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醫學倫理學基礎

  • 作者:杜治政|責編:劉慶楚
  • 出版社:東南大學
  • ISBN:9787576622393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21
人民幣:RMB 11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醫學倫理學基礎》圍繞新形勢下醫學倫理學的境遇、理念與實踐展開探討。在境遇方面,剖析資本、技術、權力對醫學的影響,如資本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矛盾,技術主體化的後果等;闡述醫學新質技術群的崛起,提出應對方略和倫理底線。理念層面,涉及利益倫理,分析醫患利益衝突及調節方法;強調規範與美德並重,明確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聚焦基本準則以走向全球,探討醫師專業精神與醫學倫理學的關係。實踐部分,介紹境遇、情感與倫理決策,制度倫理與倫理實踐範式轉變,關注倫理效應與責任,分析醫療實踐中的倫理衝突,強調讓醫學倫理全面覆蓋臨床,還給出臨床各環節倫理要求及難題處理探索,並提供相關附錄和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杜治政|責編:劉慶楚
    杜治政,湖南長沙人,1956年畢業於大連醫學院(現大連醫科大學),主任醫師;歷任大連理論醫學研究所所長,《醫師進修雜誌》《實用護理雜誌》《醫學與哲學》雜誌副主編、主編,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大連市第十屆人大常委;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大連醫科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榮譽院長等職;現任《醫學與哲學》雜誌名譽主編、編委會名譽主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著有《醫學倫理學綱要》《護理學新論》《醫學倫理學探新》《守住醫學的疆界》《醫學在走向何處》《醫學哲學:不是多餘的話》等;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醫學倫理學卷》《醫學倫理學辭典》。

目錄
第一篇 境遇:新形勢 新任務
  第一章 資本、技術、權力與醫學
    一、資本的邏輯與醫學倫理學
      1. 醫學對資本的呼喚
      2. 大醫院是醫療資本運作的適宜土壤
      3. 資本與醫療保健服務特質的不相容性
      4. 相互矛盾的雙重效用
      5. 突破口在於非營利性醫院與營利性醫院的區分
      6. 以制度管控和道德約束規範資本在醫學中的合理應用
    二、醫學技術的主體化
      1. 處於技術發展不同階段的醫學
      2. 醫學技術主體化的出現及其表徵
      3. 技術主體化的成因
      4. 技術主體化的負面後果
      5. 出路在於技術的道德化
    三、醫學技術發展的自主性與當代醫學倫理學的困境
      1. 一個重要的技術哲學思想
      2. 技術發展自主論的三個層次
      3. 技術環境
      4. 技術生態與技術的協同演化
      5. 技術自主性與當代醫學倫理的困境
      6. 關於技術發展自主性的調節與控制
      7. 現代技術發展倫理的重建——關於非強權倫理學的構想
      8. 結語
    四、醫學技術權力及其權力的異化
      1. 醫學技術權力的起源、建構與屬性
      2. 醫學技術權力的運作:技術、資本、權力的聯盟與互動
      3. 關於醫學技術權力的異化
      4. 醫學技術權力異化面臨的國家、社會、倫理問題
      5. 醫學技術權力異化的治理
  第二章 醫學新質技術群的崛起與應對方略
    一、醫學技術發展的新階段
      1. 醫學新質技術群崛起的背景
      2. 醫學新質技術群的崛起
      3. 三種醫學範式並存的醫學格局的形成
    二、醫學新質技術的內涵、特質、價值和影響
      1. 醫學新質技術「新」的內涵
      2. 醫學新質技術的特徵
      3. 醫學新質技術的價值和意義
      4. 醫學新質技術的影響是複雜與多維的
    三、人工與自然的關係是新質醫學的核心
      1. 人工取代自然是醫學新質技術的著眼點
      2. 「自然」與「人工」概念的定位
      3. 人工感知與自然感知
      4. 人造超自然的「超人類」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空想
      5. 人與自然共在是人類的最佳選擇
    四、醫學新質技術的發展方略
      1. 堅持為人類生命和健康服務的宗旨
      2. 區分不同情況,分別對待
      3. 現實需要與長遠發展方向相結合

