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風病中西醫防治康策略(精)/中山名中醫傳承系列叢書

  • 作者:編者:彭慧淵|責編:肖培新//宋佳|總主編:賴海標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
  • ISBN:9787513295420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8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病為核心,探索構建中風病防治康一體化融合的「中山模式」。書中詳細介紹了中風病的源流、流行病學研究、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急性期治療,以及中風病的康復策略及中醫治療、預防措施。本書兼具學術前瞻性與臨床實操性,為中風病全程管理提供兼具傳統智慧與現代醫學視角的立體化解決方案,望本書能成為中風病預防、治療和康復領域學習與研究的寶貴資料。

作者介紹
編者:彭慧淵|責編:肖培新//宋佳|總主編:賴海標
    彭慧淵,男,主任醫師,中山市中醫院神經內科·康復科副主任,黨支部書記。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介入神經病學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卒中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2010年,彭慧淵先後作為中山市中醫院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和中山市第二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對象、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師承項目繼承人,師承廣東省名中醫李旭教授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譚吉林教授、彭萬年教授,致力於中西醫結合急慢性腦血管病的綜合救治和康復,具有深厚的中醫藥理論功底,並掌握最新治療技術。目前已主刀或參與各類腦血管介入手術3000余例,對急性腦動脈閉塞再灌注治療、顱內外動脈狹窄閉塞支架植入和中西醫結合康復具有豐富經驗。2021年獲「南粵好醫生」稱號,2023年被評為中山市首批名中醫。     彭慧淵執筆完成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中風后肩痛(肩手綜合征)中醫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目前主持廣東省中醫藥局課題1項,中山市中醫藥傳承創新重大專項1項,中山市科技局課題1項;以主要完成人獲得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15年),三等獎1項(2010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和核心期刊學術論文20余篇。主審《神經康複檢查手冊》,參編《彭萬年40年經方實踐錄》。作為核心骨幹參與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防治康一體化健康服務模式「高效率提升康復服務能力」,探索構建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風病康復管理四級網路和防治康一體化融合的「中山模式」。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中風病的源流
    一、唐宋之前
    二、唐宋及之後
    三、近現代
  第二節  現代流行病學與防治康
    一、全球腦卒中的流行病學數據
    二、中國腦卒中的流行病學特徵
    三、腦卒中的預防和管理
    四、急性期腦卒中治療和卒中中心建設
    五、腦卒中的康復
第二章  中風病的中西醫病因病機
  第一節  中風病的中醫學病因病機
    一、中風病的病因
    二、中風病的病機
    三、中風病因病機的發展及演變
  第二節  中風病的西醫學病理機制
    一、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機制
    二、出血性腦卒中的病理機制
    三、其他相關病理生理機制
    四、基因與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第三章  中風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一節  中醫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中醫診斷標準
    二、證候分型診斷標準
    三、中醫鑒別診斷
  第二節  西醫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缺血性腦卒中的評估與診斷
    二、出血性腦卒中的評估與診斷
    三、鑒別診斷
第四章  中風病的急性期治療
  第一節  中西醫治療中風病及卒中單元的建設及優勢
    一、西醫治療中風病
    二、中醫治療中風病
    三、卒中單元的建設及優勢
  第二節  中風病危急重症和圍術期的管理
    一、急性腦梗死的血糖控制
    二、腦卒中后肺炎的防治
    三、急診取栓術后血壓控制的思考
    四、急診取栓患者的抗栓治療
    五、腦水腫與顱內壓增高的治療
    六、腦梗死後出血轉化
  第三節  早期康復治療策略
    一、房間的布置
    二、良肢位設置
    三、感覺訓練
    四、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五、早期隨意運動誘發訓練
    六、早期的轉移和離床訓練
    七、呼吸訓練

    八、前庭康復訓練
    九、吞咽功能障礙訓練
    十、認知功能訓練
    十一、言語功能訓練
    十二、物理因子治療
    十三、心理治療
第五章  中風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的康復策略
  第一節  運動控制訓練
    一、軀幹運動控制訓練
    二、上肢與手的運動控制訓練
    三、下肢運動控制訓練
  第二節  姿勢控制與平衡訓練
    一、坐姿的矯正訓練
    二、坐位平衡訓練
    三、站起及坐下訓練
    四、立位平衡訓練
  第三節  步行訓練
    一、徒手步行訓練
    二、減重步行訓練
    三、機器人步行訓練
    四、體能訓練
    五、拐杖的使用
  第四節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一、穿、脫上衣及褲子訓練
    二、穿、脫襪子和鞋的訓練
    三、洗漱及個人衛生訓練
    四、進食訓練
    五、上、下樓梯
  第五節  康復輔具
    一、上肢輔具
    二、下肢輔具
    三、進食輔具
    四、其他康復輔具
  第六節  吞咽功能障礙訓練
    一、飲食干預
    二、代償性訓練
    三、行為療法
    四、神經肌肉電刺激
    五、神經調控技術
  第七節  認知功能障礙訓練
    一、恢復性策略
    二、補償性治療策略
  第八節  言語功能障礙訓練
    一、言語和語言治療
    二、旋律語調療法
    三、強制性誘導失語症治療
    四、神經調控技術
  第九節  物理因子治療
    一、神經肌肉電刺激
    二、肌電生物反饋

    三、腦電仿生電療法
  第十節  後遺症期的康復治療策略
第六章  中風病的中醫治療
  第一節  中藥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原則
    二、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的治療原則
  第二節  針灸治療
    一、急性期治療
    二、恢復期治療
    三、後遺症期治療
  第三節  其他中醫外治法
    一、貼敷擦浴療法
    二、導引術
第七章  中風病的預防措施
  第一節  中風病治未病理論和中風病的預防
    一、概念內涵
    二、理論基礎
  第二節  中風病的預防方法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三、瘥後防復
  第三節  現實意義
    一、降低醫療成本
    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三、推動醫學模式轉變
  第四節  西醫預防措施
    一、不可控因素
    二、可控因素
    三、從人群的分類做出細化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