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診斷聽力學(高等院校聽力學專業系列教材)

  • 作者:編者:王永華//徐飛|責編:張鴿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22474
  • 出版日期:2013/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66
人民幣:RMB 3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教材主要介紹診斷聽力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注重醫學、聲學、電子學、分子生物學、電腦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交叉,既吸收了上述知識,但又注意不偏離聽力學實踐需要,兼顧先進性及實用性。希望使讀者掌握各種聽力學診查方法,對聽力障礙類型、程度進行正確的判斷,以便開展聽力鑒定、評殘和康復工作,同時也可為耳科、神經科臨床診療提供依據,為言語疾病診斷提供建議。
    全書共9章,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內容:①介紹聽力學一些主要測試技術的方法和原理。②對這些測試結果進行解釋、分析以獲得聽力學診斷。前者盡可能採用現有的國家或國際推薦標準,後者注重與醫學診斷的區別。

作者介紹
編者:王永華//徐飛|責編:張鴿

目錄
總論
第1章  純音測聽
  1.1  聽闕和聽力級
  1.2  聽力計
    1.2.1  聽力計類型
    1.2.2  聽力計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
    1.2.3  聽力計電聲性能要求
    1.2.4  聽力計的校準要求
    1.2.5  聽力計的常規及主觀檢查方法
    1.2.6  聽力計的定期客觀檢查
    1.2.7  基本校準檢查
  1.3  測聽環境
    1.3.1  測聽室設計與建造
    1.3.2  背景雜訊要求
  1.4  純音測聽方法
    1.4.1  氣導測聽法
    1.4.2  骨導測聽法
  1.5  聲場測聽與擴展高頻測聽
  1.6  影響測聽結果的因素
    1.6.1  環境設備因素
    1.6.2  受試者因素
    1.6.3  測試者因素
  1.7  測聽結果的解釋
    1.7.1  聽力圖
    1.7.2  聽力曲線類型
    1.7.3  聽力損失分級
    1.7.4  聽力損失性質分類
第2章  聲導抗測試
  2.1  聲導抗概述
  2.2  中耳聲導抗測試儀
  2.3  測試原理
  2.4  聲導抗測試
    2.4.1  鼓室導抗圖
    2.4.2  鼓室導抗圖相關測試
    2.4.3  聲反射測試
第3章  言語測聽
  3.1  言語測聽發展歷史
  3.2  言語測聽設備
    3.2.1  言語聽力計
    3.2.2  言語測試材料
    3.2.3  言語測聽室
  3.3  言語測試方法
    3.3.1  測試前準備
    3.3.2  言語測試項目
  3.4  言語聽力圖
  3.5  影響言語測試的因素
    3.5.1  測試材料與給聲方式
    3.5.2  測試信號的聲學特性
    3.5.3  測試方法
    3.5.4  評分方法

    3.5.5  患者相關情況
  3.6  言語測聽掩蔽
    3.6.1  最低言語識別率級
    3.6.2  有效言語掩蔽級
    3.6.3  耳間衰減值
    3.6.4  言語信號的偷聽量
第4章  臨床掩蔽
  4.1  掩蔽的定義
  4.2  掩蔽的原因
  4.3  掩蔽的判斷
  4.4  掩蔽雜訊的選擇
  4.5  掩蔽量的選擇
    4.5.1  有效掩蔽級與掩蔽雜訊基準級
    4.5.2  初始掩蔽量
    4.5.3  個體堵耳效應的測量
  4.6  掩蔽方法
    4.6.1  平台法
    4.6.2  階梯法
    4.6.3  最大掩蔽量和掩蔽難題
第5章  聽覺誘發電位
  5.1  誘發電位概述
  5.2  聽覺誘發電位發展史
  5.3  聽覺誘發電位(AEP)分類
  5.4  聽覺誘發電位的檢測技術
    5.4.1  信號平均疊加技術
    5.4.2  刺激聲種類及選擇
    5.4.3  測試環境要求
  5.5  耳蝸電圖及其臨床應用
    5.5.1  測試前準備
    5.5.2  電極及其記錄方法
    5.5.3  耳蝸電圖的特點
    5.5.4  耳蝸電圖的臨床應用
  5.6  聽性腦幹反應
    5.6.1  聽性腦幹反應測試技術
    5.6.2  ABR的相關影響因素
    5.6.3  聽性腦幹反應波形來源
    5.6.4  ABR的臨床應用
  5.7  聽性穩態反應
    5.7.1  聽性穩態反應的起源
    5.7.2  聽性穩態反應的產生原理
    5.7.3  聽性穩態反應記錄
    5.7.4  聽性穩態反應的影響因素
    5.7.5  聽性穩態反應的臨床應用
    5.7.6  聽性穩態反應的優缺點
  5.8  其他聽誘發電位
    5.8.1  慢皮層反應
    5.8.2  事件相關電位
    5.8.3  失匹配負波
    5.8.4  耳後肌反應
第6章  小兒聽力測試與診斷

