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新文學傳統的延續--以20世紀50年代台灣文學教育為中心的考察/南京大學白先勇文化基金博士文庫

  • 作者:陳秋慧|責編:王琤|總主編:白先勇
  • 出版社:天津人民
  • ISBN:9787201205663
  • 出版日期:2025/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5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受制于嚴苛的圖書查禁制度,20世紀50年代台灣的文學教育實踐無法從1949年以前的新文學作品中直接獲取資源,但是教育者、辦刊人的文學觀念遵循新文學傳統,使得新文學傳統的因子能夠以多種形式出現在50年代台灣文學生產的許多環節上。為了辨析這一時期台灣文學與新文學傳統的關係,本書借助期刊等大量第一手史料去放大文學生產的細節,將當時以不同形式指導文學創作的實踐置於文學教育的視角之下進行考察,探究了新文學傳統如何在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曲折傳播等問題。

作者介紹
陳秋慧|責編:王琤|總主編:白先勇
    陳秋慧     文學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院。現就職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出版、圖書館史;近年發表圖情領域論文近10篇、文學領域論文3篇,出版圖情類學術專著1部(合著)、譯著1部。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學與宣傳——「反共文學」教育的關鍵詞分析
  第一節  20世紀50年代台灣「文藝工作者」的塑形過程
  第二節  「寫實」與「生活」——「反共文學」與新文學共享的關鍵詞
  第三節  「反共文學」教育的副產品
第二章  動員與呼應——文學青年與20世紀50年代的台灣文學教育
  第一節  文學青年的苦悶與日常生活
  第二節  面向青年的文學動員與革命動員
  第三節  青年的文學與文學的青年
第三章  「國語」與文學——新文學傳統與「國語運動」中的文學教育
  第一節  「國語運動」中的本省籍作家
  第二節  「國文」教育與文學教育
  第三節  白話文學的檢視
第四章  「娛樂與教育」——20世紀50年代語境下文學的通俗化與大眾化
  第一節  20世紀50年代台灣「文藝大眾化」口號溯源
  第二節  愛情——20世紀50年代台灣文學的第一通俗要素
  第三節  從「大眾」回到「市民」——日常生活觀照中的文學
結語
參考文獻
代後記 懷念恩師王亦群先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