2.11 明確潛在的護理診斷(診斷假設)
2.12 確定/排除潛在的護理診斷
2.13 鑒別相似診斷
2.14 確定診斷的優先排序
2.15 總結
2.16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NANDA-I分類:結構與診斷
3 NANDA-I護理診斷分類
3.1 本體論、分類和NANDA-I分類系統概述
3.2 組織護理知識
3.3 NANDA-I分類系統的應用
3.4 關於NANDA-I的簡要說明
3.5 NANDA-I護理診斷應用的國際化思考
3.6 制定護理診斷並提交給NANDA-I
3.7 術語辭彙表
3.8 參考文獻
4 NANDA-I的軸結構
4.1 軸結構概述
4.2 NANDA-I分類系統Ⅱ:一種多軸系統
4.3 軸的定義
4.4 未來的考慮
4.5 參考文獻
5 分類系統結構中診斷的排序原則
第3部分 NANDA-I分類:新內容和未來建議
6 NANDA-I 2024—2026版的新增內容
6.1 NANDA-I 2024—2026版的變化和修訂概述
6.2 新的護理診斷
6.3 修訂的護理診斷
6.4 護理診斷標籤的更改
6.5 廢棄的護理診斷
6.6 新診斷或修訂診斷的貢獻者
6.7 NANDA-I護理診斷:指標術語的標準化
6.8 參考文獻
7 NANDA-I分類的未來改進
7.1 研究的優先事項
7.2 細化和待開發的診斷
7.3 參考文獻
8 提交診斷的證據等級標準的修訂
8.1 概述
8.2 證據與效度理論之間的關係
8.3 NANDA-I診斷效度的證據等級
8.4 參考文獻
第4部分 NANDA-I護理診斷
領域1.健康促進
分類1.健康意識
多樣化活動參與減少
有多樣化活動參與減少的危險
過度久坐行為
有過度久坐行為的危險
能量場失衡
分類2.健康管理
健康自我管理無效
有健康自我管理無效的危險
願意加強健康自我管理
家庭健康管理無效
有家庭健康管理無效的危險
社區健康管理無效
有社區健康管理無效的危險
有血糖模式自我管理無效的危險
眼干自我管理無效
口乾自我管理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