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開啟規劃HAI時代繁榮教育新生態--2025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

  • 作者:編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城鄉規劃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責編:楊虹//周覓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
  • ISBN:9787112313990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753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為2025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本書的匯聚了來自多所大學的教學一線的教師、學者的文章,是教育年會的主要內容之一。各位教師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和創新探索,介紹了自己的教學成果和教學方法,本書彙集各家之長,展示了全國城鄉規劃專業教師的集體智慧,是各院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師間的經驗交流,有助於高校間相互學習和借鑒,共同提高城鄉規劃專業教學質量,對全國城鄉規劃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積極作用。

作者介紹
編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城鄉規劃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蘇州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責編:楊虹//周覓

目錄
專業和學科發展
  HAI模式賦能下的城鄉規劃教育創新實踐——以WUPEN平台為核心的教學探索  楊婷  梁靖  吳志強
  HAI時代綜合性大學城鄉規劃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  趙靜  王林申  付佳
  就業導向的城鄉規劃專業HAI賦能分層培養體系研究——基於「認知—提煉—培育」三維協同的構建與實踐  曾穗平  袁瀟萌  田健
  AI時代人機協同語境下規劃教育的底層邏輯與範式創新  趙蔚  陳晨
  新興發展中國家城鄉規劃國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張純  王鑫  余高紅  謝舒逸
  數智教育背景下武漢大學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五改四」學制改革探索  李瑞  牛強
  人工智慧賦能規劃設計系列課程的探索  譚文勇  李和平
  人工智慧背景下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  唐璇  陳笑葵  湯慧
  數智時代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的開放教學模式及組織要點初探  畢凌嵐  馮月  李妹援
  人工智慧驅動城鄉規劃研究生教育變革——影響分析及發達國家策略的啟示  陳旭  程斌  方雷
  數智賦能城鄉規劃教育的思考——借鑒美國城鄉規劃學科數智化創新  馬爽  何滎斌  李鑫雨
  閩台城鄉規劃高等教育對比研究:淵源嬗變、實踐模式與發展路徑  陳旭  楊培峰
  人工智慧賦能設計類學科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張宇  邱志勇  庄典
  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城鄉規劃專業教學的探索與思考——以同濟大學為例  干靚
  以能源資源為特色的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思路與實踐探索  李昂  常江  羅萍嘉
  數智為基的高階規劃設計課程體系建構——以大連理工大學城鄉規劃「五改四」培養方案為例  劉代雲  蔡軍  肖彥
  空間治理  數智賦能——福州大學城鄉規劃專業「五改四」培養方案的改革探索  陳明玉  樊海強  朱力  沈振江
  本碩融通培養需求下國土空間規劃理論與方法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  吳松濤  周小新  彭曉
  新質生產力驅動城鄉規劃學科轉型與教學革新的價值與路徑  劉岩  崔誠慧  趙宏宇
  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改革調查與思考  羅小龍  馮建喜  于濤
  融合·重構·創新:新時期建築類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的範式轉型研究  李雲燕  汪森  郭千姿
基礎教學
  數字化技術應用場景嵌入的公交規劃教學模式探索  劉冰  徐雷  金楊
  面向「認知—繪圖—分析—寫作」能力綜合培養的傳統村鎮測繪實習教學改革研究  周政旭  郭璐  劉鵬
  教育人工智慧(EAI)視角下的城鄉規劃本科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  龔岳  趙捷
  基於人工智慧的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探索  于婷婷  冷紅  衣霄翔
  低技術門檻AI工具在城鄉規劃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於學生認知的實踐路徑  鄧曉瑩  劉蕊  張建甫
  AI賦能下城鄉規劃GIS教學資源的重構與共享路徑研究  羅桑扎西  趙敏  楊子江
  AI賦能城鄉規劃一年級基礎教學改革:從認知建構到實踐創新  戴彥  賈鎧針  肖競
