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明日的藝術(戰爭年代的文學經驗與形式實踐)

  • 作者:唐小林|責編:羅俊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96209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2
人民幣:RMB 9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聚焦于戰爭年代的文學經驗與形式實踐,下編則圍繞文學重塑、自我成長及再造現實等主題展開探討。作者圍繞茅盾、沈從文、丁玲、蕭紅等作家的小說、散文、日記等文學作品,嘗試在歷史現場中激活其政治潛能和美學活力,並提出「抵抗失敗」「戰時遷徙」「日常經驗」「創傷記憶」「自我成長」「書寫未來」等主題,將形式分析與社會史視野相結合,以此重新討論中國抗戰文學的獨特歷史經驗和形式探索,為總體性研究中國抗戰文學提供新的思路。整體而言,本書深入挖掘戰爭年代中國文學的多元實踐,揭示了文學在戰爭背景下的獨特價值和形式創新,也為理解中國現代文學提供了寶貴視角。

作者介紹
唐小林|責編:羅俊
    唐小林     1992年生,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市晨光學者,碩士生導師。現任教於上海大學中文系,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與批評》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有論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全文轉載或摘編。

目錄
序 戰時中國文學研究領域的新探索
前言
上編
  第一章  書寫危機:「一日史」與中國敘事
    一、「危機」語境與中國敘事
    二、「一日史」與日常時間改造
    三、感性經驗與「真實中國」的生成
    四、如何打造有效的中國敘事方式?
  第二章  抵抗失敗:正面戰場與處理「失敗」經驗的方式
    一、戰場經歷與丘東平的戰爭認知框架
    二、涵容「失敗」經驗的「抗戰的意志」
    三、「英雄的詩篇」與成長史的敘事
    四、「舊隊伍」中「新軍人」的誕生
    五、「抗戰」如何「文學」?
  第三章  戰爭組織:「阿脫拉斯」與農民兵形象的塑造
    一、戰時文藝語境與「農而兵」的形象
    二、主體塑造與「散文化」的日常敘事
    三、「成長」的形式與「英雄」的誕生
    四、主體重造的方式:從「成長」到「改造」
    五、農民走上戰場的文學經驗
  第四章  日常經驗:「戰時生活」的敘事形式
    一、日常經驗與時代主題
    二、「敘事調子」與「日常性」的生成
    三、「個人的方式」與「宏大敘事」的整合
  第五章  戰時遷徙:「逃難的哲學」與反諷的藝術
    一、「逃難」中的日常生活圖景
    二、「極深切的諷語」:反諷與戰時日常生活
    三、如何「映照當前這個不平庸的時代」
下編
  第六章  文學重塑:前線經驗與寫作形態的鍛造
    一、上前線與「一個一個的去認識人」
    二、「組織家」:以思想和感情為方法
    三、「雜寫」:丁玲的戰地寫作形態
    四、在戰爭中將寫作重新接通現實
  第七章  自我成長:在戰爭與革命中「生長」
    一、戰地經驗與丁玲的主體轉換
    二、主體危機及其重建
    三、「生長」:從內部塑造主體
    四、自我「生長」與革命的邏輯
  第八章  再造現實:「新現實主義」與「人」的圖景
    一、「美學上的新課題」與「新現實主義」的提出
    二、「抗爭」歷史中的「人」
    三、開放的「成長」主體的誕生
    四、如何在歷史裡面看到「人」?
  第九章  時代編碼:政治挫折時刻的文學書寫
    一、皖南事變與《腐蝕》的寫作
    二、政治編碼與小說形式
    三、政治挫折的二次書寫
    四、「雜文」形態與「戰鬥」者的文學
  第十章  銘寫未來:戰爭語境中的「明日的藝術」

    一、作為未來「戰場」的湘西
    二、「知識」與「情感」相結合的書寫框架
    三、「未來湘西」的難題
    四、「明日的藝術」的誕生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