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人-證-方中醫診療模式臨證集萃(精)/中山名中醫傳承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李樂愚|責編:肖培新//宋佳|總主編:賴海標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5987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4
人民幣:RMB 9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即是李樂愚人-證-方診療模式臨證經驗集,圍繞「人-證-方」構建中醫思維模式,總結作者自己的思考、讀書感悟,以及「人-證-方」思維模式在臨床上的具體實踐。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醫論醫話,闡述對「人-證-方」中醫思維模式的理解,第二部分為醫案精選。

作者介紹
編者:李樂愚|責編:肖培新//宋佳|總主編:賴海標
    李樂愚,中山市中醫院主任醫師,中山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五屆廣東省名中醫,第十四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十屆中山市勞動模範,中山市「英才計劃」特聘人才,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指導老師,「李樂愚中醫藥傳承創新勞模工作室」指導老師。兼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代謝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余年,長期致力於中醫經典的傳承與臨床實踐,重視中醫思維,推動「人-證-方」中醫臨床思維模式的普及。以經方運用為抓手,以突出中醫藥療效為目標,堅持中醫生命力在於療效的思想,堅定讓患者用「腳」來投票的信心,患者遍及海內外,培養帶動了一批用經方、療效好的年輕中醫。出版《糖尿病的中西醫治療》等專著3部,立足「脾癉」理論研發治療2型糖尿病伴超重肥胖製劑「番連化濁顆粒」,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及省、市多項科研基金。新冠疫情期間擔任中山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中醫專家組組長,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成效明顯,榮獲「中山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及「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目錄
上篇  醫論醫話
  一、學好中醫要回歸古人的思維模式
  二、如何理解「人與天地相參」的整體觀
  三、學中醫要具備「象思維」
  四、「人一證一方」中醫診療模式
  五、「病」與「證」的對立統
  六、學習胡希恕「中醫辨證依據癥狀反應」
  七、「方證相應」辨析
  八、從張無忌的武功成長之路來理解中醫思維
  九、望而知之謂之神
  十、論經方中的「抓主症」
  十一、用藥如用兵
  十二、對「文字之醫」的反思
下篇  醫案薈萃
  一、肺系疾病
    1.甲流高熱不退,經方1劑速愈
    2.痰壅半月獲「重生」
    3.和解樞機退高熱
    4.從厥陰治夜間久咳
    5.舍脈從證速退熱
    6.溫法亦可療肺炎
    7.秋冬咳嗽病位不一定在肺
    8.因地制宜治疫病
  二、心系疾病
    1.調整氣機療不寐
    2.不寐辨治重「虛實」
    3.桂枝湯為調體方
    4.平沖降逆治膽小心悸
    5.君葯選對,療效立現
    6.從汗辨亡陽胸悶如窒
    7.重視望診抓病機
  三、肝膽脾胃系疾病
    1.四逆輩一劑止久瀉
    2.分消二便除黃疸
    3.肥癉當用大柴胡
    4.釜底抽薪止呃逆
    5.四逆輩亦能治便秘
    6.少女節食後遺症
    7.腹脹緣于脾虛作祟
    8.危急吐利投此方
    9.結腸癌術后泄瀉從厥陰論治
    10.小兒異功散治療成人疳證
  四、腦系疾病
    1.太少論治經行頭痛
    2.十年寒凝頭痛從厥陰論治
    3.高血壓頭暈也能補
    4.腦梗死從外風治
  五、腎系疾病
    1.慢性睾丸痛之辨證分析
    2.通陽利水消水腫

    3.懸壺提蓋療漏尿
    4.金水同調治面腫
    5.辨證重在辨人
    6.調和陰陽治小兒遺尿
    7.經方不傳之秘在於量
  六、氣血津液病
    1.百合方治消渴
    2.頑固出汗一方除
    3.半身汗案
    4.虎背熊腰的「脾癉」
    5.  「十八反」亦可辨證應用
    6.青少年重度抑鬱、中度焦慮案
    7.盜汗非皆為陰虛
    8.酒客多痰熱
    9.  「醉水」易解靠方證
    10.分消走泄治乏力
    11.血府逐瘀救急難
  七、肢體經絡病
    1.乳腺癌放化療後肢節煩疼
    2.產後身痛固陽氣
  八、婦科病
    1.婦人腹中痛良方
    2.溫經散寒法治痛經不止溫經湯
    3.兩例不孕背後的桂枝茯苓丸證
    4.壯水制火療漏下
    5.滋陰涼血治月經先期
  九、皮膚病
    1.李師痤瘡經驗方
    2.20年皮膚瘙癢考慮烏梅丸
    3.清熱涼血治急性皮膚瘙癢
    4.解肌發表療頑固性蕁麻疹
    5.表郁輕證蕁麻疹案
    6.濕毒蘊表濕疹案
    7.宣肺涼血法治皮疹瘙癢
  十、耳鼻咽喉病
    1.30年口瘡,考慮膽熱脾寒
    2.交通心腎療舌尖潰瘍
    3.咽痛1劑效如神
    4.引火歸原消牙痛
  十一、雜病
    1.疏肝醒脾療五遲
    2.血不利則為水
    3.背部寒冷案
    4.寒熱錯雜辨臍周冷痛案
    5.消瘰丸今用
    6.遇光則頭痛嘔吐案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