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提升的理論方法與應用
內容大鋼
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是支撐國民經濟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物流系統,為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各種不確定性突發事件頻發,提升該系統的能力以更好應對衝擊極為重要。本書運用彈性的概念,對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應對突發事件衝擊的能力進行測度、分析與優化。本書以提升系統彈性為目標,考慮不同類型系統的結構和運作特點、不同系統參與者的行為模式與相互影響,以及不同決策時間維度,構建多個決策優化模型並設計對應求解演算法。本書結合理論模型研究和案例研究,為物流行業管理部門提供事前與事後最優決策制訂方案,給出提升不同類型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的管理啟示和政策建議。
作者介紹
高嵩|責編:黃兆寧
高嵩,1985年10月出生於重慶市,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中共黨員。現為浙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任教於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系統優化與管理、供應鏈管理與決策優化,當前主要研究興趣為數智賦能物流與供應鏈系統韌性研究、產城融合視域下物流系統布局優化研究、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多階段提升研究等。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問題與方法
1.4.1 相關概念闡述
1.4.2 研究問題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內容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創新與貢獻
1.8 本章小結
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2.1 系統彈性研究
2.1.1 定性研究
2.1.2 定量研究
2.2 運輸系統的分配與均衡研究
2.3 基於雙層規劃方法的運輸系統問題研究
2.3.1 結合運輸系統用戶行為的運輸系統相關研究
2.3.2 雙層規劃模型求解方法相關研究
2.4 本章小結
3 單運輸方式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提升的決策模型研究
3.1 問題描述
3.2 建模分析
3.2.1 模型描述與假設
3.2.2 運輸系統彈性的測度
3.2.3 上層模型
3.2.4 下層模型1:系統最優模型
3.2.5 下層模型2:用戶均衡模型
3.3 模型求解
3.3.1 標準粒子群演算法描述
3.3.2 粒子群演算法與傳統優化演算法相結合的混合演算法
3.4 模型應用
3.4.1 數值算例描述
3.4.2 實施與未實施即時修復措施的運輸系統彈性比較分析
3.4.3 總修復預算對運輸系統彈性的影響分析
3.4.4 下層SO模型與UE模型的運輸系統彈性比較分析
3.4.5 腹地需求變化對運輸系統彈性的影響分析
3.4.6 與單層規劃模型的比較分析
3.5 管理啟示
3.6 本章小結
4 多式聯運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提升的決策模型研究
4.1 問題描述
4.2 建模分析
4.2.1 模型描述與假設
4.2.2 集裝箱多式聯運
4.2.3 上層模型
4.2.4 下層模型
4.3 模型求解
4.4 模型應用
4.4.1 數值算例描述
4.4.2 即時修復措施對多式聯運系統彈性的影響分析
4.4.3 即時修復措施實施時間和總修復預算約束對多式聯運系統彈性的影響分析
4.4.4 鐵路列車數量對多式聯運系統彈性的影響分析
4.5 管理啟示
4.6 本章小結
5 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彈性提升的兩階段決策模型研究
5.1 問題描述
5.2 建模分析
5.2.1 模型描述與假設
5.2.2 兩階段上層模型
5.2.3 下層模型
5.3 模型求解
5.4 模型應用
5.4.1 數值算例描述
5.4.2 兩階段決策模型對多式聯運系統彈性提升的影響分析
5.5 管理啟示
5.6 本章小結
6 總結與展望
6.1 研究總結
6.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單運輸方式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初始狀態下集裝箱運輸安排求解模型(SO原則)
附錄2 單運輸方式港口-腹地集裝箱物流運輸系統初始狀態下集裝箱運輸安排求解模型(UE原則)
附錄3 混合演算法有效性分析
附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