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知心理學

  • 作者:編者:王穗蘋//陳琦//周曉林|責編:孫文影//高麗麗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815095
  • 出版日期:2025/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82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基本的認知加工過程、知識的表徵和組織、人類高級認知以及認知的差異性與應用等幾個模塊入手,全面統合基於電腦隱喻的認知和行為研究取向、從大腦活動的角度揭示認知功能和結構的認知神經科學取向,以及運用計算建模為主要手段揭示認知各成分如何相互影響的認知科學取向,系統梳理了認知心理學的源流、理念、當前研究進展以及相關的應用,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認知心理學研究者如何對人類心智進行理論思考和實證檢驗。
    全書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總論」,主要介紹認知心理學的概念、理論沿革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基本的認知加工」,主要從動態的加工過程來分析認知加工。第三部分「表徵與知識的組織」,主要從內容和產品的角度來分析認知操作的對象。第四部分「人類高級認知」,強調人類對信息處理的複雜應用,各章同時牽涉動態的過程和相對靜態的表徵,各自對所屬的認知成分有不同的界定。第五部分「認知的差異與應用」,討論認知心理學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書適合心理學、生命科學、教育學、電腦科學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心理學工作者和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對心理學、人工智慧領域感興趣的讀者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王穗蘋//陳琦//周曉林|責編:孫文影//高麗麗

目錄

第一部分  總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認知心理學的定義
      一、認知的定義
      二、心智的結構、功能和運作過程概述
      三、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特點
    第二節  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從意識、行為到心智
      一、心理學研究的哲學視角: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二、心理學研究的獨立視角:對心智結構和功能的初步探索
      三、從行為主義到新行為主義:有必要理解心智的黑箱嗎?
      四、認知革命與認知心理學的興起
      五、認知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六、當代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分支學科的關係
    第三節  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假設與重要研究問題
      一、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假設
      二、認知心理學關注的基本問題
    第四節  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構建
      一、類比法與人類心智加工理論的構建
      二、作為符號加工的認知:信息加工取向
      三、作為網路聯結的認知:聯結主義取向
      四、認知心理學理論建構的演變:從語言描述到精準量化
  第二章  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實驗法
      一、實驗法的基本思路
      二、行為實驗
      三、腦活動記錄
      四、腦刺激/損傷研究
    第二節  相關法
      一、相關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相關研究的類型
      三、表徵相似性—不同客體在大腦中的激活模式
      四、從相關走向因果
    第三節  計算建模和人工智慧
      一、計算建模的研究思路
      二、計算建模的理論來源與作用
      三、計算建模的典型模型及其研究示例
      四、大數據建模在心理學理論構建中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變革
第二部分  基本的認知加工
  第三章  知覺
    第一節  心理物理與知覺組織的基本原理
      一、視覺研究與心理物理學
      二、格式塔知覺組織原理
      三、認知的基本單元及相關理論
    第二節  知覺理論
      一、知覺生態理論與計算
      二、Marr的視覺計算理論
      三、知覺理論的局限:意識難題、停機問題
    第三節  視知覺
      一、視覺的生理基礎簡介

      二、盲點與知覺填充
      三、立體視覺和雙眼競爭
      四、視覺適應與視覺後效
      五、錯覺和大小、顏色恆常性
      六、知覺分類
    第四節  跨模態知覺
      一、多感官的匯聚和整合
      二、McGurk效應
      三、聯覺
  第四章  注意
    第一節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義
      二、注意的類別
      三、注意的功能
    第二節  注意的經典理論
      一、過濾器理論
      二、資源理論
      三、雙加工理論
      四、特徵整合理論
    第三節  注意節律
      一、注意的時間動態分配
      二、注意的內在節律性
      三、注意在時間上對信息進行組織
    第四節  歸一化模型和注意
      一、空間注意和時間注意的歸一化模型
      二、基於特徵的注意和基於客體的注意歸一化模型
      三、內部注意和外部注意的歸一化模型
      四、有意識注意和無意識注意的歸一化模型
    第五節  注意與意識
      一、意識概述
      二、注意的產生是否需要意識?
      三、意識的產生是否需要注意?
  第五章  工作記憶
    第一節  工作記憶概述
      一、工作記憶的概念
      二、工作記憶模型
      三、工作記憶的測量
    第二節  工作記憶的靜態功能:信息存儲
      一、信息在工作記憶中的存儲單位
      二、工作記憶的存儲容量
      三、工作記憶的信息存儲質量
      四、工作記憶存儲信息的神經機制
      五、工作記憶存儲信息的消退機制
    第三節  工作記憶的動態功能:信息加工與操縱
      一、工作記憶的信息編碼機制
      二、工作記憶對存儲信息的整合與操縱
      三、工作記憶中的表徵複述機制
      四、工作記憶的信息提取機制
      五、工作記憶與長時記憶的交互機制
    第四節  工作記憶的個體差異、發展與訓練

