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秦始皇大傳(精)

  • 作者:郭志坤|責編:陸陳宇
  • 出版社:上海書店
  • ISBN:9787545824780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24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秦始皇是一位具有豐富面相的歷史人物。本書圍繞秦始皇繼承秦國王位、親理朝政、完成統一中國的偉業、締造大一統的封建帝國的艱辛奮鬥歷程,描繪了戰國末期七國爭雄、秦國「二世而亡」的波瀾壯闊的歷史事實。其中,本書詳細解讀了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在地方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等歷史事件,以及秦始皇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為建立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了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的深遠影響。

作者介紹
郭志坤|責編:陸陳宇
    郭志坤,著名出版家,歷史學家,首屆上海出版人金獎、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稱號獲得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曾策劃「中國斷代史系列」,主編《細講中國歷史叢書》,著有《秦始皇大傳》《隋煬帝大傳》《荀子評傳》《先秦諸子宣傳思想論稿》《中華一萬年》(與陳雪良合著)等,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和歷史學的普及工作。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青少年生活
  第一節  落難王孫之家
    異人入質于趙/異人被立嫡子/異人之婚配/趙姬妊娠之謎/贏政隨父歸秦
  第二節  十三歲即位
    戰火熏陶/博覽群書/首見客卿/秦王政的相貌
  第三節  尊呂不韋為相國
    《呂氏春秋》之編纂目的/一統之說/君道之學/耕戰之道
  第四節  任甘羅為上卿
    甘羅自薦/秦王召見/甘羅十二為上卿/有關甘羅之美麗傳說
第二章  平定呂繆集團之亂
  第一節  秦王政親理朝政
    歷史重任/范雎警告/姚賈之策
  第二節  與呂不韋的分歧
    世襲與禪讓/縱慾與適欲/有神與無神
第三章  撤銷「逐客令」
  第一節  李斯入秦
    重用客卿之傳統/拜李斯為客卿/下逐客令/撤銷「逐客令」/對客卿之任用
  第二節  韓非入秦
    喜讀韓非之著/通索韓非/韓非之死/秦王之悔
  第三節  尉繚入秦
    聽從尉繚之策/尉繚之軍事思想/任命尉繚為國尉
  第四節  頓弱入秦
    不以大禮參拜/頓弱獻策/聽頓弱離間之謀
第四章  秦掃六合
  第一節  滅韓
    破韓國「疲秦之計」/虜滅韓王安
  第二節  滅趙
    強攻屢敗/離間君臣之計/趙國之滅亡
  第三節  滅燕
    燕代合兵難抵強秦/鞠武計謀未遂/荊軻行刺失敗/燕國之滅亡
  第四節  滅魏
    「首尾相救」局面之失/魏連失「輔政之良相」/魏國之滅亡
  第五節  滅楚
    春申君的離間書/李園的美人計/王翦出兵伐楚/楚國之滅亡
  第六節  滅齊
    斷絕「齊趙之交」/收買佞臣后勝/齊國之滅亡
第五章  秦統一中國之主客觀條件
  第一節  為什麼當時中國能夠統一起來
    統一的迫切需要/經濟交流的頻繁/政治往來的密切/思想文化的交流
  第二節  為什麼由秦王政來統一
    戰國七雄秦佔優勢/商鞅變法奠定的基礎/關中巴蜀的地理優勢/任人唯賢的政策/因功授爵與賞罰必當的措施/遠交近攻和反間的謀略/「續六世之餘烈」
第六章  自稱「始皇帝」
  第一節  自稱「始皇帝」
    議帝號令/自稱為始皇帝/廢除謚法/頒避諱制
  第二節  推行「五德終始說」
    鄒衍之「五德終始說」/始皇推行「五德終始說」/尚黑崇六
  第三節  實行三公九卿制
    文官之長-丞相/武官之長-太尉/監察長官-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設九卿/評三公九卿制
第七章  設郡縣制

  第一節  廢分封制
    王綰主分封/李斯反分封/秦始皇之裁決
  第二節  行郡縣制
    縣制/郡制/推行郡縣制之意義
  第三節  置「鄉、亭、里」
    鄉/亭/里
第八章  明法定律
  第一節  編纂法典
    編纂法典的時間/法典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立法原則
    法之統一性/法之適時性/法之穩定性/法之嚴肅性
  第三節  宣明法制
    明白易知/公開頒行/設置法官/親自講法
  第四節  「事皆決於法」
    法網嚴密/行賞告奸/以吏為師
  第五節  專任刑罰
    輕罪重罰/擴大株連/施行酷刑
第九章  征伐嶺南
  第一節  平定百越
    五路進軍/置「尉」設「候」/開通新道/用兵目的
  第二節  開鑿靈渠
    監祿奉命/加速開鑿/渠通軍捷
  第三節  懷柔巴蜀
    減免賦稅/減輕刑罰/獎勵工商
第十章  用兵北方
  第一節  北伐匈奴
    任用戎人隗狀為丞相/命蒙恬率軍北擊匈奴/北伐匈奴的原因/重建九原郡
  第二節  「亡秦者胡也」解
    北伐匈奴是與人心背離嗎?/秦朝步卒難敵匈奴騎旅嗎?/北伐加速了匈奴的崛起嗎?
第十一章  安撫民眾
  第一節  「更名民曰黔首」
    「黔首」本義/更名緣由/李斯之說
  第二節  推行民爵制
    有爵者之特權/推行民爵制
  第三節  頒布「自實田」法令
    自實田法令的頒發/自實田法令的內容/自實田法令的意義
第十二章  三大統一
  第一節  統一貨幣
    廢除舊幣/行半兩錢/統一鑄造
  第二節  統一度量衡
    統一度量衡的必要/統一度量衡的內容/統一度量衡的保障
  第三節  統一文字
    國家統一呼喚文字統一/統一文字的措施/統一文字的功臣/回答若干問題
第十三章  修建長城和開闢大道
  第一節  修建萬里長城
    下令蒙恬率軍建築長城/長城的構造和用途
  第二節  修建長城之意義
        貫通東西成萬里長城/防禦匈奴貴族進犯/修建長城必然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三節  開闢大道
    修馳道/九原直道/西南棧道/楊越新道