  「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知識圖譜建設初探  陳飛  馮天兆  劉代雲
  鄉村規劃本科生課程的通識化轉型初探——以北京工業大學鄉村規劃課程為例  胡智超  趙之楓  張建
  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城鄉規劃專業本科設計教學探討——以「城市設計」課程為例  熊偉婷  方程
  培養數字素養,強化智能規劃:西南科技大學「國土空間規劃信息技術」教學改革與探索  師滿江  曹琦  曾明穎
  建
  工具—方法—場景——AI賦能視角下城鄉規劃教育的分層響應  段德罡  季文瑞  王瑾
  國土空間背景下「數據分析方法」課程教學的探討  蔣文  李和平
  基於知識圖譜的「城市影像與城市文化傳播」AI課程建設與實踐  侯鑫  陳天
  面向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六位一體」嵌入式教學模式探索——以蘇州科技大學「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為例  馮歆  呂飛  鄧雪湲
  人工智慧賦能城鄉規劃通識教育:課程範式重構與教學創新實踐  劉羿伯  邱志勇  夏雷
  應對新工科教育轉型的城市信息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思考  來源
  「城市研究方法論」課程「AI+協同式」案例教學模式構建  林高瑞  魚曉惠
  AI時代背景下城市設計課程的包容性設計框架改革探索  戴?  衣霄翔  陳璐露
  AI提質增效的「數字孿生與智慧城市」課程教學路徑改革與創新  董建權  李翅  賈宜如
  HAI驅動下城鄉規劃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研究——以「村鎮規劃」課程為例  徐嵩  高鶯  曾穗平
  HAI時代「情景互動+科教融匯」的城市公共安全規劃理論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魯鈺雯  翟國方
  城鄉規劃理工科背景下「城市經濟學」雙語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孫愛廬  李斌  周?
  城鄉規劃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氣候變化教育融入路徑研究  蔣存妍  陳璐露  冷紅
  基於空間敘事理論的HAI城市設計課程改革研究  劉瑋  王雪懿
  價值引領·數智賦能:新工科背景下區域規劃概論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  趙曉燕  張秀芹  張戈
  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階漸進式教學」的區域規劃類課程實踐——以華中科技大學「區域與城市空間規劃」為例  單卓然  楊欣琦  范嘉宸
  熱韌性城市規劃設計教學實踐創新探索  何寶傑  韓貴鋒  李旭
  生成式人工智慧在城市設計課程的應用與挑戰  唐由海  畢凌嵐
  問題·目標·科學·效益——「國土空間規劃前沿」的啟髮型教學模式創新探索  林小如  沈佳英  徐銘暉
  中英規劃概論課程的教學範式分野及轉型啟示——基於英國卡迪夫大學研究生課程觀察  高芙蓉  肖競  賈鎧針
實踐教學
  「智慧+實踐」導向下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教學:重構、優化與融通  田健  曾鵬  曾穗平
  「意象建構」——東南大學城鄉歷史環境認知實踐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陳曉東
  「院」愛落地:共建共享共治視角下開放式研究型設計教學模式創新——以哈爾濱文化街道社區營造實踐教學為例  趙誌慶  王馨梓  謝佳育
  新技術賦能城鄉規劃設計課的框架體系與應用實踐  龍瀛  郝奇  陳宇琳
  鄉村振興戰略需求下鄉村規劃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  潘斌  王振宇  劉宇舒  范凌雲
  城鄉規劃研究型畢業設計教學探索:以重慶大學為例  黃勇  李旭  戴彥
  基於HAI的「融合型」教學模式——設計競賽與課程教學三維協同路徑探討  田寶江
  以培育「規劃技藝」為特色的鄉村規劃教學探索  袁也  湯西子
  電腦視覺技術賦能城市空間認知——「城市研究與規劃技術方法」的交互實驗教學支持系統建設與實踐  米曉燕  馬博然  曾鵬
  「交叉創新·產教融合」——城鄉規劃專業多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培養畢業設計模式探索  陳晨  羅展儀
  立德樹人阡陌間挺膺擔當規劃行——鄉村規劃課程群教學新模式探索與實踐  余壓芳  趙玉奇
  小題大做,「智」溯真知——基於ZPD理論探討HAI在鄉村規劃教學中的學習支架作用  喬晶  耿虹  劉法堂
  產教融合驅動下鄉村規劃師在地培養模式與實踐教學探索  郎嵬  李郇  陳
  鄉村建築遺產認知與保護虛擬模擬實驗平台建設與教學探索  陶金  葉昭怡  彭長歆
  數智賦能下城市小微空間調研與更新教學創新實踐  張恩嘉  薛飛
  紅色建築遺產及紅色文化精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  葛天陽  後文君  陽建強
  從「技術理性」轉向「價值理性」:城市更新導向下詳細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初探  陸建城  鄧雪湲  洪?偉  鄭皓
  虛實融合,範式重構:AI智慧教學理念在城市更新課程中的融合與實踐  夏雷  戴?  劉羿伯
  生成式人工智慧賦能的城市更新課程教學路徑與實踐  李文竹  張佳霖  劉豐毅
  「數智賦能」背景下防災韌性規劃教學範式的革新路徑研究  夏陳紅  郭小東  王威
  城市更新中的「街道—建築」協同教學創新——以城鄉規劃專業「建築設計(3)」課程為例  羅宇龍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