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喀斯特山區耕地地力評價與利用--貴陽市花溪區

  • 作者:蔡雄飛|責編:劉琳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24905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14
人民幣:RMB 1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緊緊圍繞貴陽市花溪區耕地地力情況進行研究,主要從花溪區耕地地力調查、作物適宜性評價兩方面展開。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地採樣,對花溪區耕地土壤pH、有機質、鹼解氮、有效磷、速效鉀等進行分析測試,並根據耕地地力情況進行水稻、玉米和辣椒的適宜性評價,以期為花溪區各鄉鎮耕種及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本書適合從事農作物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蔡雄飛|責編:劉琳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耕地地力及耕地地力評價的概念
  1.2  耕地地力評價的必要性
  1.3  耕地地力評價研究進展
    1.3.1  國外研究動態
    1.3.2  國內研究動態
第2章  自然與農業生產概況
  2.1  自然與經濟概況
    2.1.1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
    2.1.2  土地資源概況
    2.1.3  自然條件
  2.2  農業生產概況
  2.3  耕地利用與保養管理回顧
    2.3.1  農業生產施肥現狀
    2.3.2  歷史施用化肥數量、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
    2.3.3  施肥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3.4  耕地利用程度與耕作制度
    2.3.5  耕地保養管理的簡要回顧
第3章  耕地地力調查與資料庫建立
  3.1  調查取樣內容與方法
    3.1.1  取樣布點
    3.1.2  調查採樣
  3.2  樣品分析與質量控制
    3.2.1  樣品分析
    3.2.2  質量控制
  3.3  耕地資源信息資料庫
    3.3.1  資料庫建立標準
    3.3.2  資料庫建立方法
    3.3.3  評價單元的確定及各評價因素的錄入
    3.3.4  資料庫的質量控制
    3.3.5  資料庫圖件編製
第4章  耕地立地條件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4.1  立地條件狀況
    4.1.1  地形地貌
    4.1.2  海拔
    4.1.3  坡度
    4.1.4  降水量
    4.1.5  積溫
    4.1.6  成土母質
  4.2  農田基礎設施
    4.2.1  水利設施
    4.2.2  農業設施
    4.2.3  生態環境建設
    4.2.4  水土保持
    4.2.5  退耕還林
第5章  耕地地力評價
  5.1  耕地地力評價依據
  5.2  耕地地力評價原理與方法
    5.2.1  耕地地力評價的基本原理
    5.2.2  技術路線

    5.2.3  指標
    5.2.4  參評指標權重的確定
    5.2.5  單因素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
    5.2.6  耕地地力評價等級劃分
  5.3  耕地地力評價結果及地力等級概述
    5.3.1  耕地地力評價結果
    5.3.2  耕地不同耕地地力等級概述
    5.3.3  花溪區耕地地力等級歸入國家耕地地力等級體系
  5.4  各地力等級耕地描述
    5.4.1  一等級耕地
    5.4.2  二等級耕地
    5.4.3  三等級耕地
    5.4.4  四等級耕地
    5.4.5  五等級耕地
    5.4.6  六等級耕地
  5.5  耕地不同土壤肥力土壤面積及分佈
    5.5.1  耕地土壤肥力等級的確定
    5.5.2  各等級土壤肥力耕地面積
    5.5.3  不同土壤肥力等級耕地在各鄉鎮分佈
    5.5.4  各鄉鎮不同土壤肥力等級耕地分佈
第6章  花溪區耕地地力與改良利用分區
  6.1  花溪區概況
    6.1.1  耕地土壤利用現狀
    6.1.2  耕地土壤養分現狀
  6.2  耕地利用障礙因素
  6.3  改良利用分區
    6.3.1  區劃原則及依據
    6.3.2  分區概述
  6.4  對策及建議
    6.4.1  科學制定耕地地力建設與土壤改良規劃
    6.4.2  提高農民改良利用耕地意識
    6.4.3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6.4.4  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6.4.5  合理施肥,平衡土壤養分
    6.4.6  採取適宜的耕作措施,加快土壤熟化
    6.4.7  深耕改土與免耕栽培
    6.4.8  搞好區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資源
    6.4.9  加強耕地地力培肥機制建設
    6.4.10  加強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管理
第7章  花溪區耕地地力與施肥分區
  7.1  耕地基本概況
    7.1.1  耕地地力概況
    7.1.2  耕地土壤養分概況
  7.2  施肥分區評價依據、原則和方法
    7.2.1  分區依據
    7.2.2  分區原則
    7.2.3  分區方法
    7.2.4  施肥標準
  7.3  施肥分區結果
  7.4  施肥分區概述與施肥建議

