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西晉末年,風雨飄搖,社會動蕩不安。西晉皇族與士族精英選擇南遷,尋找新的生存土壤。公元317年,司馬睿在江南的建康(今南京)擎起東晉的大旗,一個嶄新的時代由此開啟。
以王導為首的南北世家大族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中既有南下的僑姓士族如王、庾、溫、郗等,也有江南本地的吳姓士族如朱、張、顧、陸等。這些世家大族攜手並肩,共同撐起了東晉政權的天空。正是他們的鼎力支持,催生了中古時代罕見的政治格局——士族與皇權共治的門閥政治,人們稱之為「君臣共天下」。
在門閥政治這一極為特殊的政治體制下,皇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約。皇帝們雖然貴為天子,但也不能隨心所欲,為了伸張自己的權力,他們時常試圖抑制和打擊士族的力量,而士族們亦非等閑之輩,他們憑借著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不斷予以反擊。這種微妙的權力博弈,使得東晉的政治舞台變得更加精彩紛呈,與眾不同。
在王導、溫嶠、郗鑒等大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東晉成功地擺脫了重重危機,重新找回了平衡與穩定。君臣以「皇帝垂拱,士族當權,流民出力」作為門閥政治的新特點,支撐東晉社會將其和平發展局面維持了達一個世紀之久,從而為中原漢族文化的保存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本書為非虛構歷史作品。
作者介紹
關河五十州|責編:郭強
關河五十州,暢銷歷史紀實作家,其作品立論客觀嚴謹,史學基礎紮實,史料運用力求豐富和全面,注重採用口述史料等第一手資料,同時兼以文學筆法,行文簡潔明快,注重閱讀體驗,條分縷析而又富有歷史的思辨性,讀者面極廣。
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虎部隊》《那一年,我們出川抗戰》《戰神粟裕》《彭大將軍》《謀帥劉伯承》《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張作霖大傳》《中原大戰》《晚清帝國風雲》「日本大敗局」系列等。今日頭條的簽約作者,開設的歷史自媒體欄目閱讀量近億計。
目錄
第一章 嶄新道路
三公寶刀
賈後亂政
明哲保身
身不由己
王家子弟
司馬睿
歸國
胡騎
失控
胡患
狡兔三窟
江東
南渡
亡國之恨
觀禊
智局
廣招賢才
江東之主
第二章 興復之志
三定江南
自學吳語
大王馬
獲益者
劫難
永嘉之亂
撫綏新舊
百六掾
兩手政策
五行家語
禁臠
王澄
先南后北
陶侃
織梭化龍
捷徑
不歸之旅
四諫
第三章 中流擊楫
宣詔
聞雞起舞
流民帥
上書
最優方案
天意
白衣領職
中計
請降
見招拆招
對策
政變
「清君側」
不戰而屈人之兵
清理門戶
第四章 五馬渡江
荀灌救父
阻礙
王棱之死
再次熱鬧起來
主動出擊
劉琨
胡笳退兵
母親的預言
泡影
淳案
演一場戲
童謠
愍帝遺詔
晉王
藥方
拓跋晉軍
《勸進表》
戰略
第五章 王與馬,共天下
祖家軍
江北郡國豪傑
離間計
銳卒三萬
一戰定乾坤
驚人一幕
門閥政治
共治時代
玄談
網漏吞舟
第六章 暗流涌動
冷箭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絕唱
怕什麼來什麼
反敗為勝
設計
攻心為上
練兵積穀
將計就計
周訪
元帝
較量
隱秘心思
有聲有色
暗流涌動
齊斧
刻碎之政
第七章 鉛刀一割
司馬承
手腕
以奴為兵
「戳腳令上」
限度
攤了牌
九月當死
清君側
輿論
心思外濟
舉義
勸說
本性難移
枯魚之肆
第八章 步步進逼
大義滅親
石頭城
大勢已去
計劃
底氣
危險的氣息
腳痛與頸痛
我豈能不為你準備刀俎
殉道者
發現
君臣之義
如坐針氈
使命
虎口脫險
好好上一課
郗鑒
脫穎而出
第九章 生死決鬥
入京
坐而論道
兵從何來
投名狀
滅門
哪個近,哪個遠?
天命所歸
人心所向
「我會死在今天中午」
攻心
智取
吞噬
北來兵團
庾氏
的盧
闖皇宮
身後事
第十章 新仇舊怨
換湯不換藥
論戰
秀肌肉
反其道而行之
定時炸彈
有驚無險
誣殺
打開天窗說亮話
怒火中燒
叛亂
戰局
大勢已去
非人待遇
第十一章 關鍵一戰
一言驚醒夢中人
有進無退
破冰
朝臣們
錯棋
白石壘
東方戰場
指望不上了
沉不住氣了
良謀
「我有更好的辦法」
日暮途窮
遷都之議
第十二章 破解之法
功臣榜
評議
非走不可了
購衣解困
新建康城
預見
牛渚燃犀
後繼者
郭默事件
棋局
沒商量
一不做二不休
東床快婿
連哄帶騙
第十三章 薑是老的辣
格局
後手
真相
把柄
不同意
就坡下驢
醉翁之意不在酒
實話實說
明爭暗鬥
憒憒之政
物是人非
不戰而勝
滅頂之災
陶公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