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財政教育支出與社會代際流動

  • 作者:郝曉婧|責編:董小燁
  • 出版社:中國財經
  • ISBN:9787522339306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7
人民幣:RMB 7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財政教育支出面臨的三個問題——規模、結構、責任分擔出發,系統分析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對社會代際流動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理,以期得到一些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的政策啟示:政府部門應該如何配置財政教育支出,才能更好地改善社會流動性,促進社會公平。基於此,本書立足於財政,在分析財政教育支出和社會代際流動現狀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基於規模、結構、責任分擔三個視角,深入探討了財政教育支出對社會代際流動性的影響效應以及背後的作用機制。

作者介紹
郝曉婧|責編:董小燁
    郝曉婧,女,1995年生,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稅收理論與政策。先後以主要作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5篇,主持、參與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財政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近40項,多次參與財政部及上級部門政策研究工作。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社會代際流動性
    1.2.2  財政教育支出
  1.3  研究內容
    1.3.1  研究問題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創新之處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國外研究歷程和現狀
    2.1.1  關於社會代際流動性研究的緣起和發展
    2.1.2  關於社會代際流動性的測算
    2.1.3  關於教育與社會代際流動性
    2.1.4  關於財政教育支出與社會代際流動性
  2.2  國內研究歷程和現狀
    2.2.1  關於社會代際流動性的測算
    2.2.2  關於教育與社會代際流動性
    2.2.3  關於財政教育支出與社會代際流動性
  2.3  文獻評述與本書研究視角
    2.3.1  既有研究的主要貢獻
    2.3.2  有待拓展之處與本書研究視角樹立
第3章  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和社會代際流動性的現狀分析
  3.1  我國財政教育的支出現狀
    3.1.1  我國財政教育體制的制度演進
    3.1.2  財政教育支出的規模
    3.1.3  財政教育支出的結構
    3.1.4  財政教育支出的責任分擔機制
  3.2  我國社會代際流動性的測算及變化趨勢
    3.2.1  研究設計
    3.2.2  經驗分析
  3.3  關於財政教育支出和社會代際流動性的初步探討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財政教育支出對社會代際流動性影響的理論分析
  4.1  兩代人三期的世代交疊模型
    4.1.1  模型設定
    4.1.2  家庭效用最大化問題
    4.1.3  分析與討論
  4.2  兩代人五期的世代交疊模型
    4.2.1  模型設定
    4.2.2  家庭效用最大化問題
    4.2.3  分析與討論
  4.3  引入兩級政府的世代交疊模型
    4.3.1  模型設定
    4.3.2  效用最大化問題
    4.3.3  分析與討論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財政教育支出對社會代際流動性影響的效應檢驗
  5.1  研究設計
    5.1.1  計量模型設定
    5.1.2  變數定義和數據來源
    5.1.3  數據說明總結
  5.2  基本回歸結果
    5.2.1  規模問題
    5.2.2  結構問題
    5.2.3  責任分擔問題
  5.3  穩健性檢驗
    5.3.1  內生性問題
    5.3.2  其他穩健性檢驗
  5.4  異質性討論
    5.4.1  宏觀區域層面
    5.4.2  個體微觀層面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財政教育支出對社會代際流動性影響的傳導機制檢驗
  6.1  宏觀層面
    6.1.1  改善社會風氣
    6.1.2  促進教育均衡
  6.2  家庭層面
    6.2.1  相對效應:減弱家庭教育支出影響
    6.2.2  絕對效應:擠出家庭教育支出
  6.3  個人層面
    6.3.1  相對效應:減弱個體教育表現影響
    6.3.2  絕對效應:提高個體教育表現
  6.4  本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