    7.4.1  中西部控氮穩磷控鉀區
    7.4.2  東部穩氮穩磷穩鉀區
    7.4.3  黔陶穩氮補磷補鉀區
第8章  花溪區耕地地力與種植業布局
  8.1  種植業發展歷史及現狀
    8.1.1  農業自然條件
  8.2  種植業布局
    8.2.1  布局原則和依據
    8.2.2  種植業分區
  8.3  對策與建議
    8.3.1  依托市場,制定切實可行的布局調整方向
    8.3.2  積極培育壯大農業市場主體,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8.3.3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耕地地力
    8.3.4  大力改造中低產田
    8.3.5  完善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
    8.3.6  改革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實行科學種田
    8.3.7  加強農技隊伍建設,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第9章  花溪區土壤養分與耕地土壤肥力
  9.1  自然條件
  9.2  耕地土壤類型及分佈
    9.2.1  耕地土壤類型
    9.2.2  土壤類型分佈
  9.3  花溪區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養分狀況
    9.3.1  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
    9.3.2  耕地土壤鹼解氮含量
    9.3.3  土壤有效磷含量
    9.3.4  土壤速效鉀含量
  9.4  耕地各土壤類型養分含量現狀
    9.4.1  耕地各土壤類型的酸鹼度(pH)的情況
    9.4.2  耕地各土壤類型的有機質含量的情況
    9.4.3  耕地各土壤類型的鹼解氮含量的情況
    9.4.4  耕地各土壤類型的有效磷含量的情況
    9.4.5  耕地各土壤類型的速效鉀含量的情況
  9.5  土壤養分評價標準與方法
    9.5.1  評價標準
    9.5.2  評價方法
  9.6  土壤養分評價結果
    9.6.1  土壤養分要素等級概況及分佈
    9.6.2  土壤養分要素與花溪區第二次土壤普查(1984年)結果對比情況
  9.7  耕地土壤肥力
第10章  花溪區水稻適宜性評價
  10.1  水稻基本概況
    10.1.1  特徵形態
    10.1.2  基本特性
    10.1.3  種植技術
    10.1.4  水稻病蟲害
  10.2  花溪區水稻種植現狀
    10.2.1  水稻種植品種
    10.2.2  水稻種植面積
  10.3  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10.4  參評指標的選擇及權重的確定
    10.4.1  參評指標的選擇
    10.4.2  參評指標權重的確定
    10.4.3  單因素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
    10.4.4  水田水稻適宜性評價等級劃分
  10.5  水稻適宜性評價結果
    10.5.1  水田水稻適宜性評價結果
    10.5.2  水田水稻適宜性特性
    10.5.3  水田水稻適宜性區域分佈概況
  10.6  各鄉鎮水稻適宜性分佈
  10.7  水稻發展方向及區域布局
    10.7.1  發展方向
    10.7.2  區域布局
第11章  花溪區玉米適宜性評價
  11.1  玉米基本概況
    11.1.1  特徵形態
    11.1.2  基本特性
    11.1.3  種植技術
    11.1.4  病蟲害
  11.2  花溪區玉米種植現狀
    11.2.1  玉米種植品種
    11.2.2  玉米種植面積
  11.3  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11.4  參評指標的選擇及權重的確定
    11.4.1  參評指標的選擇
    11.4.2  參評指標權重的確定
    11.4.3  單因素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
    11.4.4  適宜性評價方法
  11.5  耕地玉米適宜性評價
    11.5.1  耕地玉米適宜性評價結果
    11.5.2  耕地玉米適宜性特性
    11.5.3  耕地玉米適宜性區域分佈概況
  11.6  各鄉(鎮、街道)玉米適宜性概況
  11.7  玉米發展方向及區域布局
    11.7.1  發展方向
    11.7.2  區域布局
第12章  花溪區辣椒適宜性評價
  12.1  辣椒基本概況
    12.1.1  特徵形態
    12.1.2  基本特性
    12.1.3  種植技術
    12.1.4  病蟲害
  12.2  花溪區辣椒種植現狀
    12.2.1  辣椒種植品種
    12.2.2  辣椒種植面積
  12.3  評價指標選擇的原則
  12.4  參評指標的選擇及權重的確定
    12.4.1  參評指標的選擇
    12.4.2  參評指標權重的確定
    12.4.3  單因素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計算

    12.4.4  適宜性評價方法
  12.5  耕地辣椒適宜性評價結果
    12.5.1  耕地辣椒適宜性評價結果
    12.5.2  耕地辣椒適宜性特性
    12.5.3  耕地辣椒適宜性區域分佈概況
  12.6  各鄉(鎮、街道)辣椒適宜性概況
  12.7  辣椒發展方向及區域布局
    12.7.1  發展方向
    12.7.2  區域布局
第13章  對策與建議
  13.1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13.1.1  完善排灌渠道建設
    13.1.2  完善配套田間道路
  13.2  因地制宜加大土壤改良措施
  13.3  科學施肥
    13.3.1  控制氮肥
    13.3.2  穩施磷肥
    13.3.3  穩施鉀肥
    13.3.4  增施有機肥
  13.4  合理配置耕地資源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3.4.1  耕地資源合理配置
    13.4.2  搞好區域布局,合理配置耕地資源
    13.4.3  實行集約化經營
  13.5  耕地資源合理配置與高效農業發展
    13.5.1  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
    13.5.2  以農業機械化作為重要保障
    13.5.3  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
    13.5.4  發揮資源優勢,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
    13.5.5  優化種植結構,改進品質,因地制宜,選用良種
  13.6  加強耕地質量管理
    13.6.1  科學制定耕地地力建設與土壤改良規劃
    13.6.2  加強耕地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健全耕地質量管理法規
    13.6.3  加強耕地質量動態監測管理
    13.6.4  加大土地用途管制力度
    13.6.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13.6.6  強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