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交通工程(原書第5版)(精)/城市交通經典文叢

  • 作者:編者:(美)羅傑·P.羅斯//埃萊娜·S.普拉薩斯//威廉·R.麥克沙恩|責編:孟陽|譯者:王文斌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782575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85
人民幣:RMB 2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交通工程  原書第5版》全面、系統地講解了在廣泛領域中實踐交通工程所需的基礎知識和工程技能。本書分為基礎概念和特性、交通調研和計劃、間斷流設施的設計/控制/服務水平以及不間斷流設施的設計/控制/服務水平四部分,致力於使讀者了解或理解交通工程專業所涵蓋的規劃、設計、管理、施工、運行、控制和系統優化等問題,並掌握收集、簡化和分析相關數據的工具和方法。
    本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清晰易懂的學習框架,正文中穿插有大量基於真實場景的例題,有利於讀者理解相關概念並掌握相關實踐方法;絕大多數章后均附有大量緊扣正文內容的習題,有利於讀者檢驗與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並舉一反三。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專業的本科通識課程教材,或側重於交通工程專業特定方向的研究生課程教材,也可作為交通工程師、交通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政府交通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參考書或工具書。

作者介紹
編者:(美)羅傑·P.羅斯//埃萊娜·S.普拉薩斯//威廉·R.麥克沙恩|責編:孟陽|譯者:王文斌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一部分  基礎概念和特性
  第1章  緒論
    1.1  交通工程是一個專業
    1.2  運輸系統及其功能
    1.3  美國公路立法的歷史
    1.4  交通工程的要素
    1.5  交通工程師面臨的現代問題
    1.6  交通工程師的標準參考文獻
    1.7  國際制單位與美製單位
    1.8  總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運輸模式及特性
    2.1  運輸模式的分類
    2.2  運輸基礎設施及其使用
    2.3  模式的屬性
    2.4  運輸模式的容量
    2.5  聚焦多模式運輸
    參考文獻
    習題
  第3章  道路使用者、車輛和道路特性
    3.1  處理多樣性問題
    3.2  道路使用者及其特性
    3.3  機動車特性
    3.4  車行路特性
    3.5  交通控制系統及其特性
    3.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4章  與駕駛人溝通:交通控制設施
    4.1  統一交通控制設施手冊
    4.2  交通標線
    4.3  交通標誌
    4.4  交通信號燈
    4.5  控制的特殊類型
    4.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5章  交通流特性
    5.1  設施的類型
    5.2  交通溪流參數
    5.3  流率、速度和密度之間的關係
    5.4  自由流公路車流數學模型的簡史—交通流理論
    5.5  間斷流的特性
    5.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6章  需求、流量和容量的概念
    6.1  當容量制約需求時

    6.2  需求、流量(或流率)和容量之間的關係
    6.3  排隊的形成及其影響
    6.4  瓶頸、隱性瓶頸和需求匱乏
    6.5  容量與排隊消散
    6.6  總結
    習題
  第7章  服務水平和《道路容量手冊》:歷史和基礎概念
    7.1  不間斷流和間斷流設施
    7.2  《道路容量手冊》簡明年表
    7.3  容量的概念
    7.4  服務水平的概念
    7.5  服務流量和服務流率
    7.6  v/c比率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應用
    7.7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8章  智能運輸系統
    8.1  概述
    8.2  ITS標準
    8.3  ITS系統工程流程
    8.4  與ITS相關的商業路徑和遞送
    8.5  通過虛擬和其他檢測器感知交通
    8.6  網聯車試點研究
    8.7  可變價格
    8.8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二部分  交通調研和計劃
  第9章  交通數據的收集和簡化方法
    9.1  數據來源
    9.2  網聯車輛
    9.3  交通數據的應用
    9.4  調研的類型
    9.5  手工收集數據的方法
    9.6  使用氣管和類似設備的半自動化調研
    9.7  永久性檢測器及其使用
    9.8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0章  交通量調研和特性
    10.1  交通量特性
    10.2  交叉口流量調研
    10.3  有限路網交通量調研
    10.4  全州性的計數計劃
    10.5  特別的計數調研
    10.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1章  速度、通行時間和延誤調研
    11.1  引言

    11.2  點速度調研
    11.3  通行時間調研
    11.4  交叉口延誤調研
    11.5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2章  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12.1  引言
    12.2  當前和新出現的優先事項
    12.3  道路安全手冊
    12.4  歷史碰撞數據和均值回歸
    12.5  有效的碰撞應對措施
    12.6  道路安全措施
    12.7  常用的碰撞統計和分析
    12.8  現場分析
    12.9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3章  泊車:特性、調研、計劃和設計
    13.1  泊車需求
    13.2  泊車調研和特性
    13.3  泊車設施的設計要點
    13.4  泊車計劃、政策和管理
    13.5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4章  交通影響調研和分析
    14.1  本章的範圍
    14.2  過程概述
    14.3  工具、方法和指標
    14.4  案例1:出入道位置
    14.5  案例2:交通影響分析的主要環節
    14.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三部分  間斷流設施:設計、控制和服務水平
  第15章  交叉口控制的層次
    15.1  控制等級Ⅰ:基於道路交通規則
    15.2  控制等級Ⅱ:「YIELD」和「STOP」控制
    15.3  控制等級Ⅲ:交通信號燈控制
    15.4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6章  交通信號燈硬體
    16.1  信控交叉口的功能組成
    16.2  一些歷史
    16.3  控制器和其他標準
    16.4  常用術語
    16.5  流向和相位的編號慣例
    16.6  環-柵圖

