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

  • 作者:何明//牛彥傑//呂欣|責編:張冬曄
  • 出版社:國防工業
  • ISBN:9787118136326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37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整合軍地跨域資源的應急指揮體系建設尤為重要。為解決軍地聯動應急指揮協同不暢、機制不全、保障不完備等問題,本書從情景型預案體系、賦能型指揮體制、敏捷型力量體系、權威型法規體制、聯合指揮平台、聯合情報體系、融合通信網路體系、協同型訓練體系、評估體系9個維度構建了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同時,本書面向事故災難、自然災害、公共衛生3類突發事件,構建了應急指揮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故障模型,並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本書適合軍隊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從事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應急指揮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所有關心我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的讀者閱讀。

作者介紹
何明//牛彥傑//呂欣|責編:張冬曄
    何明,教授、博士生導師。遴選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陸軍首批「科技英才」培養對象。相繼在東南大學從事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無人集群協同控制與應急指揮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兼任公安部移動警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無人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社會公共安全應急管控與指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科技廳咨詢專家、江蘇省教育廳信息化專家、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信息化專家等;《電腦工程與應用》等核心期刊編委。發表SCI/EI檢索論文50余篇,出版《互聯網+思維與創新》(獲華東地區科技圖書一等獎)等專著6部、《人工智慧的雙奇點》等譯著4部、《大數據導論》等教材3部,申請發明專利18項,主編《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規範》等標準規範5部。完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軍委科技委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三等獎5項,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突發事件
  1.2  應急管理
    1.2.1  搶險救災專事專辦
    1.2.2  應急管理快速發展
    1.2.3  應急管理體系形成
  1.3  軍隊參加應急處置
    1.3.1  軍隊參加應急處置的必要性
    1.3.2  國外發展現狀
    1.3.3  我國發展現狀
  1.4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
    1.4.1  基本概念
    1.4.2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立的原則
  1.5  小結
第2章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
  2.1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建設需求
  2.2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框架
    2.2.1  預案與訓練
    2.2.2  體制與法制
    2.2.3  機制與保障
  2.3  小結
第3章  預案與訓練
  3.1  預案
    3.1.1  完善預案體系
    3.1.2  細化預案內容
    3.1.3  規範預案制定
    3.1.4  加強預案推演
    3.1.5  發展智能決策
  3.2  訓練
    3.2.1  確定訓練核心
    3.2.2  設計訓練內容
    3.2.3  強化訓練方法
    3.2.4  構建評估模型
    3.2.5  提高訓練效果
  3.3  小結
第4章  體制與法制
  4.1  指揮體制
    4.1.1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組織體系
    4.1.2  明確指揮主體
    4.1.3  規範指揮關係
    4.1.4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機制
  4.2  力量體系
    4.2.1  地方專有力量
    4.2.2  地方過渡力量
    4.2.3  軍隊常備力量
    4.2.4  軍隊通用力量
    4.2.5  建設專業化力量體系
  4.3  法規體制
    4.3.1  確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適用法規
    4.3.2  確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權責法規

    4.3.3  確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關係法規
    4.3.4  確立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配套法規
  4.4  小結
第5章  機制與保障
  5.1  應急指揮平台
    5.1.1  平台建設目標
    5.1.2  平台體系架構
  5.2  情報體系
    5.2.1  成立情報中心
    5.2.2  完善情報網路
    5.2.3  健全情報機制
    5.2.4  發展情報手段
    5.2.5  規範情報活動
  5.3  應急通信網路體系
    5.3.1  擴大應急通信手段覆蓋面
    5.3.2  發展低軌衛星星座網路
    5.3.3  提升無人信息採集能力
    5.3.4  加強應急指揮通信關鍵技術研究
  5.4  應急指揮評估體系
    5.4.1  應急指揮評估機制
    5.4.2  評估過程
    5.4.3  評估指標
  5.5  小結
第6章  軍地聯動應急指揮分析模型
  6.1  故障模型
  6.2  成熟度模型
  6.3  小結
第7章  事故災難領域中的應急指揮
  7.1  安全事故應急指揮概述
  7.2  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
    7.2.1  案例描述
    7.2.2  案例分析
    7.2.3  成熟度分析
    7.2.4  經驗與教訓
  7.3  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
    7.3.1  案例描述
    7.3.2  案例分析
    7.3.3  成熟度分析
    7.3.4  經驗與教訓
  7.4  面向事故災難救援的消防應急指揮系統
    7.4.1  消防救援應急指揮系統架構
    7.4.2  消防救援應急指揮App
    7.4.3  消防設施可視化軟體
  7.5  小結
第8章  自然災害領域中的應急指揮
  8.1  自然災害領域應急指揮概述
  8.2  「5·12」汶川特大地震突發事件
    8.2.1  案例描述
    8.2.2  案例分析
    8.2.3  成熟度分析

    8.2.4  經驗與教訓
  8.3  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突發事件
    8.3.1  案例描述
    8.3.2  案例分析
    8.3.3  成熟度分析
    8.3.4  經驗與教訓
  8.4  小結
第9章  公共衛生領域中的應急指揮
  9.1  公共衛生領域應急指揮概述
  9.2  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暴發
    9.2.1  案例描述
    9.2.2  非典型肺炎危機的應對過程
    9.2.3  非典型肺炎危機的經驗和教訓
  9.3  小結
第10章  思考與建議
  10.1  加強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的思考
  10.2  加強軍地聯動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的建議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