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概論(第2版高等學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龍恩深//蔣星池|責編:張文勝//趙歐凡//齊慶梅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313501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2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全書以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Built Environment」內涵,定義了一切包含內部空間、需要人工調控環境及能源保障的人造空間,分為固定空間和運動空間;根據內部空間的不同功能及內部環境要求,闡述各種外部邊界條件、圍護結構材料及特性、內部擾動條件等與人工環境參數的內在聯繫及環境調控策略。定義內部空間能耗由功能能耗及環控能耗構成;基於熱力學定律揭示各類人造空間的功能能耗與環控能耗的轉化規律及能源應用、優化匹配方法;充分展示本專業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及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重要性。全書基於高中的數理化知識及生活體驗的感性認識,深入淺出地系統講述本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及服務國家戰略的潛力;結合工業革命史娓娓道來,實際上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關於近、現代工業革命史中各類人造空間的環境調控與能源應用工程的發展史。
    本書雖為新生了解專業全貌的入門教材,但它也可作為大類招生的通識課程的參考教材,還可作為考研綜合複習及面試準備的參考書,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自學教材。

作者介紹
編者:龍恩深//蔣星池|責編:張文勝//趙歐凡//齊慶梅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專業研究對象的界定
    1.1.1  建築的內涵
    1.1.2  內部空間的分類
    1.1.3  內部空間的外環境與內環境
    1.1.4  空間設計與圍護結構
    1.1.5  內部空間能耗與能源應用
  1.2  內部空間環境及能源問題的由來
    1.2.1  建築源於人類生存需求
    1.2.2  居住建築在適應氣候中發展
    1.2.3  工業革命對各種功能空間的影響
  1.3  不斷發展的人造空間
    1.3.1  地球上的固定建築
    1.3.2  地球上的運載工具
    1.3.3  穿越地球大氣層的火箭與導彈
    1.3.4  人造衛星
    1.3.5  太空飛船
    1.3.6  空間站
  1.4  人造空間環境的營造方法
    1.4.1  固定建築的室內環境營造方法
    1.4.2  運載工具內部環境營造的挑戰
  1.5  人造空間的能源保障及能耗
    1.5.1  社會總能耗與人造空間能耗的關係
    1.5.2  電力生產供應
    1.5.3  一次能源消費結構
  1.6  能源消耗與可持續發展
    1.6.1  能源資源稟賦有限
    1.6.2  生態環境不可持續
  1.7  本專業服務國家戰略的潛能
    1.7.1  服務「雙碳」目標
    1.7.2  服務高精尖及新興產業領域
    1.7.3  服務傳統建築民生領域
第2章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的基礎常識
  2.1  空間熱環境的基本表徵——溫度
    2.1.1  溫度的度量
    2.1.2  溫度的極限與絕對溫度
    2.1.3  溫度本質的發現
  2.2  能源的常見形式——熱
    2.2.1  什麼是熱?
    2.2.2  物體的熱特性:比熱容
    2.2.3  熱是如何傳遞的?
    2.2.4  溫度與熱運動
  2.3  物態變化與蓄熱放熱
    2.3.1  物質的種類
    2.3.2  物態變化
    2.3.3  狀態變化的規律
  2.4  環控基本載體:水與大氣
    2.4.1  水的性質
    2.4.2  大氣的性質
  2.5  能源轉化與應用的基本定律

    2.5.1  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2.5.2  熱力學第二定律
第3章  內部空間的外環境
  3.1  太空環境
    3.1.1  太陽系
    3.1.2  地球
  3.2  太陽輻射與宇宙溫度
    3.2.1  太陽輻射
    3.2.2  宇宙溫度
    3.2.3  地表建築的太陽輻射
    3.2.4  我國太陽輻射分區
  3.3  大氣環境
    3.3.1  大氣壓力
    3.3.2  風與風能
    3.3.3  室外氣溫與空氣能
    3.3.4  空氣濕度與蒸發冷能
    3.3.5  降水與水資源
    3.3.6  我國氣候分區
  3.4  大地環境
    3.4.1  岩土特性
    3.4.2  地質條件與固定建築安全
    3.4.3  岩土溫度特性
    3.4.4  地熱能
……
第4章  內部空間環境及調控原理
第5章  人造空間的熱濕聲光環境調控工程
第6章  人工環境的健康與安全工程
第7章  人造空間保障能源的生產、交換與輸配
第8章  人造空間能源應用工程
第9章  建築區域能源規劃
第10章  工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
第11章  運載工具的環境與能源應用
第12章  建築自動化與建築智能化
第13章  專業教育與職業規劃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