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農業科技典籍翻譯(漢英對照)

  • 作者:編者:劉瑾//張雅琳//李鵬//陳國良|責編:牟妮
  • 出版社:重慶大學
  • ISBN:9787568950213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9
人民幣:RMB 63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農業科技典籍翻譯」為核心,聚焦中國古代農學知識的典籍文本及其英譯實踐,旨在幫助學習者理解農業科技文獻的語言風格、術語特點與文化內涵,並通過雙語閱讀與翻譯訓練,提升專業翻譯能力與跨文化表達意識。本書內容共分為兩個部分、九個章節,涵蓋理論概述與實踐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五章)側重於農業科技典籍及其翻譯的基本認知與理論支撐。第一章介紹科技典籍翻譯的概念、原則、意義及譯者素養要求;第二章聚焦農業科技典籍的文本特徵、翻譯歷史與基本策略;第三章從翻譯目的論、生態翻譯觀等角度探討農業典籍中飲食、釀造等內容的翻譯思路;第四章重點分析植物類典籍的術語翻譯及賞析方法;第五章則圍繞農田技術的翻譯與典籍案例展開具體講解。
    第二部分(第六章至第九章)集中於翻譯技巧的系統訓練,包括辭彙、句子、語篇和修辭等層面的翻譯策略。第六章講解術語、文化負載詞和數量詞的處理方法;第七章關注語序調整、增補、省略等句法轉換技巧;第八章則分析照應、重複、連接等語篇銜接手段;第九章探討比喻、擬人、押韻、排比等修辭的翻譯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更具表現力的表達手段。
    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每章配有針對性練習,包括術語辨析、翻譯技巧分析、語法結構訓練、段落翻譯練習與簡答題,以促進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第二,注重理論引導結合實操訓練,第一部分提供必要的翻譯理論知識,第二部分則側重翻譯過程的分解訓練。第三,注重跨文化理解與表達,在呈現農業技術細節的同時,強調文化差異與語境轉換,引導學生從中外文化的對比視角出發,提升跨文化交際與表達能力。本書適合用於農業語言翻譯、科技典籍閱讀與文化傳播類課程的本科或研究生階段的教學使用,可作為課堂教學與自學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劉瑾//張雅琳//李鵬//陳國良|責編:牟妮

目錄
第一部分  科技典籍及其翻譯的介紹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科技典籍翻譯概論
    第二節  科技典籍翻譯的概念
    第三節  科技典籍翻譯的原則
    第四節  科技典籍翻譯的意義
    第五節  科技典籍譯者的素養要求
    第六節  翻譯技術輔助下的科技典籍翻譯
  第二章  農業科技典籍翻譯概述
    第一節  農業科技典籍的譯介史
    第二節  農業科技典籍的文本特點
    第三節  農業科技典籍的翻譯過程
    第四節  農業科技典籍的翻譯策略
  第三章  翻譯理論與農業科技典籍翻譯
    第一節  翻譯目的論與農業科技典籍翻譯
    第二節  生態哲學與農業科技典籍翻譯
    第三節  古代飲食習俗特點及其翻譯技巧
    第四節  古代醋食技術製作翻譯技巧
    第五節  古代釀酒技藝的文化翻譯技巧
  第四章  農業科技典籍中的植物典籍翻譯
    第一節  農業科技植物典籍的概述
    第二節  農業科技植物典籍術語的翻譯技巧
    第三節  植物典籍雙語賞析
  第五章  農田技術篇
    第一節  農田技術在典籍中的概述
    第二節  農田技術典籍譯作賞析
第二部分  農業科技典籍翻譯的方法
  第六章  農業科技典籍辭彙的翻譯
    第一節  術語的翻譯
    第二節  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第三節  數量詞的翻譯
  第七章  農業科技典籍句子的翻譯
    第一節  語序
    第二節  增補
    第三節  省略
  第八章  農業科技典籍語篇的翻譯
    第一節  照應
    第二節  重複
    第三節  連接
  第九章  農業科技典籍修辭的翻譯
    第一節  比喻的翻譯
    第二節  擬人的翻譯
    第三節  押韻的翻譯
    第四節  排比的翻譯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