  6.1  小兒行為觀察測聽
    6.1.1  小兒聽覺相關發育歷程
    6.1.2  BOA的臨床價值
    6.1.3  基本要求
    6.1.4  BOA測試的注意事項
    6.1.5  BOA的局限性
    6.1.6  測試要點
  6.2  視覺強化測聽
    6.2.1  適用年齡
    6.2.2  測試準備
    6.2.3  刺激聲的選擇及給聲方式
    6.2.4  測試過程
    6.2.5  結果的解釋
  6.3  條件遊戲測聽
    6.3.1  適用年齡評估
    6.3.2  測試前準備
    6.3.3  條件化訓練
    6.3.4  正式測試
    6.3.5  小兒不配合的處理
    6.3.6  父母的作用
    6.3.7  重度聽力損失聾兒測試
    6.3.8  特殊測試技術
  6.4  小兒聽力學診斷
    6.4.1  病史採集
    6.4.2  測試方法的選擇與交叉檢驗原則
    6.4.3  小兒功能性聽覺評價
第7章  耳聲發射
  7.1  耳聲發射概述
    7.1.1  耳聲發射的發生機制
    7.1.2  耳聲發射的分類
    7.1.3  耳聲發射的特點
  7.2  耳聲發射測試原理與方法
    7.2.1  耳聲發射測試原理
    7.2.2  耳聲發射記錄
  7.3  耳聲發射的臨床價值
  7.4  自發性耳聲發射
  7.5  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
    7.5.1  測試參數與操作
    7.5.2  結果顯示與評估
    7.5.3  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特點
    7.5.4  瞬態耳聲發射臨床應用
  7.6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
    7.6.1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的記錄
    7.6.2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反應圖
    7.6.3  DPOAE的特點
    7.6.4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的影響因素
    7.6.5  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的臨床應用
第8章  聽力篩查
  8.1  嬰幼兒聽力篩查
    8.1.1  嬰幼兒聽力損失發病率

    8.1.2  新生兒普遍聽力篩查
    8.1.3  嬰幼兒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
    8.1.4  幼兒聽力篩查方案
    8.1.5  篩查后的聽力學診斷
    8.1.6  篩查后隨訪
    8.1.7  聽力篩查中的職責分工
    8.1.8  聽力篩查中的其他注意事項
    8.1.9  篩查質量的評估
  8.2  其他類型聽力篩查
    8.2.1  中耳病變篩查
    8.2.2  基因篩查
第9章  定位診斷行為測聽法
  9.1  重振及響度平衡測試
    9.1.1  重振
    9.1.2  雙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
    9.1.3  同時雙耳響度平衡試驗
    9.1.4  單耳交替響度平衡試驗
  9.2  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
  9.3  音衰試驗
    9.3.1  音衰試驗
    9.3.2  常用的音衰測試
  9.4  自描聽力計測聽
第10章  非器質性聽力損失
  10.1  非器質性聽力損失表現類型
    10.1.1  按發病耳分
    1O.1.2  按發病年齡分
    1O.1.3  按發病原因分
  1O.2  非器質性聽力損失的行為特徵
  1O.3  預判非器質性聾
    10.3.1  缺少誤報反應
    10.3.2  聽力圖的變化
    10.3.3  沒有影子聽力
    1O.3.4  言語識別閡
    1O.3.5  言語識別率
  10.4  非器質性聾的聽力學測試
    10.4.1  行為測聽
    10.4.2  生理學測試
  10.5  非器質性聾的診斷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