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作曲方程式(和聲復調配器對位融合技法)》系統闡述了作曲多方面知識。本書第一章介紹音程與旋律輪廓,涵蓋MIDI音號、音程命名等,結合多部經典作品分析;第二章探討傳統與人工調式,涉及歐洲教會調式、擴展調式等;第三章講解和聲的橫向處理,包含和弦外音、音高級別族連接等;第四章闡述簡約的和聲進行,以多首流行歌曲為例;第五章聚焦微觀節奏與時值比例,介紹節奏辨認、記譜等;第六章考量演奏媒介,涉及打擊樂器、弦樂等記譜與音色;第七章講述音樂素材的陳述與發展,分析多首獨奏曲;第八章研究多層面的宏觀節奏,介紹「不可逆行節奏」等;第九章鼓勵曲式結構的自由想象,分析多首不同類型作品。書末附有主要參考文獻,為作曲學習者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指導。
作者介紹
陳錦標|責編:常曉迪
陳錦標(Joshua Chan),作曲家,香港大學音樂系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作曲家聯會前主席,亞洲作曲家同盟首位華人主席(2007~2012)。
于澳大利亞悉尼音樂學院攻讀作曲及電子音樂專業,后獲得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創作了包含中西管弦樂合奏、室內樂、聲樂等在內的200余部風格多樣化的音樂作品,並在10余個國家公演或出版。代表作品有管弦樂《馥郁曦思》,民族管弦樂《電車走過的日子》,洞簫、古箏與西洋管弦樂《九七引》,單簧管與電聲作品《細語內心》,揚琴七重奏《袞雪》等。
在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2007年獲頒「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嘉許獎章」。
目錄
第一章 音程與旋律輪廓
MIDI音號與音高的命名
音程的命名
音高級別族
有序音程與無序音程
皮埃爾·布列茲大提琴七重奏《訊息速寫》
固定旋律
音程級別
埃德加·瓦雷茲長笛獨奏曲《密度21.5》
旋律輪廓
勃拉姆斯《第三交響曲》第三樂章主題
華語流行歌《夜上海》
英語音樂劇歌曲《我對你的所求》
英語音樂劇歌曲《鴛鴦茶》
華語流行歌《新不了情》
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的引子樂句
第二章 傳統與人工調式
音階與調式
歐洲教會調式與其特色音
改寫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Op.104第二樂章主旋律
其他擴展調式
梅西安的「有限移位調式」
五聲音階與《櫻花》變奏
吉卜賽風格與拉威爾小提琴與鋼琴曲《茨岡》
德彪西長笛獨奏曲《緒林克斯》
第三章 和聲的橫向處理
和聲學的基本概念
和弦外音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肖邦《夜曲》Op.9, No
肖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Op
音高級別族的橫向連接
勛伯格的「動機寫作」
阿爾班·貝爾格《鋼琴奏鳴曲》Op
第四章 簡約的和聲進行
主和弦移向屬和弦的想象
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曲》
英語流行歌《穿白紗的你真美》
流行歌類型「歌謠」
粵語流行歌《我的驕傲》與第二類復調
新紀母音樂
喬治·溫斯頓鋼琴獨奏曲《感恩》
英語流行歌《我會再愛》
巴赫《d小調小提琴第二帕蒂塔》第五樂章《恰空》
第五章 微觀節奏與時值比例
節奏的辨認
拍子的時值
演奏的可行性
連音的記譜考量
比例性記譜
任意延長的演繹
漸快效果的演繹
節奏的記譜方式
長音短音的歸屬性
《愛情故事》的電影配樂
時點移位
粵語流行歌《情深說話未曾講》
小組音群的時值比例
節奏的句法
較長的時值系列
莫爾斯電碼
第六章 演奏媒介的考量
無固定音高打擊樂器的記譜
埃德加·瓦雷茲打擊樂合奏曲《電離》
架子鼓音樂的記譜法
打擊樂器在音樂中的主要角色
杜鳴心、吳祖強《娘子軍操練》軍鼓與定音鼓的角色
杜鳴心、吳祖強《娘子軍操練》架子鼓搖滾樂版本
架子鼓的樂器功能與織體層次
粵語流行歌《假使有日能忘記》
弦樂音色的考量
弦樂的泛音
圓號的吹奏與泛音的關係
移調樂器
圓號的泛音滑奏
利蓋蒂《小提琴、圓號與鋼琴三重奏》
第七章 音樂素材的陳述與發展
陳錦標小提琴獨奏小品《灑靈》
潘德列茨基中提琴獨奏曲《華彩》小提琴獨奏版本
潘德列茨基大提琴獨奏曲《寫給斯拉法》
梅西安《時間終結四重奏》第一樂章
陳錦標中提琴獨奏曲《閃爍》
韋伯恩《寫給弦樂四重奏的五個樂章》Op
第八章 多層面的宏觀節奏
梅西安的「不可逆行節奏」
梅西安《時間終結四重奏》第六樂章
英語流行歌《海洋之眼》
蒙特威爾第《聖母晚禱》第四章
添加性節奏
巴托克鋼琴曲集《小宇宙》第126首
巴托克鋼琴曲集《小宇宙》第133首
菲利普·格拉斯小提琴獨奏曲《減痛》
利蓋蒂《鋼琴練習曲》第一首《失調》
盧托斯瓦夫斯基《管弦樂之書》
利蓋蒂《鋼琴練習曲》第四首《號角曲》
宏觀節奏的小實驗
陳錦標民樂合奏曲《岩浪》
第九章 曲式結構的自由想象
英語流行歌《寂靜之聲》
莫扎特《降B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K
加布里埃爾·福萊d小調《鋼琴三重奏》Op
陳錦標民樂合奏曲《遐思青草地》
塞繆爾·巴伯木管五重奏《夏日音樂》Op
陳錦標芭蕾舞劇交響樂《木蘭》
陳錦標室內樂《雨颯沓》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