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金匱玉函經校釋(精)

  • 作者:編者:鄭豐傑|責編:孔烈//李麗
  • 出版社:人民衛生
  • ISBN:9787117378307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29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金匱玉函經》與《傷寒論》「同體而別名」,系晉太醫令王叔和撰次之書,為《傷寒論》的另外一個古傳本,由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於治平三年(1066)校訖頒行,共八卷二十九篇,載方一百一十五首。《金匱玉函經》與宋版《傷寒論》分卷大異,其體例前證後方,保留《傷寒論》兩晉時期面貌,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因《金匱玉函經》頒行晚于宋本《傷寒論》,兩宋及後代醫家獨重宋本,以致其流傳至稀,瀕於垂絕。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上海陳世傑據何焯手抄宋版《金匱玉函經》,研讀校理後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雕版刊行。著名文獻學家錢超塵教授歷經三十余年考證,著成《影印〈金匱玉函經〉校注考證》,于2015年出版,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本書原文以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金匱玉函經》(影印本)為底本,對《金匱玉函經》每篇逐條校註釋義,故名《〈金匱玉函經〉校釋》。每篇篇首列「內容提要」,鉤玄全篇宏旨大義。原文下按【校注】【釋義】行文,在必要的校勘和註解基礎上,闡釋原文、解析方葯,以突出理、法、方、葯貫穿的中醫臨床辨治思維,附【按語】以解疑釋難。書末附「《金匱玉函經》考證」與「章太炎先生論《傷寒論》版本」。本書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金匱玉函經》的全貌,又體現了現代學者研究《傷寒論》的新成果,考證翔實,文獻豐富,對學習研究《傷寒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鄭豐傑|責編:孔烈//李麗

目錄
《金匱玉函經》卷第一
  證治總例
《金匱玉函經》卷第二
  辨痙濕第一
  辨脈第二
  辨太陽病形證治上第三
《金匱玉函經》卷第三
  辨太陽病形證治下第四
  辨陽明病形證治第五
  辨少陽病形證治第六
《金匱玉函經》卷第四
  辨太陰病形證治第七
  辨少陰病形證治第八
  辨厥陰病形證治第九
  辨厥利嘔噦病形證治第十
  辨霍亂病形證治第十一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形證治第十二
《金匱玉函經》卷第五
  辨不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三
  辨可發汗病形證治第十四
  辨不可吐病形證治第十五
  辨可吐病形證治第十六
  辨不可下病形證治第十七
  辨可下病形證治第十八
《金匱玉函經》卷第六
  辨發汗吐下后病形脈證治第十九
  辨可溫病形證治第二十
  辨不可火病形證治第二十一
  辨可火病形證治第二十二
  辨不可灸病形證治第二十三
  辨可灸病形證治第二十四
  辨不可刺病形證治第二十五
  辨可刺病形證治第二十六
  辨不可水病形證治第二十七
  辨可水病形證治第二十八
  論熱病陰陽交並生死證二十九
《金匱玉函經》卷第七
  方葯炮製
  桂枝湯方第一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第二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第三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第四
  桂枝加桂湯方第五
  桂枝加附子湯方第六
  桂枝去芍藥湯方第七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第八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第九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方第十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蔘湯方第十一
  桂枝倍加芍藥湯方第十二

  桂枝加大黃湯方第十三
  桂枝人蔘湯方第十四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方第十五
  桂枝甘草湯方第十六
  桂枝加葛根湯方第十七
  葛根湯方第十八
  葛根加半夏湯方第十九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第二十
  麻黃湯方第二十一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第二十二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第二十三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第二十四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第二十五
  麻黃升麻湯方第二十六
  大青龍湯方第二十七
  小青龍湯方第二十八
  小建中湯方第二十九
  小柴胡湯方第三十
  柴胡桂枝幹薑湯方第三十一
  柴胡桂枝湯方第三十二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第三十三
  大柴胡湯方第三十四
  柴胡加芒硝湯方第三十五
  柴胡加大黃芒硝桑螵蛸湯方第三十六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第三十七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第三十八
  茯苓甘草湯方第三十九
  五苓散方第四十
  甘草乾薑湯方第四十一
  芍藥甘草湯方第四十二
  炙甘草湯方第四十三
  甘草湯方第四十四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方第四十五
  梔子豉湯方第四十六
  梔子甘草豉湯方第四十七
  梔子生薑豉湯方第四十八
  梔子厚朴湯方第四十九
  梔子乾薑湯方第五十
  梔子黃檗湯方第五十一
《金匱玉函經》卷第八
  小陷胸湯方第五十二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三
  大陷胸圓方第五十四
  又大陷胸湯方第五十五
  文蛤散方第五十六
  白散方第五十七
  大黃瀉心湯方第五十八
  附子瀉心湯方第五十九
  半夏瀉心湯方第六十
  甘草瀉心湯方第六十一

  生薑瀉心湯方第六十二
  禹餘糧圓方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第六十三
  旋覆代赭石湯方第六十四
  瓜蒂散方第六十五
  白虎湯方第六十六
  白虎加人蔘湯方第六十七
  桂枝附子湯方第六十八
  術附湯方第六十九
  甘草附子湯方第七十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第七十一
  乾薑附子湯方第七十二
  十棗湯方第七十三
  附子湯方第七十四
  大承氣湯方第七十五
  小承氣湯方第七十六
  調胃承氣湯方第七十七
  桃仁承氣湯方第七十八
  豬苓湯方第七十九
  蜜煎導方第八十
  麻子仁圓方第八十一
  抵當圓方第八十二
  抵當湯方第八十三
  茵蒿湯第八十四
  黃連阿膠湯方第八十五
  黃連湯方第八十六
  桃花湯方第八十七
  吳茱萸湯方第八十八
  豬膚湯方第八十九
  桔梗湯方第九十
  苦酒湯方第九十一
  半夏散方第九十二
  白通湯方第九十三
  白通加豬膽汁湯方第九十四
  真武湯方第九十五
  烏梅圓方第九十六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方第九十七
  白頭翁湯方第九十八
  黃芩人蔘湯方第九十九
  黃芩湯方第一百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第一百一
  理中圓及湯方第一百二
  四逆散方第一百三
  四逆湯方第一百四
  通脈四逆湯方第一百五
  人蔘四逆湯方第一百六
  茯苓四逆湯方第一百七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方第一百八
  當歸四逆湯方第一百九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第一百十

  燒散方第一百十一
  枳實梔子豉湯方第一百十二
  牡蠣澤瀉散方第一百十三
  竹葉石膏湯方第一百十四
  麥門冬湯方第一百十五
附遺
  調氣飲
  豬肚黃連丸
  青木香丸
  治五噎吐逆,心膈氣滯,煩悶不下
  治小兒羸瘦
  治小兒撮口發噤
  治小兒中蟲欲死者
附錄
  附1  《金匱玉函經》考證
    一、《金匱玉函經》編纂時代考
    二、《金匱玉函經》編者考
    三、《金匱玉函經》各節簡考
  附2  章太炎先生論《傷寒論》版本
    一、《傷寒論單論本題辭》
    二、《金匱玉函經校錄》
    三、《覆刻何本金匱玉函經題辭》
    附3  《傷寒論》方藥劑量古今折算
    附4  主要參考書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