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往事雜憶/車輻作品系列

  • 作者:車輻|責編:陳蜀蓉//封龍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ISBN:9787220138485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1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著名老報人、作家車輻的文章隨筆集。本書以成都為原點,勾勒出一幅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文化長卷。全書分為四章:「過去的成都及其他」以細膩筆觸重現老成都的市井百態,從天恩老店的興衰到抗戰時期的文藝活動,從神童子的相術江湖到青城山隱士往事,生動還原了蜀地獨特的人文肌理;「食者與成都美食」以美食家視角解碼川菜奧義,既有李劼人、張大千的飲食雅趣,也有街頭涼粉、譚豆花的煙火滋味;「我和戲劇曲藝界朋友」記錄了與梅蘭芳、周企何、侯寶林等藝術家的交往,揭秘梨園往事與曲藝傳承;「我眼中的文化名人」則匯聚了與巴金、郭沫若、丁聰、吳祖光等文化大家的交往細節,輔以珍貴書信手跡,展現知識分子的風骨與情懷。書中穿插數百幅歷史照片及於右任、沈尹默題跋等珍稀文獻,既是個體生命與時代洪流的交織敘事,更是一部見證中國現當代文化史的立體檔案。作者以「老成都通」的詼諧筆調,將歷史滄桑化為鮮活記憶,為消逝的古城風貌與文人風範留存了最生動的註腳。

作者介紹
車輻|責編:陳蜀蓉//封龍
    車輻,1914年生,成都人。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從事文藝寫作。職業記者。先後出任《星芒報》《民聲報》《四川日報》《人物雜誌》《華西晚報》等報刊記者、編輯。著有散文集《採訪人生》《川菜雜談》、小說《錦城舊事》等。

目錄
第一章 過去的成都及其他
  家與天恩老店
  「誥封」的悲喜劇
  我的青少年時期
  抗日戰爭中的《四川漫畫社》
  成都最早的電影
  天才木刻工人胥叔平
  神童子與滿天飛
  成都沈家大公館
  丁聰的《花街》
  老成都愛放風箏
  謝無量
  江村 施超
  不曾褪色的情思
  觀老照片有感
  「不準演出」的演出
  劉開渠來成都
  丁聰、吳祖光在「五世同堂」
  張大千、齊白石來成都
  關山月入蜀
  張天翼在成都
  我所認識的馮玉祥
  我的一幫老成都哥們
  陳白塵和《華西晚報》
  軟刀子 拖辮子 祭亡靈
  稿費與失落感
  烏魯木齊
  三起三落回成都
  抗戰中重慶漫畫界的一些活動
  中越邊疆行
  成都人的「隨緣自適」
  雜談遺體告別
第二章 食者與成都美食
  舊時成都的包席館子哪幾家最早
  周慕蓮談黃吉安
  且說吃些什麼
  貴陽「程腸旺面」
  謝添未了成都緣
  成都人吃茶
  請李濟生吃家鄉味
  美食家李劼人
  李劼人先生食的藝術
  張烤鴨,成都的燒鴨子
  鍾靈與酒
  巴老喜吃家鄉味
  成都花會涼粉及其他
  話說「譚豆花」
  去「嚼」張大千
第三章 我和戲劇曲藝界朋友
  梅蘭芳會見「梅蘭芳」

  台上做戲,台下做人
  周企何揚琴鼓板
  曾炳昆和四川相書
  曲藝雜談
  流沙河與曲藝
  雜憶侯寶林大師
  俞振飛「不動肝火」
  初識傅三乾
  王朝聞戲曲美學觀簡析
第四章 我眼中的文化名人
  「懼協」主席爭奪戰
  華君武談漫畫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方成老而健老而樂
  步履神州作畫圖
  新鳳霞的寫作與繪畫
  葉淺予雜憶
  百歲相約在廣州
  吳茵與成都花茶
  「東方第一老太婆」吳茵
  被誤診致殘的新鳳霞
  讀新孃遺作:《我叫新鳳霞》
  秦怡從來不覺老
  白楊、秦怡重遊成都
  為馮亦代、黃宗英補禮
  好個黃宗江
  黃宗英筆耕不輟
  「劉三姐」黃婉秋
  「拚命三郎」凌子風走了
  《魯迅、許廣平所藏書信選》及其他
  學者毛一波二三事
  應雲衛九十冥誕紀念
  蕭軍重訪成都
  關於艾青題字及其他
  沙汀與鄉土文學
  痛悼陳白塵逝世
  茅盾手稿與丁聰畫的《阿Q正傳》
  給王朝聞帶個口信去
  鍾靈與「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
  羅淑、巴老友情人格的力量
  出版家范用
  我收藏的一張珍貴照片
  情系陳若曦
  ——第一次擁抱禮
  著名聲樂家郎毓秀
  好花開處近重陽
  流沙河雜記
  懷念版畫家張漾兮
  點點滴滴道真情
  畫家伍瘦梅

