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食品營養與分子生物學(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材)

  • 作者:編者:任嬌艷//姚茂金|責編:馬妍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18449026
  • 出版日期:2025/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1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教材將食品科學、營養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進行融合,深入探討食品中的營養成分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複雜關係。這種跨學科視角有助於學生全面理解食物成分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機制。教材力求介紹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如表觀遺傳學、腸道菌群與個性化營養等,使學生對食品營養與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和未來趨勢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教材介紹了營養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模型,包括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和吸收代謝模型,為學生提供探索營養作用機制的實驗平台,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
    本書配有教學資源視頻及彩圖,可掃描二維碼觀看,適合作為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的科技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作者介紹
編者:任嬌艷//姚茂金|責編:馬妍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營養學概述及發展
  第二節  食品營養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第二章  食品營養與人類演化
  第一節  人類演化的背景與適應性
  第二節  食品營養對人類進化的影響
  第三節  食品營養在人類進化中價值與貢獻
第三章  食品營養與表觀遺傳
  第一節  表觀遺傳的概述
  第二節  膳食調節表觀遺傳的基本機制
  第三節  宏量營養素調節表觀遺傳
第四章  食品營養的細胞生物化學基礎
  第一節  細胞生物化學基礎
  第二節  催化作用的細胞生物學基礎
  第三節  細胞從食物中獲取能量的代謝途徑
第五章  食品營養信號轉導及活性調節
  第一節  信號轉導途徑
  第二節  食品營養相關的信號通路
  第三節  食源性活性?調節營養代謝
第六章  食品營養的感官神經生物學基礎
  第一節  食品感官神經生物學基礎
  第二節  食品感官受體的調控與功能
第七章  營養學研究常用的生物模型
  第一節  營養研究中基因修飾動物模型
  第二節  營養研究中常用的吸收代謝模型
第八章  營養代謝及營養評估的常用研究方法
  第一節  營養代謝及營養素需要量研究方法
  第二節  人體營養狀況的臨床體征研究方法
第九章  腸道菌群與個性化營養
  第一節  人體腸道菌群概述
  第二節  腸道微生物群與個性化營養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