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在保持第二版全面系統地闡述生物質分離技術與工程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生物工程和生物醫藥領域分離技術的新發展,進行了適當的修訂和補充,特別新增了新興生物產品分離純化的典型案例。全書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包括:發酵液的固-液分離、細胞破碎技術、產物的初步分離、產物的提純與產品的精製,以及核酸類藥物、抗體類藥物和脂質膜類產品等新型生物產品的分離技術。本教材注重從工程角度揭示生物物質分離過程的本質規律,致力於實現分離過程與設備設計、放大及操作的最優化;同時包含了若干深入的理論探討內容。
本書可作為生物工程、生物醫藥、生物技術、製藥工程等專業及化學工程類和食品工程類等相關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課程的教材,以及相關學科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1 緒論
1.1 生物(物)質
1.2 生物物質分離過程
1.3 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1.3.1 發酵液或培養液是產物濃度較低的水溶液
1.3.2 培養液是多組分的混合物
1.3.3 生物產品的穩定性差
1.3.4 對最終產品的質量要求很高
1.4 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一般步驟和單元操作
1.4.1 發酵液的預處理與固-液分離(或稱不溶物的去除)
1.4.2 初步純化(或稱產物的提取)
1.4.3 高度純化(或稱產物的精製)
1.4.4 成品加工
1.5 生物技術產品及下游加工過程的沿革
1.5.1 生物技術產品的類型
1.5.2 下游加工過程的沿革
1.6 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選擇準則
1.7 生物技術下游加工過程的發展動向
1.7.1 基礎理論研究
1.7.2 提高分離過程的選擇性
1.7.3 開發分離介質
1.7.4 提高分離純化技術
1.7.5 使用無毒無害物質
1.7.6 生物分離技術的規模化、工程化研究
2 發酵液的預處理和固- 液分離
2.1 懸浮液的基本特性
2.2 懸浮液的預處理
2.2.1 預處理的目的
2.2.2 預處理方法
2.3 懸浮液分離方法和分類
2.3.1 懸浮液分離過程的基本概念
2.3.2 固-液分離過程的分類
2.4 固-液分離方法——過濾
2.4.1 過濾的理論基礎
2.4.2 濾餅過濾
2.4.3 深層過濾
2.4.4 錯流過濾
2.4.5 過濾方式的選擇
2.5 固-液分離方法——離心
2.5.1 離心沉降
2.5.2 離心過濾
2.5.3 離心機的選用
2.5.4 離心機在生物工業上的應用
2.5.5 超離心法
3 細胞的破碎與分離
3.1 概述
3.2 細胞壁結構和化學組成
3.2.1 細菌
3.2.2 真菌和酵母
3.2.3 藻類
3.3 細胞的破碎方法
3.3.1 固體剪切方法(珠磨)
3.3.2 液體剪切方法
3.3.3 超聲波破碎法
3.3.4 非機械法
3.4 破碎率的評價
3.5 細胞破碎方法的選擇
3.6 細胞破碎技術的發展
3.7 細胞破碎后基因工程包含體的獲得與復性
3.7.1 包含體的形成
3.7.2 包含體的特性
3.7.3 包含體回收及復性
4 膜分離技術
4.1 概述
4.2 膜分離過程的類型
4.2.1 以靜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4.2.2 以蒸氣分壓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4.2.3 以濃度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4.2.4 以電位差為推動力的膜分離過程
4.3 膜及其組件
4.3.1 膜的定義和類型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