      一、工作記憶的個體差異
      二、工作記憶的發展
      三、工作記憶訓練
  第六章  長時記憶
    第一節  長時記憶概述
      一、長時記憶的概念
      二、長時記憶的基本特徵
      三、長時記憶的遺忘與保持
      四、長時記憶的理論假說
    第二節  長時記憶的類型
      一、長時記憶的分類標準
      二、陳述性記憶
      三、非陳述性記憶
      四、長時記憶分類的認知神經基礎
    第三節  長時記憶的動態過程
      一、記憶編碼
      二、記憶的提取
      三、記憶鞏固、記憶再鞏固及整合
    第四節  長時記憶的重構與扭曲
      一、長時記憶的重構
      二、虛假記憶產生的認知機制和理論模型
      三、植入記憶
      四、植入記憶的倫理問題探討
    第五節  長時記憶的調控
      一、記憶重激活
      二、記憶重放
      三、長時記憶遺忘的本質與作用
      四、長時記憶的調控手段
      五、長時記憶的促進與增強手段
      六、長時記憶與人工智慧
第三部分  表徵與知識的組織
  第七章  心理表象和空間表徵
    第一節  知識的內部表徵
      一、雙重編碼理論
      二、命題理論
      三、關係-組織假說
    第二節  視覺表象
      一、廣義和狹義的視覺表象
      二、對視覺表象的操縱
      三、視覺表象的測量
      四、視覺表象的產生機制
    第三節  空間表徵與認知地圖
      一、空間表徵
      二、認知地圖
    第四節  運動表象
      一、運動想象與真實運動的相似性
      二、運動想象與真實運動的神經機制的區別
    第五節  心理表象的應用
      一、心理表象在腦機介面上的應用
      二、心理表象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

      三、心理表象在臨床中的應用
  第八章  概念和語義組織
    第一節  概念和語義
      一、概念的含義
      二、概念和語義的關係
      三、概念的結構
      四、語義模型
    第二節  概念形成
      一、概念範疇形成
      二、嬰兒概念學習
    第三節  概念表徵
      一、概念表徵的內容本質:符號還是模擬?
      二、概念和語義知識的神經表徵
      三、由語境調節的概念表徵
    第四節  概念合成
      一、概念合成和語義構建
      二、隱喻加工
      三、概念表徵研究的難點
  第四部分  人類高級認知
  第九章  語言
    第一節  語言過程的基本假設
      一、語言先天性假說
      二、模塊化理論
      三、沃爾夫假說
    第二節  辭彙識別
      一、閱讀中的辭彙識別及相關模型
      二、言語聽覺機制與口語辭彙識別
    第三節  語言理解與交流
      一、句子加工的理論模型
      二、語篇加工的理論模型
      三、語用理解
      四、言語溝通的基本準則
    第四節  語言產生與溝通
      一、口誤
      二、言語產生障礙
      三、言語產生理論
  第十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力
    第一節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的定義及分類
      二、問題表徵
      三、問題解決的過程
    第二節  問題解決的策略及影響因素
      一、問題解決策略的類型
      二、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創造力概述
      一、創造力的定義
      二、創造力的特性
      三、創造力的類型
      四、創造力的主要表現形式
      五、創造力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創造力認知的理論模型
      一、創造力認知的經典理論模型
      二、創造力認知理論模型的發展
      三、創造性問題解決中的頓悟
  第十一章  推理和決策
    第一節  推理概述
      一、推理的定義與分類
      二、演繹推理
      三、歸納推理
      四、類比推理
      五、推理的神經基礎
    第二節  概率推理
      一、概率推理概述
      二、貝葉斯模型基礎
      三、層次貝葉斯模型
      四、隱馬爾可夫模型
    第三節  決策概述
      一、期望效用理論的發展
      二、前景理論
      三、跨期決策
      四、決策的神經基礎
    第四節  決策過程
      一、強化學習模型
      二、證據積累模型
  第十二章  社會認知
    第一節  社會認知概述
      一、社會認知的觀點與理論
      二、社會認知獨特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  自我加工
      一、自我概念
      二、自我參照
      三、自尊與自戀
      四、自我服務偏差
    第三節  認識他人
      一、社會推斷
      二、歸因
      三、態度
      四、刻板印象
    第四節  社會認知與情緒和行為
      一、社會認知與情緒
      二、社會認知與行為
      三、群體認知與行為
  第五部分  認知的差異與應用
  第十三章  人類認知的差異性
    第一節  認知發展
      一、認知發展的基本問題
      二、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神經發育
      四、認知與老齡化
    第二節  認知與個體差異

      一、個體差異研究的重要性
      二、性別差異
      三、專家和新手
      四、認知風格
    第三節  認知與文化差異
      一、文化多樣性與認知
      二、基於腦的文化模型
      三、認知文化差異研究範式
      四、文化與人類認知系統的交互
  第十四章  認知心理學的應用
    第一節  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的發展歷史和模式
      一、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的發展歷史
      二、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的意義
      三、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的基本類型
    第二節  認知能力的評估
      一、早期的通用認知評估—智力測驗
      二、針對特殊行業的認知能力測試
      三、認知障礙評估
      四、認知測試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認知能力的訓練
      一、認知訓練的類型
      二、認知訓練的應用領域
      三、認知訓練的發展趨勢
    第四節  基於人類認知特性的設計
      一、建立設計和評估指導原則
      二、優化信息的呈現方式
      三、確定信息呈現的參數範圍
    第五節  認知心理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應用
      一、人類智能和人工智慧的聯繫
      二、由人類智能啟發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三、認知心理學幫助電腦科學解決人工智慧的「黑箱」問題
      四、認知心理學應用的前景
參考文獻
附錄  大腦解剖術語及簡稱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