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分析化學(第2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郭會時//談金//劉夢琴//歐陽淼//丘秀珍|責編:宋林青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82891
  • 出版日期:2025/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30
人民幣:RMB 4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分析化學》(第二版)全書共十章:緒論、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驟、誤差及數據處理、滴定分析法導論、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澱滴定法(含滴定分析小結)、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每章都附有「本章概要」和「思考題及習題」,內容涵蓋了分析化學的有關概念以及化學分析方法的原理、計算和應用。為拓寬學生視野,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書中增設「科學史『化』」與「拓展知識」專欄,連同習題答案均以二維碼呈現。
    《分析化學》(第二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應用化學、生物、環境、材料、食品、醫藥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及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及從事分析測試工作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郭會時//談金//劉夢琴//歐陽淼//丘秀珍|責編:宋林青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分析化學的定義
  1.2  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
  1.3  分析方法的分類
  1.4  分析化學的發展與趨勢
  思考題及習題
第2章  定量分析的基本步驟
  2.1  分析試樣的採集和製備
    2.1.1  氣體和液體試樣的採集和製備
    2.1.2  固體試樣的採集和製備
  2.2  試樣的分解
    2.2.1  無機試樣的分解
    2.2.2  有機試樣的分解
  2.3  分析方法的選擇
  2.4  干擾組分的處理
  2.5  測定及結果的評價
  思考題及習題
第3章  定量分析的誤差及數據處理
  3.1  誤差的基本概念
    3.1.1  誤差來源與分類
    3.1.2  準確度與誤差
    3.1.3  精密度與偏差
    3.1.4  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係
  3.2  隨機誤差的分佈
    3.2.1  正態分佈
    3.2.2  隨機誤差的區間概率
  3.3  有限測定數據的統計處理
    3.3.1  t分佈曲線
    3.3.2  總體平均值的置信區間
    3.3.3  可疑測定值的取捨
    3.3.4  顯著性檢驗
  3.4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3.4.1  有效數字
    3.4.2  數字修約規則
    3.4.3  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
  3.5  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
    3.5.1  選擇適當的分析方法
    3.5.2  減小測定誤差
    3.5.3  減小隨機誤差
    3.5.4  檢驗和消除系統誤差
    3.5.5  正確表示分析結果
  3.6  分析化學中的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思考題及習題
第4章  滴定分析法導論
  4.1  滴定分析法概述
    4.1.1  滴定分析法中的幾個常用術語
    4.1.2  滴定分析法的特點
  4.2  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4.2.1  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4.2.2  滴定分析法中的四種滴定方式

  4.3  標準溶液
    4.3.1  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4.3.2  標準溶液的配製
  4.4  滴定分析法中的計算
    4.4.1  標準溶液與待測組分之間的計量關係
    4.4.2  分析結果的計算
    4.4.3  滴定分析法計算示例
  思考題及習題
第5章  酸鹼滴定法
  5.1  水溶液中的酸鹼平衡
    5.1.1  酸鹼質子理論
    5.1.2  酸鹼反應的平衡常數
    5.1.3  溶液中酸鹼平衡處理的方法
    5.1.4  H+濃度對弱酸(鹼)各型體分佈的影響
    5.1.5  酸鹼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的計算
  5.2  酸鹼指示劑
    5.2.1  指示劑的變色原理
    5.2.2  指示劑變色的pH範圍
    5.2.3  影響指示劑變色範圍的因素
    5.2.4  混合指示劑
  5.3  酸鹼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3.1  強酸強鹼的滴定
    5.3.2  一元弱酸(鹼)的滴定
    5.3.3  多元酸(鹼)的滴定
    5.3.4  終點誤差
  5.4  酸鹼滴定法的應用
    5.4.1  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5.4.2  應用示例
  5.5  酸鹼滴定結果計算示例
  思考題及習題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6.1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與金屬離子的配合物
    6.1.1  EDTA的性質
    6.1.2  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合物特點
  6.2  配位平衡
    6.2.1  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數
    6.2.2  MLn型配合物的逐級形成常數和累積形成常數
    6.2.3  EDTA的質子化常數和累積質子化常數
    6.2.4  配位滴定中的副反應與副反應係數
    6.2.5  EDTA配合物的條件形成常數
  6.3  金屬指示劑
    6.3.1  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6.3.2  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
    6.3.3  常用的金屬指示劑
  6.4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6.4.1  配位滴定曲線
    6.4.2  影響滴定突躍範圍的因素
    6.4.3  單一金屬離子準確滴定條件
    6.4.4  單一金屬離子滴定的適宜酸度範圍
  6.5  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途徑

