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為「新形態大學寫作課程系列教材」之一,曾連續被評為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編寫者充分借助長期從事大學寫作教學的優勢以及自身寫作實踐的經驗,廣泛吸收國內外寫作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針對當前大學生學習寫作的實際狀況和需求,結合例文剖析,不僅進行了富有新意的理論闡述,而且設計了新鮮有趣的寫作訓練。本次修訂密切關注新時代的新形勢和新問題,關注國家關於「新文科建設」的精神和部署,在例文、理論闡述和訓練設計方面都與時俱進地進行了更新,重新撰寫了一些章節的內容。二維碼增加了音頻、視頻的鏈接內容,拓展了知識範圍、理論視野,還設置了二維碼小測驗環節。
本書既強調能力培養,又注重以先進思想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全書體例新穎合理,內容精益求精、多有創新,表述簡明精當、深入淺出;寫作訓練設計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心靈,兼重科學性和人文性,對大學生提高實際寫作能力有切實幫助。本書在同類教材中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及師範、經管、理工農醫、藝術等院校「基礎寫作」課程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教材及自學基礎寫作用書。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導引]
第一節 寫作內涵辨析
一、廣義寫作與狹義寫作
二、寫作與工具(媒介)的關係
三、「寫」與「說」的關係
四、「寫」與「思」的關係
五、寫作的完整過程
第二節 寫作活動的特點
一、人文性
二、綜合性
三、個體性
四、創造性
五、實踐性
第三節 寫作在高科技時代的文化價值
一、「網路寫作」簡析
二、寫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價值
第四節 現代高科技對寫作的影響
一、高科技對寫作活動的積極影響
二、高科技對寫作活動的負面干擾及對策
第五節 本書的理論框架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二章 寫作活動中的主體因素
[本章導引]
第一節 寫作主體主宰著寫作活動
一、寫作活動的緣起
二、寫作主體在寫作過程中的主宰作用
三、寫作主體是寫作活動成敗的決定因素
第二節 信息時代的寫作主體特徵與要求
一、信息時代寫作主體的基本特徵
二、信息時代對寫作主體的要求
第三節 影響寫作活動的重要主體因素
一、情感與情緒
二、責任與道義
三、素質與人格
四、經驗與體驗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三章 寫作活動中的客體因素
[本章導引]
第一節 多方位認識寫作客體
一、寫作客體的含義及屬性
二、寫作客體類型的多樣化
三、寫作客體在寫作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 把握寫作客體的兩大環節
一、聚材:從寫作客體到寫作材料
二、選材:從寫作客體到寫作題材
第三節 網路世界中的寫作客體
一、「虛擬實在」與網上取材
二、在網路空間中把握寫作客體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四章 寫作活動中的受體因素
[本章導引]
第一節 寫作主體的「受體意識」
一、「受體」的含義及「受體意識」的作用
二、「受體意識」表現之一:傳輸有益的知識和信息
三、「受體意識」表現之二:向受體發出指令,施加影響
四、「受體意識」表現之三:以高尚的寫作陶冶受體情操
第二節 寫作受體的心理特徵
一、求知受益心理
二、獵奇探秘心理
三、平等對話心理
四、介入互動心理
第三節 寫作受體對寫作活動的影響
一、媒介傳播方式改變著寫作受體與寫作活動的關係
二、寫作受體影響寫作活動的方式與要素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五章 寫作活動中的載體因素
[本章導引]
第一節 文體
一、文體的含義
二、文體實例評析
三、我國古今文體劃分的基本情況
四、寫作與文體的辯證關係
五、文體的變化和融合
第二節 語體
一、語體的含義
二、不同語體的特點及其主要應用範圍
第三節 表達方式
一、表達方式的含義
二、表達方式的種類
第四節 寫作的非文字媒介
一、非文字媒介的含義和主要類型
二、圖形
三、表格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六章 寫作過程(上)
[本章導引]
第一節 採擷、積累
一、觀察
二、調查
三、閱讀
第二節 回憶、體驗
一、回憶
二、體驗
第三節 想象、整合
一、想象
二、整合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七章 寫作過程(下)
[本章導引]
第一節 立意、選材
一、立意
二、選材
第二節 構思、賦形
一、構思
二、賦形
第三節 表達、修改
一、表達
二、修改
第四節 反饋、吸收
一、反饋
二、吸收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八章 散文
[本章導引]
第一節 散文的內涵和類型
一、散文的內涵
二、散文的類型
第二節 散文的特徵
一、以「我」為主
二、對象廣泛
三、表達自由
第三節 散文的寫作(上)
一、取材:在平凡中發現「亮點」
二、立意:強化寫作主旨
三、構思:拓展寫作思路
第四節 散文的寫作(下)
一、布局:確定基本結構間架
二、用辭:追求達意的寫作境界
三、選技:自由運用寫作技法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九章 科普文
[本章導引]
第一節 科普文的含義和作用
一、科普文的含義
二、科普文的作用
第二節 科普文寫作的主要特點與不同境界
一、科普文與科學小品的區別
二、科普文寫作的主要特點
三、科普文寫作的初級境界與高級境界
第三節 科普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與語言特點
一、科普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二、科普文語言的功能性特點
[本章小結]
[思考與訓練]
[課後閱讀]
第十章 評論文
[本章導引]
第一節 社會短評
一、社會短評的性質和特點
二、獲取社會短評的評論對象
三、展開分析評論的常用方法
第二節 文藝短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