      4. 從多視野、多維度出發,全面評估醫學新質技術,適者優先
      5. 明確和理順醫學新質技術的發展機制
      6. 倡導科學技術專家的理性創新
      7. 樹立醫學新質技術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
    五、守住發展醫學新質技術的倫理底線
      1. 尊重人類生命的神聖和尊嚴
      2.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不能顛倒
      3. 種與群的界限不能人為地消除
      4. 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二篇 理念:充實與創新
  第三章 利益倫理
    一、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二、利益與利益衝突
      1. 利益是人類社會一切活動的基礎
      2. 利益是推動社會發展和一切工作的動力
      3. 利益決定和支配政治權力、政策、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4. 公共利益是個人私利的交換
      5. 利益的類型及其相互關係
      6. 個體利益、群體利益和利益集團
      7. 利益是有限度和有邊界的
      8. 利益矛盾與利益衝突
      9. 分工是私利和利益衝突產生的原因
      10. 利益衝突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11. 利益分析是處理醫學倫理問題的基本方法
    三、醫患間的利益衝突
      1. 醫患利益衝突產生的歷史淵源
      2. 醫患間的差異、矛盾與衝突
      3. 中國醫患利益衝突的特殊背景
      4. 醫患利益衝突的主要表現
    四、醫患利益衝突的特點與規律
      1. 衝突的本質一般是利益衝突
      2. 衝突具有體制性特點
      3. 衝突具有隱性與顯性兩種不同形態
      4. 衝突常常是個體性與群體性並存
      5. 利益衝突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6. 衝突常常起源於潛在的預設性不信任
      7. 衝突有時是即發性的,大多是后發性的
      8. 衝突的理性與非理性相互轉化
      9. 衝突具有鮮明的人群性特點
      10. 衝突雙方勢力的不平衡
      11. 利益衝突具有持續性的特點
      12. 醫患利益衝突出現黑勢力參與的跡象
    五、引發醫患利益衝突的社會背景及成因解讀
    六、醫患利益衝突的調節與平衡
      1. 始終堅持將患者利益置於首位的原則
      2. 以人道功利主義原則調節各種利益關係的平衡
      3. 商談與計算:謀求利益平衡的落實
      4. 全面評估市場機制經營醫院的利與弊,揚長避短
      5. 以醫患和諧大局判斷舉措的取捨
      6. 秉承正義,堅持維護弱勢人群利益的底線

  第四章 要規範,也要美德
    一、美德倫理與規範倫理興衰的歷史回顧
      1. 關於西方倫理學範式的劃分
      2. 德性倫理的興起與衰落
      3. 規範倫理學的興起
      4. 元倫理學的興衰與規範倫理學影響的擴大
      5. 規範倫理學的局限性
      6. 道德困境的出現及其影響
      7. 時代對美德倫理的呼喚
      8. 規範倫理與美德的互補是構建理想道德體系的最佳途徑
    二、美德是醫學倫理學的基礎
      1. 美德是醫學倫理的原德
      2. 醫學美德倫理與醫學規範倫理
      3. 德性倫理與技術倫理
      4. 當代醫學倫理學的形態構成與更新
    三、醫學美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 當今為何需要倡導美德倫理
      2. 美德倫理為何可以復興
    四、醫學美德的德目
      1. 關愛
      2. 尊重
      3. 忠誠
      4. 嚴謹
      5. 擔當
      6. 剛毅
      7. 公正
      8. 應變
      9. 敏捷
      10. 團結互助
    五、醫患的陌生關係與美德
    六、敘事醫學與醫學美德
  第五章 關於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一、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1. 醫學倫理學與生命倫理學的同與異
      2. 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
      3. 置患者利益於首位的內涵
      4. 理清將患者利益置於首位有關的幾個概念
    二、將患者利益置於首位的原則不能動搖
      1. 全部醫學倫理學的根基
      2. 當今強調將患者利益置於首位更重要
      3. 生命倫理學四原則不能替代患者利益優先的理念
    三、患者自主權在實踐中的若干問題
      1. 正確認識尊重患者自主權的性質、範圍、標準、條件
      2. 關係自主
      3. 關於知情同意的功能
      4. 信息的告知不當和告知的難點
      5. 關於患者理解和做決定能力的判斷
      6. 同意的複雜性
      7. 棄權與知情不同意
      8. 如何看待知情同意與共同決策的關係

      9. ChatGPT情況下的知情同意
    四、知情不同意是知情同意原則的重要補充
      1. 臨床實踐中知情同意原則形成的特殊路徑
      2. 知情同意是一把雙刃劍
      3. 知情不同意是知情同意的另一種形式
      4. 對話與協商,從知情不同意走向知情同意
    五、醫患共同決策走向彌合差異,同心協力
      1. 醫患分歧及其演變
      2. 在共同決策中彌合差異
      3. 轉換醫生思維,重視患者決策的認知和能力
      4. 重建醫生的權威
  第六章 聚焦基本倫理準則 關照多元 走向全球
    一、植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當代醫學倫理學
    二、無法迴避的全球化潮流和全球倫理
    三、關鍵在於醫學倫理基本準則的認同
    四、全球倫理與多元文化之間的橋樑
    五、重視跨文化的醫學倫理學研究
    六、警惕多元主義與相對主義
    七、走向全球倫理
  第七章 醫師專業精神與醫學倫理學
    一、職業道德、專業精神與社會公德
      1. 職業與專業
      2. 職業道德與專業精神
      3. 職業道德、專業精神與社會公共道德
    二、醫師專業精神
      1. 醫師專業精神演變發展的歷程
      2. 主旨和內涵
      3. 醫師專業精神的傳承性與時代性
      4. 自治、專業組織與醫師專業精神及其社會調控
    三、醫師專業精神與醫學倫理學
      1. 歷史淵源
      2. 內涵的異同與關聯
      3. 碰撞與衝突
      4. 中國醫師專業精神有待破解的課題
    四、醫師專業精神面臨的挑戰
      1. 堅守醫師專業精神與謀求醫生利益矛盾的挑戰
      2. 技術倫理挑戰
      3. 公共事務與權力的挑戰
      4. 醫師個人心態面臨的挑戰
    五、期盼好的醫師專業精神
第三篇 實踐:全覆蓋,落地生根
  第八章 境遇、情感與倫理決策
    一、境遇倫理決策的提出
    二、是方法而不是體系
    三、境遇與倫理決策
      1. 境遇與倫理
      2. 境遇倫理決策的案例分析
      3. 境遇的構成要素及其對決策的影響
      4. 境遇的類型
      5. 處理境遇決策中的若干一般性規則