    16.7  優先放行
    16.8  ASCT系統的目標
    16.9  感測器和數據源
    16.10  交通信號燈的顯示硬體
    16.11  交通信號燈的維護
    16.12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7章  交叉口設計和布局基礎
    17.1  交叉口的設計目標和注意事項
    17.2  一個基本的起點:確定交叉口的大小
    17.3  交叉口渠化
    17.4  交叉口的特殊情況
    17.5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8章  交叉口信號燈控制的原則
    18.1  術語和定義
    18.2  駛離時距、飽和流率、損失時間和容量
    18.3  關鍵車道和配時預估的概念
    18.4  左轉(和右轉)當量的概念
    18.5  延誤作為衡量效率的指標
    18.6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19章  信號燈配時和設計基礎:預配時信號燈
    19.1  引言
    19.2  制定信號燈相位方案
    19.3  確定信號燈設計和配時的車輛需求
    19.4  確定行人信號燈需求
    19.5  複合信號燈相位
    19.6  信號燈配時例題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0章  信號燈配時和設計基礎:感應信號燈
    20.1  感應控制的類型
    20.2  檢測器和檢測
    20.3  感應控制的功能和運行
    20.4  感應信號燈的配時和設計
    20.5  感應信號燈設計和配時的例題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1章  幹道和路網的信號燈協調
    21.1  關鍵要求:相同的周期長度
    21.2  時間-空間圖
    21.3  理想偏移量
    21.4  單行街道上的信號燈進程
    21.5  雙向街道和路網的信號燈進程
    21.6  進程的類型
    21.7  用於信號進程設計的軟體

    21.8  用於過飽和路網的信號燈協調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2章  容量和服務水平分析:信控交叉口—HCM方法
    第1部分:預配時信控交叉口的分析
    22.1  基礎概念
    22.2  預配時信號燈的模型結構
    22.3  模型中的計算步驟
    22.4  解讀信控交叉口分析的結果
    22.5  方法論的複雜性
    第2部分:感應信號燈的分析
    第3部分:校準問題
    22.6  測量現場飽和流率
    22.7  測量基準飽和流率
    22.8  測量啟動損失時間
    22.9  校準調整係數
    22.10  信控交叉口分析的標定
    22.11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3章  信控交叉口在規劃層面的分析
    23.1  TRB 212號通告的方法
    23.2  2016年版HCM規劃方法
    23.3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4章  城市街道和幹道:完整街道和服務水平
    24.1  設計城市街道
    24.2  多模式街道路段的服務水平分析
    24.3  設施服務水平分析
    24.4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5章  非信控交叉口和環島
    第1部分:雙向「STOP」控制的交叉口
    25.1  雙向「STOP」控制交叉口運行:基本建模方法
    25.2  雙向「STOP」控制交叉口分析的計算步驟
    25.3  結果解讀
    第2部分:全向「STOP」控制的交叉口
    25.4  計算步驟
    25.5  評述
    第3部分:環島
    25.6  環島的類型和一般特性
    25.7  環島的標誌和標線
    25.8  環島的容量和服務水平分析
    25.9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6章  立體交叉和替代交叉口
    26.1  立體交叉

    26.2  替代交叉口
    26.3  服務水平分析
    26.4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四部分  不間斷流設施:設計、控制和服務水平
  第27章  道路幾何設計概述
    27.1  道路設計要素介紹
    27.2  道路平麵線形
    27.3  道路立麵線形
    27.4  道路橫斷面元素
    27.5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8章  容量和服務水平分析: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的基本路段
    28.1  涵蓋的設施類型
    28.2  自由流公路和部分多車道公路的路段類型
    28.3  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的通用速度-流率特性
    28.4  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的服務水平
    28.5  基準速度-流率曲線
    28.6  基準曲線在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容量和LOS分析中的應用
    28.7  重型車輛調整係數及相關問題
    28.8  例題
    28.9  總結
    參考文獻
    習題
  第29章  容量和服務水平分析: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的交織段
    29.1  交織段的服務水平標準
    29.2  將需求流量轉換為流率(pc/h)
    29.3  交織區分析方法的發展簡史
    29.4  交織區的車流組成
    29.5  描述交織段的關鍵幾何變數
    29.6  交織區分析的計算程序
    29.7  交織段分析的例題
    參考文獻
    習題
  第30章  容量和服務水平分析:自由流公路和多車道公路的合流段和分流段
    30.1  服務水平標準
    30.2  轉換需求流量
    30.3  合流段和分流段分析中涉及的基本變數
    30.4  合流段和分流段的計算程序
    30.5  合流和分流分析的特殊情況
    30.6  總結
    30.7  合流和分流分析的例題
    參考文獻
    習題
  第31章  自由流公路和遠郊公路的運行和分析
    31.1  自由流公路和遠郊公路上的交通標線
    31.2  自由流公路和遠郊公路上的標誌
    31.3  制定並設置遠郊公路的限制速度

    31.4  自由流公路上的管控車道
    31.5  主動運輸和需求管控策略
    31.6  自由流公路設施的分析
    參考文獻
    習題
附錄
  附錄A  重要名詞的簡要說明
  附錄B  部分名詞的譯文及含義
  附錄C  常用單位轉換
  附錄D  行業部分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