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鎮湖--關於蘇繡的藝術社會學考察

  • 作者:歐爽|責編:毛旭林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18455553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49
人民幣:RMB 7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蘇?作為我國四大名?之一,其主要生產區域在蘇州。歷經不同社會體制變遷,蘇?最終主要在鎮湖聚集發展。蘇?以產業集群的發展形式來適應當代經濟文化體系,是傳統工藝在當代發展的一個縮影。
    本書以鎮湖蘇?聚集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和文獻查閱,運用藝術社會學理論來研究蘇繡的生產、傳播、消費過程,闡述蘇繡的發展與社會制度更替、慣例習俗重塑、傳播渠道多元化、消費理念迭代等因素的關聯;圍繞蘇繡的社會活動各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繫,既反映了生產者的藝術理念與主觀創造,又體現出分配媒介、消費理念影響的痕跡,各活動之間相互協調、共同運轉,勾畫出當代蘇?產業發展的全貌。
    本書以藝術社會學理論結合中國傳統工藝進行研究,為蘇?行業進入具備中國特色的當代藝術體制和傳統工藝產區的當代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進一步拓展了藝術社會學理論的中國視野。

作者介紹
歐爽|責編:毛旭林
    歐爽,女,湖南人,本科、碩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藝術學理論博士學位。現就職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研究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傳統美術名詞編寫組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於工藝美術產業與政策研究、設計創新研究等;迄今發表期刊論文二十余篇;2018年至2020年,參與編撰3部《工藝美術產業白皮書》;參與多項行業政策的研究編製工作;主持工信部課題4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項;參與教育部、文化部課題多項。

目錄
1.緒論
  1.1  研究緣起、研究內容、研究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研究內容
    1.1.3  研究意義
    1.1.4  研究對象概念與時間界定
  1.2  文獻綜述
    1.2.1  關於蘇繡的文獻綜述
    1.2.2  關於藝術社會學理論的文獻綜述
    1.2.3  關於藝術人類學的文獻綜述
    1.2.4  關於大眾消費文化與品牌的文獻綜述
    1.2.5  關於傳統工藝產區建設的文獻綜述
  1.3  理論運用
  1.4  本書內容
  1.5  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
2.鎮湖蘇?聚集區的形成與概貌
  2.1  蘇州刺繡業的發展及藝術特徵
    2.1.1  蘇州與刺繡業
    2.1.2  蘇?藝術特色的形成
  2.2  鎮湖刺繡聚集區概貌
  2.3  鎮湖刺繡聚集區形成的要素
    2.3.1  綿延不斷的刺繡文化實踐
    2.3.2  自然態向市場態轉化的社會條件
    2.3.3  國家至地方貫通一致的政策環境
    2.3.4  基層政府的積極作為
  2.4  鎮湖刺繡產業與?娘創業史
    2.4.1  從蘇州刺繡研究所到鎮湖?品街
    2.4.2  ?娘創業史
  2.5  本章小結
3.蘇繡的生產環節及社會分工
  3.1  鎮湖刺繡生產的幾種模式
    3.1.1  ?庄生產
    3.1.2  企業品牌化生產
    3.1.3  鄉村放?生產
    3.1.4  朝鮮代工?
  3.2  機繡生產
  3.3  融入女性身體的蘇?生產
    3.3.1  經驗與告誡
    3.3.2  刺繡對?者身體的影響
    3.3.3  ?庄中的日常
  3.4  蘇?生產中的男性角色
    3.4.1  男性與?稿
    3.4.2  參與刺繡的男性
    3.4.3  刺繡之外的男性
  3.5  輔助業
    3.5.1  花線
    3.5.2  底稿
    3.5.3  木框定製與裝裱
    3.5.4  貨運物流
    3.5.5  版權交易平台

  3.6  本章小結
4.蘇繡的藝術、設計創新及相關理念
  4.1  身份重塑與價值認同
  4.2  蘇?生產中的藝術觀念與技藝創新
    4.2.1  傳統蘇?作品的繼承與創新
    4.2.2  創新型刺繡作品的觀念與表達
    4.2.3  現代專業人才的培養
  4.3  適應時代發展的傳承創新
    4.3.1  新材料的運用創新
    4.3.2  慣例的打破與文化重構
  4.4  刺繡生產中的互動與創新
    4.4.1  圍繞?稿和題材展開的互動與創新
    4.4.2  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實踐
    4.4.3  針法技藝的挖掘與傳承
  4.5  本章小結
5.蘇繡的分配機制與傳播渠道
  5.1  非營利機構
  5.2  營利機構
  5.3  蘇繡的評價機制與定價原則
    5.3.1  榮譽獲取與社會身份
    5.3.2  新興交易方式
    5.3.3  蘇?價值生成及定價原則
  5.4  現代特色藝術體制
    5.4.1  非標準化藝術體制下的蘇?
    5.4.2  進入現代藝術體制的蘇?
    5.4.3  收藏定製的案例
  5.5  蘇?品牌建設與傳播
    5.5.1  蘇?品牌建設
    5.5.2  刺繡的著作和文章與公益文化傳播
    5.5.3  基於針法技藝的傳播交流
  5.6  本章小結
6.蘇繡的消費類型和消費者畫像
  6.1  收藏定製者
  6.2  朋友和熟人
  6.3  旅遊消費者
  6.4  大眾消費者
    6.4.1  海外消費者
    6.4.2  國內家居消費
  6.5  消費者特徵與行為習慣
    6.5.1  消費者行為洞察數據分析
    6.5.2  消費者趨勢偏好
  6.6  本章小結
7.研究成果
  7.1  針對鎮湖蘇?聚集區的全景式觀察
  7.2  具備中國特色藝術體制的發現
  7.3  藝術社會學在中國傳統工藝領域的實踐與拓展
參考文獻
附錄1  訪談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