    四、情感與倫理決策
      1. 情感不能決定倫理
      2. 倫理不能沒有情感
      3. 謹防情感主義
      4. 愛與倫理決策
      5. 情感是可以計算的
      6. 情感與公正
    五、結語:架起「情境」這座橋
  第九章 制度倫理、機構倫理與倫理實踐範式的轉變
    一、從個體道德走向整體道德
    二、制度倫理與社會整體道德
    三、機構倫理及其與制度倫理、個體倫理的關聯
    四、倫理實踐範式轉變的案例——醫院倫理與醫生倫理
    五、生命倫理更有賴於以制度為基礎的整體倫理
  第十章 倫理效應與倫理責任
    一、倫理效應是醫學倫理建設的重要課題
      1. 倫理效應是檢驗倫理實際意義的基本依據
      2. 倫理效應有助於促進倫理原則、規範的完善
      3. 倫理效應是倫理原則、規範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的基本條件
    二、倫理效應的類型與認定
    三、倫理效應的特點
      1. 倫理效應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 倫理效應是物質效應與精神效應的統一
      3. 倫理效應是正負效應差異的比較和統一
      4. 倫理效應是近期效應與遠期效應的統一
      5. 倫理效應是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的統一
      6. 倫理效應是制度規範與個人美德的統一
    四、兩種特殊情況下的倫理效應
      1. 關於醫學高新技術的倫理效應
      2. 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倫理效應
    五、倫理效應與責任倫理
      1. 倫理效應與倫理責任緊密相連
      2. 對責任倫理的多種理解
      3. 醫學倫理責任的責任區分
    六、構築倫理實踐的完整鏈條
  第十一章 醫療實踐中的倫理衝突
    一、把握倫理衝突的內涵與特質
      1. 悖論
      2. 道德悖論與道德衝突
      3. 道德衝突與倫理衝突
    二、倫理衝突是倫理實踐中不可迴避的課題
    三、醫學倫理衝突的歸型、表現與特點
      1. 倫理衝突的歸型
      2. 倫理衝突的主要表現
      3. 倫理衝突的特點
    四、醫學倫理衝突中的道德價值與功利價值
    五、倫理衝突的情境與文化
    六、倫理衝突的調節
    七、尾聲:對倫理衝突意義的思考
  第十二章 讓醫學倫理遍布臨床

    一、醫學倫理全面覆蓋臨床的重要意義
      1. 醫學倫理全面覆蓋臨床迫切而且重要
      2. 臨床倫理存在廣闊的空間
    二、診療歷程各環節的倫理要求
      1. 病史採集
      2. 理化檢查
      3. 診療方案
      4. 會診
      5. 查房
      6. 轉診
      7. 出院與回訪
    三、臨床醫學各專門問題的倫理
      1. 生與死的倫理
      2. 醫療干預倫理
      3. 急診救治倫理
      4. 手術倫理
      5. 藥物使用倫理
      6. 護理倫理
      7. 制度倫理
      8. 醫院與臨床科室倫理
      9. 關係倫理
      10. 醫生美德與良心倫理
    四、臨床實踐中若干難題處理的倫理探索
      1. 對治療無希望的患者醫生應當做些什麼
      2. 面對有一線希望的患者如何處理搶救與醫療風險的關係
      3. 對待病情一時難以判定的患者如何處置
      4. 對病情危急的患者一再拒絕如何辦
      5. 醫院和醫生可否拒絕患者的要求
      6. 發生醫療差錯應否及時告知患者
      7. 發現同行的醫療差錯應否告知對方
      8. 如何保護醫生的善良
    五、努力促進醫學倫理遍布臨床
      1. 探索醫學倫理進入臨床的路徑
      2. 堅守患者床旁,不脫離臨床
      3. 努力促進醫患間的權力平衡
      4. 充分估量非技術因素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
      5. 探索促進臨床醫生關注倫理的動力機制
      6. 建議醫院倫理委員會統籌醫學倫理遍布臨床的一切事宜
附錄
  附錄1 醫學倫理學再啟程倡議書
  新形勢下「醫學倫理學再啟程」學術研討會紀實 鄒明明
  附錄2 促進我國醫學高新技術發展方略的深圳倡議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