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水泥基材料流變學(精)

  • 作者:編者:史才軍//元強//焦登武|責編:韓霄翠//竇臻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6968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69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主要介紹了水泥基材料流變學基本原理、水泥基材料流變測試技術以及流變學在混凝土技術中的工程應用三部分內容。其中,水泥基材料流變學基本原理部分,介紹了水泥基材料流變學的基本概念,詳細討論了水泥漿體流變學和混凝土流變學,論述了水泥基材料流變性能的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闡明了材料組成與流變性能之間的理論關係;水泥基材料流變測試技術部分,介紹了水泥基材料流變性能的經驗性測試方法,闡明了經驗性測試參數與流變參數之間的理論關係,總結了應用於水泥漿體和砂漿混凝土的流變儀種類,並詳細討論了不同流變儀的工作原理、測試過程和數據分析;流變學在混凝土技術中的工程應用部分,介紹了基於流變學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和基本原理,總結了自密實混凝土流變性能的影響因素,闡明了流變學與自密實混凝土模板壓力、穩定性之間的理論關係,論述了其他水泥基材料包括鹼激發材料、水泥漿回填材料和纖維增強水泥基材料的流變學,介紹了流變學在泵送和3D列印混凝土技術中的應用。
    本書可作為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土木工程方向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編者:史才軍//元強//焦登武|責編:韓霄翠//竇臻

目錄
第1章  流變學及水泥基材料簡介
  1.1  流變學的主體和客體
  1.2  流變學的基本原理
    1.2.1  黏度的定義
    1.2.2  牛頓流體
    1.2.3  非牛頓流體
    1.2.4  觸變性
    1.2.5  反觸變性
  1.3  水泥基材料
    1.3.1  水泥和混凝土的發展歷史
    1.3.2  水泥基材料新拌性能
  1.4  本書簡介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泥漿體流變學
  2.1  顆粒間相互作用力
    2.1.1  膠體相互作用力
    2.1.2  布朗力
    2.1.3  水動力
  2.2  組分對流變性能的影響
    2.2.1  膠凝材料的體積分數
    2.2.2  間隙溶液
    2.2.3  水泥
    2.2.4  礦物摻合料
    2.2.5  化學外加劑
  2.3  溫度對流變的影響
  2.4  剪切對流變的影響
  2.5  壓力對流變的影響
  2.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混凝土流變學
  3.1  引言
  3.2  新拌混凝土的流動體系
    3.2.1  骨料體積分數與混凝土流變性能之間的關係
    3.2.2  富餘漿體理論
  3.3  骨料性質對流變性能的影響
    3.3.1  骨料體積分數
    3.3.2  級配和粒徑
    3.3.3  骨料粒形
  3.4  外部因素的影響
    3.4.1  攪拌過程
    3.4.2  測試過程
    3.4.3  流變儀種類
  3.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採用傳統經驗性方法評價混凝土流變性
  4.1  引言
  4.2  坍落度
    4.2.1  儀器參數
    4.2.2  測試過程
    4.2.3  數據分析

  4.3  坍落擴展度和流動時間T
    4.3.1  儀器參數和測試過程
    4.3.2  數據分析
  4.4  V 形漏斗流動時間
    4.4.1  儀器參數
    4.4.2  測試過程
    4.4.3  數據分析
  4.5  其他測試方法
    4.5.1  L 形箱
    4.5.2  LCPC 箱
    4.5.3  改進V 形漏斗
    4.5.4  J 環擴展度
  4.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水泥漿體流變儀
  5.1  引言
  5.2  水泥漿體流變儀的類型
    5.2.1  窄間隙同軸圓筒流變儀
    5.2.2  平板流變儀
    5.2.3  其他流變儀
  5.3  測量步驟
    5.3.1  流動曲線測試
    5.3.2  靜態屈服應力試驗
    5.3.3  振蕩剪切試驗
  5.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混凝土流變儀
  6.1  引言
  6.2  混凝土流變儀的類型
    6.2.1  同軸圓筒流變儀
    6.2.2  平行板流變儀
    6.2.3  其他流變儀
  6.3  測試程序
    6.3.1  試樣製備
    6.3.2  ICAR 測試程序
    6.3.3  ConTec Viscometer 5 測試程序
    6.3.4  BTRHEOM 流變儀的測試程序
  6.4  數據收集和處理
    6.4.1  靜態屈服應力
    6.4.2  流動曲線試驗
    6.4.3  觸變性測試
  6.5  不同流變儀測量的流變參數之間的關係
  6.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基於流變學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7.1  引言
  7.2  配合比設計原理
    7.2.1  矢量-流變圖法
    7.2.2  漿體流變閾值理論
    7.2.3  混凝土流變參數法

    7.2.4  富餘漿體理論
    7.2.5  單純型重心設計法
  7.3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示例
    7.3.1  基於漿體流變閾值理論的配合比設計
    7.3.2  基於漿體流變參數設計鋼纖維增強SCC
    7.3.3  基於混凝土流變參數的配合比設計
    7.3.4  基於單純型重心設計法的配合比設計
  7.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流變學與自密實混凝土
  8.1  SCC 簡介
    8.1.1  SCC 簡史
    8.1.2  SCC 的原材料
    8.1.3  SCC 的配合比設計
    8.1.4  SCC 的應用
  8.2  自密實混凝土的流變性能
    8.2.1  影響SCC 流變性能的因素
    8.2.2  特殊流變行為
  8.3  SCC 模板壓力
    8.3.1  模板壓力的影響因素
    8.3.2  模板壓力預測
  8.4  SCC 的穩定性
    8.4.1  靜態穩定性
    8.4.2  動態穩定性
  8.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其他水泥基材料的流變學
  9.1  鹼激發材料(AAMs)的流變學
    9.1.1  引言
    9.1.2  鹼激發劑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1.3  前驅體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1.4  化學外加劑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1.5  礦物摻合料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1.6  骨料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2  水泥漿體回填材料的流變學
    9.2.1  引言
    9.2.2  影響CPB 流變性能的因素
  9.3  纖維增強水泥基材料的流變學
    9.3.1  引言
    9.3.2  纖維對FRCs 流變學的影響
    9.3.3  纖維對AAMs 流變學的影響
    9.3.4  FRC 屈服應力的預測
    9.3.5  塑性黏度的預測
  9.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泵送與流變學
  10.1  引言
  10.2  可泵性的表徵
    10.2.1  可泵性的定義
    10.2.2  可泵性的測定

  10.3  潤滑層
    10.3.1  潤滑層的形成機理
    10.3.2  潤滑層的確定
  10.4  泵送預測
    10.4.1  泵送預測的經驗模型
    10.4.2  泵送預測的數值模型
    10.4.3  壓力損失預測的電腦模擬
  10.5  泵送對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10.5.1  含氣量
    10.5.2  流變性能
  10.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流變學與3D列印
  11.1  3D列印混凝土簡介
    11.1.1  3D列印技術的發展
    11.1.2  3D列印混凝土的要求
  11.2  3D列印混凝土的可列印性
    11.2.1  可列印性的定義
    11.2.2  可列印性試驗
    11.2.3  承載力評價標準
    11.2.4  可列印的水泥基材料
  11.3  層間黏結和流變性能
    11.3.1  層間黏結的表徵
    11.3.2  流變性能對層間黏結的影響
    11.3.3  流變性能對界面耐久性的影響
    11.3.4  流變性能對界面微觀結構的影響
  11.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