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妙相熙融(佛教美術與石窟藝術的歷史背屏)(精)/新時代敦煌學研究叢書

  • 作者:劉屹|責編:徐立|總主編:榮新江
  • 出版社:浙江古籍
  • ISBN:9787554033906
  • 出版日期:2025/08/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40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敦煌學」對於現階段的中國學術而言,更應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學術規範和學術思維。因此,我將自己近年來在佛教美術與石窟藝術方面初步嘗試的一些文章,彙集成本書。本書的論題,多以圖像(含繪畫、書法、雕塑、石窟布局與建築等)為切入點,更多關注圖像背後的語境邏輯、思想理路和理論支撐。對於所討論的問題,不敢說一定就能解決什麼爭議,至少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解說。

作者介紹
劉屹|責編:徐立|總主編:榮新江

目錄
總序
上編 佛教美術
  第一章 華蓋之下的老子與浮屠
    第一節 濯龍苑的祭祀
    第二節 顯節陵的佛像
    第三節 優填王的佛像
    第四節 公元1世紀的佛像
    第五節 餘論
  第二章 月光童子與佛缽:犍陀羅佛教東傳漢地的主觀意願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大都會一件犍陀羅浮雕的圖像解讀
    第三節 「月光童子」的受記
    第四節 「佛缽」信仰的東漸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犍陀羅佛教與藝術衰落的原因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從法顯到宋雲時代的變化
    第三節 玄奘所見的「法滅」預兆
    第四節 犍陀羅「法滅」預警的社會史意義
    第五節 玄奘所見「荒蕪、圮壞」的原因
    第六節 結語
  第四章 坐立之間:優填王像的寫真性與瑞像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優填王像的原貌
    第三節 傳入中國的時間
    第四節 優填王像的「真容」性質
    第五節 倚坐優填王像的出現
    第六節 道宣記載混亂的原因
    第七節 優填王像的「瑞像化」
    第八節 初唐以後優填王瑞像的流布
    第九節 結語
  第五章 中國佛教刻經事業的興起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印度的佛教銘刻
    第三節 中國的石刻傳統
    第四節 佛教石經的初現
    第五節 佛教刻經事業的興起
    第六節 結語
  第六章 隋唐佛教美術研究新動向
下編 石窟藝術
  第七章 樂僔與法良的禪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漢晉敦煌佛教掠影
    第三節 晉宋之際禪法的興替
    第四節 樂僔與法良的禪法與禪窟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禪修、觀想與石窟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禪經與禪法
    第三節 觀想與觀像

    第四節 禪室與禪窟
    第五節 結語
  第九章 敦煌所謂「白衣佛」問題
    第一節 問題所在
    第二節 「佛影」顏色
    第三節 佛不衣白
    第四節 白衣瑞像
    第五節 餘論
  第十章 兜率天宮的菩薩:龜茲石窟中的釋迦與彌勒身份問題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唯禮釋迦」的內涵
    第三節 彌勒與釋迦的關係
    第四節 「說法」與「決疑」
    第五節 結語
  第十一章 安陽寶山大住聖窟的著錄、踏察與研究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寶山石刻的著錄、調查與研究
    第三節 窟內:開窟題記與「住聖」主題
    第四節 窟外東壁:「法滅之相」
    第五節 窟外西壁:經像的先後關係
    第六節 結語
  第十二章 唐初洛陽地區優填王倚坐像的來源問題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玄奘齎回的七尊像
    第三節 玄奘的造像活動
    第四節 洛陽優填王造像的特殊性
    第五節 優填王像倚坐的來源
    第六節 結語
圖版目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