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是哲學史家威廉·F.勞海德的代表作,面世后反響極佳。本書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動性,對讀者,尤其是初學者非常友好的通俗哲學導論,始終圍繞哲學上的大問題和關鍵概念展開,用生動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學概念「活」起來,引導讀者充分理解概念在應用過程中的複雜性,並結合事實,不斷啟發讀者走向系統性思考。作者激勵讀者沉思、探索並主動參與到哲學學習過程中,使哲學學習成為一種自我沉思之旅。
作者介紹
(美)威廉·F.勞海德|責編:潘靈劍|譯者:張祖遼//劉岱//楊東東//陳太明
目錄
序言
致謝
第一章 哲學之旅導言
1.0 哲學之旅概覽
1.1 蘇格拉底與對智慧的探尋
柏拉圖:《申辯篇》
柏拉圖:《理想國》
1.2 柏拉圖的洞喻
柏拉圖:《理想國》
1.3 論證與證據:何以確定要相信什麼?
1.4 個人做哲學:哲學之旅導論
第二章 探究終極實在
2.0 形而上學概覽
2.1 身心關係問題概覽
休·艾略特:《坦塔羅斯》
2.2 二元論
勒內·笛卡兒:《方法談》
勒內·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
J.P.莫蘭德:《靈魂:我們如何知道它是真實的?為什麼它很重要?》
J.P.莫蘭德:《超越世俗之城》
2.3 物理主義
傑弗里·奧倫:《人與他們的世界》
2.4 功能主義與人工智慧
馬文·閔斯基:《電腦緣何「不能」?》
2.5 自由與決定論概覽
2.6 強決定論
B. F. 斯金納:《瓦爾登湖第二》
塞繆爾·巴特勒:《埃瑞璜》
克拉倫斯·達羅:《對利奧波德和洛布的審判》
2.7 自由至上論
讓保羅·薩特:《存在與虛無》
2.8 相容論
2.9 個人做哲學:形而上學
第三章 探究知識
3.0 知識問題概覽
3.1 懷疑論
勒內·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
勒內·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
3.2 理性主義
柏拉圖:《斐多篇》
勒內·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集》
3.3 經驗主義
喬治·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
大衛·休謨:《人類理解研究》
大衛·休謨:《人類理解研究》
大衛·休謨:《人類理解研究》
3.4 康德式建構論(Kantian constructivism)
伊曼努爾·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
3.5 認識論的相對主義
3.6 反思西方傳統:實用主義
威廉·詹姆斯:《實用主義的真理概念》
3.7 反思西方傳統:女性主義認識論
3.8 認識論的應用:科學知識的本質是什麼?
3.9 個人做哲學:知識的問題
第四章 探究宗教哲學
4.0 宗教哲學概覽
彼得·克里夫特:《上帝存在嗎?》
4.1 上帝存在的宇宙論論證
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學》
4.2 上帝存在的設計論論證
威廉·佩利:《自然神學》
大衛·休謨:《自然宗教對話錄》
4.3 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論證
安瑟倫:《宣講》
4.4 宗教信仰的實用主義和主觀主義證明
布萊斯·帕斯卡:《思想錄》
威廉·詹姆斯:《信仰的意志》
克爾凱郭爾:節選
4.5 惡的問題:無神論和一神論的回應
阿爾貝·加繆:《鼠疫》
約翰·希克:《惡與仁愛的上帝》
4.6 反思西方傳統:亞洲宗教
《奧義書》
佛陀:《教義精選》
赫爾曼·黑塞:《悉達多》
4.7 宗教哲學的應用:宗教與科學如何關聯?
4.8 個人做哲學:宗教哲學
第五章 探究倫理價值
5.0 倫理學概覽
柏拉圖:《理想國》
5.1 倫理相對主義與倫理客觀主義
希羅多德:《歷史》
詹姆斯·雷切爾:《文化相對主義的挑戰》
5.2 倫理利己主義
W.薩姆塞特·毛姆:《人生的枷鎖》
艾茵·蘭德:《自私的德性》
5.3 功利主義
傑里米·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功利主義》
5.4 康德式倫理學
伊曼努爾·康德:《道德形而上學的奠基》
5.5 德性倫理學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
孔子:《論語》
5.6 反思西方傳統:女性主義倫理學
5.7 倫理學理論與道德踐行問題
5.8 個人做哲學:倫理學
第六章 探究正義社會
6.0 政治哲學概覽
6.1 政府的正當性
羅伯特·沃爾夫:《為無政府主義辯護》
約翰·洛克:《政府論》
《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6.2 正義問題
柏拉圖:《理想國》
托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功利主義》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
6.3 個人與國家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論自由》
卡爾·馬克思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6.4 公民不服從
柏拉圖:《克力同篇》
聖雄甘地:《青年印度》
6.5 個人做哲學:政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