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傳承

  • 作者:張景明|責編:趙永顏//劉旭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59309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05
人民幣:RMB 7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分保護理論篇、保護與文明傳承篇、合理利用篇三個部分,共由25個專題組成。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指導下,在深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義認識的基礎上,切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深度挖掘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多維價值,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各民族共創共享的生活屬性,在傳承發展的歷史中延續了中華文明的優秀成果,體現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意識,彰顯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結合的具體表現,對在新的起點上鞏固文化主體性、創造新的文化形態、推動文化繁榮、實現文化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作者介紹
張景明|責編:趙永顏//劉旭
    張景明,博士,內蒙古涼城縣人。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北方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研究員,省部級科研平台寧夏非遺研究基地和校級平台非遺創新團隊負責人,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非遺傳承與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入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大連大學「金普學者」英才教授。兼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寧夏非遺和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持各級科研項目17項,出版專著21部,發表論文160余篇,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等27項。研究領域為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等。

目錄
第一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的人類學視角
  民間美術學的學科構建析論
  現代化發展與文化遺產的保護
  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界定與理論體系——以遼寧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為例
  北疆飲食理論及其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與保護
  藝術人類學視角下南溝剪紙的文化特徵和手工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政策與實踐
  東北民間美術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明傳承篇
  從「非遺」視角闡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我國東北亞走廊多民族傳統工藝傳承保護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
  東北民間美術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北疆古代民族的陶瓷工藝與造型藝術
  南溝剪紙的藝術風格與吉祥文化寓意
  南溝剪紙的社會民俗文化功能
  東北民間剪紙的藝術特徵與文化表意
  遼夏金元多民族服飾文化共融的文明結晶
  東北民間服飾遺產的造型與文化含義
  東北民間刺繡的造型藝術與象徵符號
  東北民間雕塑的題材與形式特徵
  東北民間編結和玩具的種類與藝術特徵
  遼寧大連地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延續與保護
  大連莊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及相關問題
第三編 非物質文化遺產合理利用篇
  遼寧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對文化產業發展作用的調查與研究
  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南溝剪紙的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
  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