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因果關係與結果歸屬
第一節 一般的結果歸屬判斷
案例1-1 董某某等人污染環境案
案例1-2 劉香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1-3 李某1故意傷害案
第二節 嚴格的結果歸屬判斷
案例1-4 趙某等故意傷害案
案例1-5 張某某非法行醫案
案例1-6 蔡某某等非法拘禁案
第三節 緩和的結果歸屬判斷
案例1-7 岳某侮辱案
案例1-8 付某某虐待案
案例1-9 馬某等玩忽職守案
第二章 不作為犯
第一節 作為與不作為的區分
案例2-1 李某1強姦案
案例2-2 許某某故意殺人案
第二節 作為義務的判斷
案例2-3 楊某某故意傷害案
案例2-4 樂某故意殺人案
第三節 作為可能性的判斷
案例2-5 楊某故意殺人案
第四節 結果避免可能性的判斷
案例2-6 劉某某放火案
第三章 正當防衛
第一節 正當防衛的正當化原理與「唯結果論」思維
案例3-1 于某故意傷害案
第二節 正當防衛中的防衛限度問題
案例3-2 于某某正當防衛案
第三節 正當防衛的限制原理
案例3-3 毛某某防衛挑撥案
第四章 緊急避險
第一節 避險情形與避險對象
案例4-1 張某某故意傷害案
第二節 限制條件——不得已要件
案例4-2 姚某某故意殺人案
第三節 避險限度
案例4-3 韓某某故意殺人案
第四節 避險的主觀要件
案例4-4 潘某某故意傷害案
第五章 故意與認識錯誤
第一節 間接故意與過於自信的過失的區分
案例5-1 楊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第二節 具體的打擊錯誤的處理原則
案例5-2 吳某甲故意殺人案
第三節 結果推遲發生的處理原則
案例5-3 王某某故意殺人案
第四節 規範性構成要件要素錯誤與違法性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
案例5-4 趙某某非法持有槍支案
第六章 過失犯
第一節 過失犯的實行行為
案例6-1 顏某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6-2 吳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第二節 過失犯的因果關係
案例6-3 周某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案例6-4 吳某某、杜某某玩忽職守案
第三節 過失犯的主觀要件
案例6-5 任某過失致人死亡案
第七章 犯罪未完成形態
第一節 犯罪預備
案例7-1 張某1等搶劫案
第二節 犯罪未遂
案例7-2 張某某等運輸毒品案
案例7-3 程某某盜竊、傳授犯罪方法案
第三節 犯罪中止
案例7-4 李某某搶劫、故意殺人案
案例7-5 朱某某強姦、故意殺人案
第八章 正犯與共犯
第一節 共同犯罪的認定方法
案例8-1 于某某、戴某某故意殺人案
第二節 主犯與從犯
案例8-2 張某等開設賭場案
第三節 身份犯的間接正犯
案例8-3 張某某等詐騙案
第九章 特殊的共同犯罪
第一節 共犯與身份
案例9-1 苟某1等貪污、受賄案
第二節 承繼的共犯
案例9-2 侯某某、匡某某、何某某搶劫案
第三節 不作為的共犯
案例9-3 徐某某等強姦案
第十章 單位犯罪
第一節 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
案例10-1 鄭某等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第二節 單位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認定與處罰
案例10-2 蘇州市安派精密電子有限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第十一章 罪數論
第一節 單純的一罪
案例11-1 李某某徇私枉法案
案例11-2 宋某某合同詐騙案
第二節 包括的一罪
案例11-3 姜某某等搶劫案
第三節 科刑的一罪
案例11-4 梁某某招搖撞騙案
案例11-5 曾某某等破壞電腦信息系統案
第四節 並罰的數罪
案例11-6 何某某等出售、購買、運輸假幣案
第十二章 刑罰論
第一節 量刑基礎
案例12-1 梁某環等拐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