  第四節  修築直道的作用
    巡視乎?防禦乎?/「車同軌」含義/沒有發展水上交通是失策嗎?
第十四章  遷徙居民
  第一節  大規模移民
    四次大遷徙/取法於先輩/遷徙的政策/遷徙的目的
  第二節  徙天下豪富於咸陽
    徙天下豪富令/遷徙的用意
第十五章  收天下之兵器
  第一節  下令收天下兵器
    頌收天下兵器令/銷毀兼併六國時所繳獲的武器/收繳民間私藏的武器/銷毀不合格的武器
  第二節  鑄為金人之目的
    象徵「祥瑞」說/「向鐵器時代轉折」說/粉飾太平的裝飾品/防止武器流入反抗者之手
第十六章  修築阿房宮
  第一節  阿房宮的修築
    蜀山兀,阿房出/宮中設備/詩人筆下的阿房宮/骸骨堆成的宮
  第二節  興建阿房宮的目的
    嫌先王之宮廷小/急於求仙的需要/貪婪淫逸的必然結果
第十七章  營造驪山墓
  第一節  驪山墓及陵園
    驪山墓的營建/墓內情況/陵園規模/從葬區域
  第二節  營造年代及被毀之謎
    驪山墓修造年代/為何選擇驪山?/陵墓被毀之謎
第十八章  苛政猛於虎
  第一節  重租苛賦
    田租二十倍于古/頭會箕斂
  第二節  繁重徭役
    嚴密傅籍制/更役之無期/戍役之苦重/發閭左之戍
  第三節  暴斂三證
    力役三十倍于古/十五歲始傅/泰半之賦
第十九章  尋求仙藥
  第一節  使徐福尋求仙藥
    使徐福入海求仙藥/相信海上有神仙的原因
  第二節  使盧生尋求仙藥
    使盧生等人尋仙/始皇自稱「真人」
  第三節  徐福其人及東渡問題
    徐福其人/徐福東渡何處?
第二十章  焚書
  第一節  焚書令的頒發
    淳于越與周青臣之爭論/李斯焚書之建議/頒發焚書令
  第二節  焚書令的施行
    非秦記皆燒之/焚燒民間所藏《詩》《書》/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不焚/所焚之書限在三十日內燒毀
  第三節  焚書令對中國文化的摧殘
    焚書令始於商鞅/有沒有燒絕《詩》《書》?/焚書為統一思想
第二十一章  坑儒
  第一節  坑儒經過
    侯生與盧生的逃亡/下令捕殺/扶蘇進諫/坑殺于驪山溫谷
  第二節  坑儒原因
    「坑儒」是「焚書」的繼續/「坑儒」是「輕儒」的發展/對侯生釋而不誅
  第三節  坑儒惡果
    被坑者是方士還是儒生?/坑儒是一次還是多次?/鞏固統一還是加速秦亡?

第二十二章  巡遊全國
  第一節  第一次巡遊
    出巡路線/巡遊隴西、北地的目的/豪華的車仗隊
  第二節  第二次巡遊
    巡遊路線/出巡東南的目的/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關於撈鼎之說
  第三節  第三次巡遊
    出巡路線/博浪沙遇刺/東觀刻石
  第四節  第四次巡遊
    出巡路線/巡遊北邊的目的/碣石刻石
  第五節  第五次巡遊
    出巡起因/出巡路線/會稽刻石
第二十三章  始皇客死與趙高篡權
  第一節  始皇客死
    死前的種種傳說/客死沙丘/秘不發喪
  第二節  趙高篡權
    趙高其人/誘惑胡亥篡權/威逼李斯同謀/假造詔命
  第三節  胡亥繼位
    蒙氏兄弟遭殺/諸公子相繼就戮/李斯被責問
  第四節  李斯三上奏書
    一上勸行督責書/二上趙高弄權書/三上自述功績書
  第五節  趙高的下場與秦的滅亡
    李斯被腰斬/趙高設計逼死秦二世/趙高被殺
第二十四章  千秋功過誰評說
  第一節  秦代對秦始皇的稱頌
  第二節  漢人對秦始皇的指責
  第三節  唐宋時期對秦始皇的評論
  第四節  明清時期對秦始皇的研究
附錄一  秦始皇大事年表
附錄二  有關秦陵地宮的猜想
    1.讓秦始皇好端端躺在地宮裡
    2.秦始皇遺體可能保存完好
    3.秦有精湛的防腐技能
    4.「臭」為防腐劑之異味
    5.秦陵地宮不塌說
後記
再版說明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