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培訓研討實踐(中職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全景指南)

  • 作者:編者:李敏捷|責編:李彥玲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80262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54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基於市規劃辦立項課題《中職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實踐研究》,對「科研種子教師培養項目」「科研骨幹教師培養項目」和「課題負責人培養項目」等多個科研專題項目實踐經驗的梳理與凝練。本書對中職教師課題研究能力指標體系,對應的八門培訓課程及課標,集培訓、研討、實踐于一體的課題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包含反應、學習、行為、成果四個層次的評估模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構建和介紹。書中配有大量的實踐樣例和配套資源,不僅能夠讓讀者看到科研項目的實施效果,也為同類學校培養教師課題研究能力提供了實踐經驗和培訓資源,有利於提升教師課題研究能力的培養質量。
    本書不僅適合中職教師和中小學教師學習課題研究的知識、流程和方法,也為中職學校、中小學開展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提供了科學、系統、直觀、完整的實踐經驗和實施策略,具有一定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作者介紹
編者:李敏捷|責編:李彥玲

目錄
第一章  科學系統的培訓對中職教師課題研究能力提升至關重要
  一、充分認識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專業發展和素質提升
    (二)提升學生質量和職教水平
    (三)推動專業建設和學校發展
    (四)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
  二、精準調研中職教師研究能力現狀和培訓需求
    (一)針對中職教師特點設計問卷開展調研
    (二)基於數據分析中職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
    (三)中職教師對科研培訓內容和形式有明確需求
  三、系統開發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課程體系
    (一)構建中職教師研究能力指標體系
    (二)基於勝任力模型構建中職教師研究能力課程體系
    (三)基於標準模板和培養項目構建研究能力課程標準
  四、科學構建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模式
    (一)確定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依據
    (二)構建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模式的內容
    (三)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具有鮮明特點
    (四)開展中職教師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實踐
第二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選題能力
  一、什麼是選題能力
    (一)課題的選定
    (二)課題的表達
  二、如何培養選題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選題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篩選問題,初步確定研究方向與範圍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選題的情況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修改並確定選題,嘗試進行規範表達
    (五)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表達的情況進行指導
    (六)踐:課題組進一步修改完善,最終確定研究課題
  三、教師選題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規範表達課題的流程和範例
    (二)各培訓項目課題選題及表述列表
第三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文獻綜述能力
  一、什麼是文獻綜述能力
    (一)文獻的檢索與閱讀
    (二)文獻的加工與綜述
  二、如何培養文獻綜述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文獻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檢索和閱讀文獻,撰寫文獻綜述初稿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文獻綜述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補充檢索和閱讀文獻,修改和完善綜述
  三、教師文獻綜述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流程
    (二)文獻閱讀記錄表
    (三)文獻綜述的基本格式及撰寫建議
    (四)文獻綜述範例
第四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理論應用能力
  一、什麼是理論應用能力
    (一)理論的學習

    (二)理論的應用
  二、如何培養理論應用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近現代教育理論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開展討論,初步選定適合的理論模型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理論的適配性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進一步討論,確定理論模型並應用於研究設計
  三、教師理論應用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教育理論運用範例
    (二)常用教育理論梳理
第五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方法運用能力
  一、什麼是方法運用能力
    (一)科研方法的學習
    (二)科研方法的運用
  二、如何培養科研方法的運用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科研方法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選擇適合的科研方法,並應用於研究設計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進一步開展討論,確定科研方法並應用於研究設計
  三、教師科研方法運用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研究方法運用範例
    (二)常用科研方法梳理
第六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方案設計能力
  一、什麼是方案設計能力
    (一)研究方案的設計
    (二)研究方案的論證
  二、如何培養方案設計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撰寫研究方案的知識和方法
    (二)踐:課題組成員釐清各部分的內涵,初步撰寫開題報告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的開題報告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修改完善,形成規範完整的開題報告
    (五)踐:組織現場彙報,課題組完成開題論證
  三、教師方案設計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開題報告框架
    (二)課題申報及論證階段主要任務梳理
    (三)開題報告範例
第七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方案實施能力
  一、什麼是方案實施能力
    (一)實施計劃的制定與修改
    (二)如何撰寫中期報告
  二、如何培養方案實施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實施研究方案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依據研究方案,制定具體研究計劃
    (三)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研究計劃進行指導
    (四)踐:課題組按照計劃推進研究,形成規範完整的中檢報告
    (五)研/踐:課題組定期彙報和研討,修改完善並完成全部研究計劃
  三、教師方案實施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課題組階段彙報範例
    (二)中期報告主體內容框架
    (三)中期報告範例
第八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資料整理能力

  一、什麼是資料整理能力
    (一)課題資料的形式和作用
    (二)數據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三)其他課題資料的收集和分析
  二、如何培養資料整理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資料收集與分析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制定科學方案,根據計劃收集研究資料和數據
    (三)踐:課題組成員分工合作,對研究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
    (四)研:專家一對一指導,確保研究資料和數據的分析科學準確
    (五)踐:課題組持續補充完善研究資料,分析並形成初步研究結論
  三、教師資料整理能力培養的階段性成果
    (一)調研問卷範例
    (二)調查報告範例
    (三)訪談提綱範例
    (四)訪談分析報告範例
    (五)觀察量表範例
    (六)觀察量表分析報告範例
第九章  如何培養教師的成果呈現能力
  一、什麼是成果呈現能力
    (一)研究成果的梳理
    (二)課題的結題與論證
  二、如何培養成果呈現能力
    (一)訓:開展理論培訓,助力教師掌握成果呈現的相關知識
    (二)踐:課題組成員全面梳理研究資料,初步凝練研究成果
    (三)踐:課題組成員深入全面研討,嘗試撰寫結題報告初稿
    (四)研:課題負責人彙報,項目組針對各組成果的梳理與呈現進行指導
    (五)踐:課題組修改完善,形成全面系統的研究成果
    (六)踐:組織現場彙報,課題組完成結題論證
  三、教師成果呈現能力的階段性成果
    (一)結題報告結構框架
    (二)論文結構框架
    (三)結題及論證階段任務梳理
    (四)結題報告範例
第十章  如何評價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效果
  一、基於柯氏模型構建教師課題研究能力評價模型
    (一)選擇柯氏四級模型,確定評估依據
    (二)聚焦課題研究能力,形成評估內容
  二、運用四級評估模型,開展教師課題研究能力評估
    (一)調查教師參與度與滿意度,進行反應層評價
    (二)考察教師知識與能力掌握情況,進行學習層評價
    (三)分析日常工作表現,進行行為層評價
    (四)跟蹤教師長期行為變化,進行結果層評價
  三、對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模式的整體思考
    (一)培訓模式可推廣到中小學教師培養
    (二)培訓模式可依據實際需要靈活使用
    (三)以信息化賦能教師研究能力培養
    (四)以全流程數據支撐培養效果評價
附錄  中職教師課題研究能力培養課程標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