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時間性城市感與社會/都市文化研究

  • 作者:編者:蘇智良//陳恆|責編:殷亞平
  • 出版社:上海三聯
  • ISBN:9787542688897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68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時間性、城市感與社會》系都市文化研究第32輯的出版物,該叢書是我社知名的學術品牌書系之一。本書圍繞「時間性、城市感與社會」這一主題,主要立足城市和城市史理論,從宏觀和微觀,理論和現實等不同角度,探討了與城市世界與歷史發展相關的種種論題。全書分為城市史、城市與社會、藝術中的都市文化、光啟評論等,論題涉及城市史、城市文化、都市藝術,以及一系列具體的城市生活內容,其中尤重上海本土城市文化的研究。

作者介紹
編者:蘇智良//陳恆|責編:殷亞平

目錄
城市史
  利益博弈與理念論衡——美國第一屆聯邦國會中的建都之爭
  諾萊塢與拉各斯:相互成就及發展前景
  特殊島嶼城市文化的形成與塑造——18—20世紀多方勢力博弈下的科西嘉
  中東城市外交:動力機制、表現、影響及前景
  中世紀晚期倫敦環境衛生治理研究
  時空廢墟中的文圖關係:試論帕慕克的伊斯坦布爾書寫
  社會主義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塑造與影響——以法國魯貝的視角考察(1892—1930)
  近代香港的災害與應對措施(1840—1949)
  文本視閾下的中外都城書寫比較研究——以唐長安和波斯波利斯為中心
  空間生產理論視域下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的空間結構演變與文化意義建構——以十月初五日街為案例
城市與社會
  城市咖啡文化變遷背後的科技變革探究——以上海市為例
  《圖畫日報》與近代上海:20世紀初上海日常生活的視覺再現
  近代報刊視域下晚清前期津滬文學與文化交流及影響(1850—1886)
  女性意識的覺醒與社會空間的拓展——南社女社員社會交往研究
  唐五代江南的阿拉伯商人
  老子思想的「英倫旅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文本考察——以《泰晤士報》的報道與影響為例
  受眾體驗視角下網路文學改編劇的改編策略研究
  團中央在上海組織發展沿革(1920—1933)
  文化符號與意象的重構:《神秘的笛音》中的詩歌與文化互動
  新見天目山樵與愛湘共評本《儒林外史》考論
  城市空間意象的符號化:大運會期間視覺社交媒體對成都城市形象的塑造
  體育賦能城市文化:探析澳大利亞體育休閑文化對我國城市文化建設的啟示
  被壓抑的現代性:論晚清上海都市女性引領的易裝風尚——以《九尾龜》點石齋畫報》為中心
  主動收縮與減量規劃:超大城市周邊中小城鎮轉型的路徑探索——基於S市H鎮的案例分析
  從政治到俗常:論《首都》的文化政治與都市敘事
  「煩惱絲」的旁落與女性命運的革新——民國都市女性剪髮現象的發生及其文學呈現研究
藝術中的都市文化
  「同時代性」的變奏:八十年代中國城市電影的審美風致
  電影作為記憶媒介:對歷史題材主旋律電影指涉記憶危機問題的再認知
  論近代天津曲藝書場的城市化表徵
  新世紀鄉土電影中城市形象的現代性考察
  曲藝的傳播及與近代區域城市文化的互動——以相聲、評彈為中心
光啟評論
  近年來英國城市環境史研究現狀與特色(2000—2021)
  美國獨立國家歷史公園的「殖民主義復興」——基於《費城問詢報》(1948—1976)的考察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