    6.5.1  控制溶液酸度
    6.5.2  使用掩蔽劑
    6.5.3  使用解蔽劑
    6.5.4  選用其他滴定劑
    6.5.5  預先分離
  6.6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應用
    6.6.1  直接滴定法
    6.6.2  返滴定法
    6.6.3  置換滴定法
    6.6.4  間接滴定法
  思考題及習題
第7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7.1  氧化還原平衡
    7.1.1  可逆電對和不可逆電對
    7.1.2  條件電極電位
    7.1.3  影響條件電位的因素
    7.1.4  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7.1.5  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
  7.2  氧化還原滴定的指示劑
    7.2.1  自身指示劑
    7.2.2  特殊指示劑
    7.2.3  氧化還原指示劑
  7.3  氧化還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7.3.1  可逆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7.3.2  化學計量點及滴定突躍範圍
    7.3.3  氧化還原滴定前的預處理
  7.4  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
    7.4.1  高錳酸鉀法
    7.4.2  重鉻酸鉀法
    7.4.3  碘量法
    7.4.4  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
  7.5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
  思考題及習題
第8章  沉澱滴定法
  8.1  沉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1.1  沉澱滴定法概述
    8.1.2  沉澱滴定曲線
  8.2  銀量法的分類
    8.2.1  莫爾法
    8.2.2  佛爾哈德法
    8.2.3  法揚司法
    8.2.4  混合離子的沉澱滴定
  8.3  銀量法的應用
    8.3.1  銀量法常用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
    8.3.2  銀量法的應用示例
  8.4  滴定分析小結
  思考題及習題
第9章  重量分析法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9.1.1  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

    9.1.2  沉澱重量法對沉澱形式和稱量形式的要求
  9.2  沉澱的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
    9.2.1  溶解度、溶度積和條件溶度積
    9.2.2  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9.3  沉澱的形成和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9.3.1  沉澱的類型
    9.3.2  沉澱的形成過程
    9.3.3  影響沉澱純度的主要因素
  9.4  沉澱條件的控制
    9.4.1  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
    9.4.2  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
    9.4.3  均勻沉澱法
  9.5  沉澱劑的選擇
    9.5.1  沉澱劑的分類
    9.5.2  沉澱劑的特點及選擇
    9.5.3  常用的有機沉澱劑
  9.6  重量分析法的應用
    9.6.1  換算因數
    9.6.2  重量分析結果的計算
    9.6.3  無機沉澱劑的應用示例
    9.6.4  有機沉澱劑的應用示例
  思考題及習題
第10章  分光光度法
  10.1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0.1.1  光的基本性質
    10.1.2  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
    10.1.3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10.1.4  偏離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0.2  分光光度計的構成和類型
    10.2.1  分光光度計的構成
    10.2.2  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10.3  顯色反應與反應條件的選擇
    10.3.1  顯色反應及其要求
    10.3.2  常用顯色劑
    10.3.3  影響顯色反應的因素
  10.4  吸光度的測量及誤差的控制
    10.4.1  測量條件的選擇
    10.4.2  吸光度範圍的控制
  10.5  其他分光光度法簡介
    10.5.1  目視比色法
    10.5.2  示差分光光度法
    10.5.3  雙波長光度分析法
    10.5.4  導數光度分析法
    10.5.5  催化光度法
  10.6  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10.6.1  定量分析
    10.6.2  物理化學常數的測定
  思考題及習題
附錄
  附錄1  常用酸、鹼溶液的密度和濃度

  附錄2  常用基準物質的乾燥條件和應用
  附錄3  常用弱酸、弱鹼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5℃,I=0)
  附錄4  部分金屬配合物的累積形成常數(18?25℃)
  附錄5  部分金屬離子與氨羧配位劑形成配合物的形成常數(18?25℃,J=0.1mol·L-1)
  附錄6  部分氧化還原電對的標準電極電位(18?25℃)
  附錄7  部分氧化還原電對的條件電極電位
  附錄8  微溶化合物的活度積(18?25℃,I=0)
  附錄9  A與ΔpX的換算表(A=10ΔpX-10-ΔpX)
  附錄10  指數加減法
  附錄11  本書中的符號、縮寫及中英文對照
  附錄12  常用化合物的摩爾質量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