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淺茶滿酒煮生活

  • 作者:梁實秋//老舍//朱自清|編者:苟敏|責編:俞?榮
  • 出版社:台海
  • ISBN:9787516843017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5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淺茶滿酒煮生活》精選了梁實秋、老舍、朱自清等中國名家的經典散文作品,是多位散文大家關於飲食的文字集錦,圍爐烤茶,故園千里,心系一食。其中多篇文章為央視《朗讀者》誦讀,《人民日報》多次推薦,是一部饕餮客們的飲食指南。
    本書以敘述日常飲食為主線,原汁原味原貌地呈現了《豆腐》《蟹》《落花生》等經典篇目,精華之選,以饗讀者。
    書中所錄文章以各個作家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所出版本為底本,參考了包括作家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等多部不同年份出版的讀本編輯而成,為最大程度上保留原作精髓,對部分字詞及標點符號用法,譬如「的、得、地」都依循了原作。因所選文章成書年份不同,書中不同篇目中的字詞用法並不統一,特此說明。

作者介紹
梁實秋//老舍//朱自清|編者:苟敏|責編:俞?榮

目錄
輯一 走南闖北吃東西
  豆腐  梁實秋
  豆腐是我們中國食品中的瑰寶。
  獅子頭  梁實秋
  獅子頭人人會作,巧妙各有不同。
  蟹  梁實秋
  蟹是美味,人人喜愛,無間南北,不分雅俗。
  西紅柿  老舍
  想當年我還梳小辮,系紅頭繩的時候,西紅柿還沒有番茄這點威風。
  再談西紅柿  老舍
  這就應當來到西紅柿身上,此洋菜也。
  吃蓮花的  老舍
  等到末日,我們一同埋葬了自己吧!蓮啊蓮!
  落花生  老舍
  落花生在哪裡都有人緣,自天子以至庶人都跟它是朋友;這不容易。
  年來處處食西瓜 周瘦鵑
  「碧蔓凌霜?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這是宋代范成大詠西瓜園詩中句。
  閑話荔枝  周瘦鵑
  牡丹既被稱為花王,那麼荔枝該尊為果王了。
  枸杞  周瘦鵑
  枸杞原是兩種植物的名稱,因其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所以並作一名。
輯二 惟有飲者留其名
  喝茶  魯迅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喝茶  梁實秋
  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飲酒  梁實秋
  酒不能解憂,只是令人在由興奮到麻醉的過程中暫時忘懷一切。
  茶話  周瘦鵑
  吃茶的風氣始於晉代。
  喝茶  周作人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
  再論吃茶  周作人
  茶理精於唐,茶事盛于宋,要無所謂撮泡茶者。
  多鼠齋雜談(節選) 老舍
  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
輯三  風味在人間
  荔枝蜜  楊朔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羊肝餅  周作人
  有一件東西,是本國出產的,被運往外國經過四五百年之久,又運了回來,卻換了別一個面貌了。
  蜀黍  王統照
  粗糙是有的,可頗富於滋養力。
  結緣豆  周作人
  結緣的意義何在?大約是從佛教進來以後,中國人很看重緣,有時候還至於說得很有點神秘,幾乎近於命數。
  落花生  許地山
  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他們底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羡慕底心。
  北京的茶食  周作人
  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南北的點心  周作人

  就是水點心,在北方作為常食的,也改作得特別精美,成為以賞味為目的的閑食了。
  楊貴妃吃荔枝 周瘦鵑
  荔枝生於炎方,多吃確是太熱,據說蜜漿可解,或以荔殼浸水飲之亦可。
  恰夏果楊梅萬紫稠 周瘦鵑
  一路走去,常常聽得路旁楊梅樹上響起片清脆的笑聲,從密密的綠葉叢中透將
  出來。
輯四  最是煙火撫人心
  吃的  朱自清
  女的怕胖,胖了難看;男的也愛那股標勁兒,要像個運動家。
  新年底故事  朱自清
  我不管好歹,眼裡只顧看著面前的一隻碗,嘴裡不住地嚼著。
  背影  朱自清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
  菠蘿園  楊朔
  那菠蘿又大又鮮,咬一口,真甜,濃汁順著我的嘴角往下淌。
  餓 蕭紅
  在「偷」這一刻,郎華也是我的敵人;假若我有母親,母親也是敵人。
  黑「列巴」和白鹽 蕭紅
  黑「列巴」和白鹽,許多日子成了我們惟一的生命線。
  故鄉的野菜  周作人
  農人在收穫后,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瀹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
  棗(旅客的話一)
輯五 吃中有真意
  飲食男女在福州
  郁達夫 福州海味,在春三二月間, 而最肥美的,要算來自長樂的蚌肉,與海濱一帶多有的蠣房。
  筷子
  自然,天下還有許多比筷子大著許多倍的事。
  論吃飯
  這吃飯第一的道理,一般社會似乎也都默認。
  「靠天吃飯」
  「靠天吃飯說」是我們中國的國寶。
  讀《中國吃》
  北平的吃食,怎麼說也說不完。
  再談中國吃
  所謂鼎食之家,大概也不過是五鼎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