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材料的發展歷程
1.1.1 使用純天然材料的初級階段
1.1.2 單純利用火製造材料的階段
1.1.3 利用物理化學原理合成材料的階段
1.1.4 材料的複合化階段
1.1.5 材料的智能化階段
1.2 材料腐蝕的分類
1.3 高分子材料的腐蝕
1.3.1 腐蝕形式
1.3.2 腐蝕特點
1.3.3 腐蝕防護
1.4 金屬材料的腐蝕
1.4.1 腐蝕形式
1.4.2 腐蝕環境與特點
1.4.3 腐蝕防護
第2章 碳量子點的腐蝕防護
2.1 緩蝕劑
2.1.1 概念
2.1.2 分類
2.1.3 性能研究方法
2.1.4 碳量子點作為緩蝕劑的研究進展
2.2 純碳量子點的製備與緩蝕性能
2.2.1 製備
2.2.2 結構表徵分析
2.2.3 電化學分析
2.2.4 失重分析
2.2.5 表面分析
2.2.6 吸附類型分析
2.2.7 緩蝕機理分析
2.3 小結
第3章 氮摻雜碳量子點的腐蝕防護
3.1 氮摻雜碳量子點的製備及緩蝕性能
3.1.1 製備
3.1.2 結構表徵分析
3.1.3 電化學分析
3.1.4 表面分析
3.1.5 吸附等溫線分析
3.1.6 緩蝕機理分析
3.1.7 小結
3.2 芳香族氮源摻雜碳量子點的製備及緩蝕性能
3.2.1 製備
3.2.2 結構表徵分析
3.2.3 電化學分析
3.2.4 表面分析
3.2.5 吸附等溫線分析
3.2.6 緩蝕機理分析
3.2.7 小結
3.3 不同氮源摻雜碳量子點的製備及緩蝕性能
3.3.1 製備
3.3.2 結構表徵分析
3.3.3 電化學分析
3.3.4 表面分析
3.3.5 吸附等溫線分析
3.3.6 緩蝕機理分析
3.3.7 小結
第4章 氮/硫摻雜型碳量子點的腐蝕防護
4.1 有機氮/硫摻雜碳量子點的緩蝕性能
4.1.1 製備
4.1.2 結構表徵分析
4.1.3 電化學分析
4.1.4 失重測試
4.1.5 表面分析
4.1.6 吸附等溫線分析
4.1.7 緩蝕機理分析
4.1.8 小結
4.2 有機無機氮硫摻雜碳量子點的緩蝕性能
4.2.1 製備
4.2.2 結構表徵分析
4.2.3 電化學分析
4.2.4 失重分析
4.2.5 表面分析
4.2.6 吸附等溫線分析
4.2.7 緩蝕機理分析
4.2.8 小結
第5章 二維碳材料量子點的腐蝕防護
5.1 石墨烯@MoS2量子點腐蝕行為
5.1.1 製備
5.1.2 結構表徵分析
5.1.3 腐蝕行為
5.1.4 小結
5.2 苯並咪唑@石墨烯量子點腐蝕行為
5.2.1 製備
5.2.2 結構表徵分析
5.2.3 腐蝕行為
5.2.4 小結
5.3 2-巰基苯並咪唑@石墨烯量子點腐蝕行為研究
5.3.1 製備
5.3.2 結構表徵分析
5.3.3 腐蝕行為
5.3.4 小結
第6章 有機含氮類緩蝕劑的腐蝕防護
6.1 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混凝土模擬液中的性能
6.1.1 製備
6.1.2 結構表徵分析
6.1.3 失重分析
6.1.4 表面分析
6.1.5 電化學分析
6.1.6 小結
6.2 咪唑?衍生物在混凝土中的性能
6.2.1 混凝土試樣製備
6.2.2 性能測試方法
6.2.3 混凝土的吸水性分析
6.2.4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分析
6.2.5 氯離子的滲透濃度分析
6.2.6 小結
6.3 咪唑?衍生物在Fe基面的吸附理論研究
6.3.1 試樣的製備及分析
6.3.2 SEM和EDS能譜分析
6.3.3 吸附等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