  馬悅然二三事
  趙完璧百歲誕辰
  黃苗子談吳祖光的詩
  陳翔鶴與沈從文的友誼
  巴老的贈書
  周文在成都片段
  ——紀念周文同志誕辰80周年
第一章 過去的成都及其他
  家與天恩老店
  「誥封」的悲喜劇
  我的青少年時期
  抗日戰爭中的《四川漫畫社》
  成都最早的電影
  天才木刻工人胥叔平
  神童子與滿天飛
  成都沈家大公館
  丁聰的《花街》
  老成都愛放風箏
  謝無量
  江村 施超
  不曾褪色的情思
  觀老照片有感
  「不準演出」的演出
  劉開渠來成都
  丁聰、吳祖光在「五世同堂」
  張大千、齊白石來成都
  關山月入蜀
  張天翼在成都
  我所認識的馮玉祥
  我的一幫老成都哥們
  陳白塵和《華西晚報》
  軟刀子 拖辮子 祭亡靈
  稿費與失落感
  烏魯木齊
  三起三落回成都
  抗戰中重慶漫畫界的一些活動
  中越邊疆行
  成都人的「隨緣自適」
  雜談遺體告別
第二章 食者與成都美食
  舊時成都的包席館子哪幾家最早
  周慕蓮談黃吉安
  且說吃些什麼
  貴陽「程腸旺面」
  謝添未了成都緣
  成都人吃茶
  請李濟生吃家鄉味
  美食家李劼人
  李劼人先生食的藝術
  張烤鴨,成都的燒鴨子

  鍾靈與酒
  巴老喜吃家鄉味
  成都花會涼粉及其他
  話說「譚豆花」
  去「嚼」張大千
第三章 我和戲劇曲藝界朋友
  梅蘭芳會見「梅蘭芳」
  台上做戲,台下做人
  周企何揚琴鼓板
  曾炳昆和四川相書
  曲藝雜談
  流沙河與曲藝
  雜憶侯寶林大師
  俞振飛「不動肝火」
  初識傅三乾
  王朝聞戲曲美學觀簡析
第四章 我眼中的文化名人
  「懼協」主席爭奪戰
  華君武談漫畫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方成老而健老而樂
  步履神州作畫圖
  新鳳霞的寫作與繪畫
  葉淺予雜憶
  百歲相約在廣州
  吳茵與成都花茶
  「東方第一老太婆」吳茵
  被誤診致殘的新鳳霞
  讀新孃遺作:《我叫新鳳霞》
  秦怡從來不覺老
  白楊、秦怡重遊成都
  為馮亦代、黃宗英補禮
  好個黃宗江
  黃宗英筆耕不輟
  「劉三姐」黃婉秋
  「拚命三郎」凌子風走了
  《魯迅、許廣平所藏書信選》及其他
  學者毛一波二三事
  應雲衛九十冥誕紀念
  蕭軍重訪成都
  關於艾青題字及其他
  沙汀與鄉土文學
  痛悼陳白塵逝世
  茅盾手稿與丁聰畫的《阿Q正傳》
  給王朝聞帶個口信去
  鍾靈與「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
  羅淑、巴老友情人格的力量
  出版家范用
  我收藏的一張珍貴照片
  情系陳若曦

  ——第一次擁抱禮
  著名聲樂家郎毓秀
  好花開處近重陽
  流沙河雜記
  懷念版畫家張漾兮
  點點滴滴道真情
  畫家伍瘦梅
  馬悅然二三事
  趙完璧百歲誕辰
  黃苗子談吳祖光的詩
  陳翔鶴與沈從文的友誼
  巴老的贈書
  周文在成都片段
  ——紀念周文同志誕辰80周年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