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語言學散論/漢語語言學論叢

  • 作者:蘇新春|責編:唐娓娓
  • 出版社:廣東教育
  • ISBN:9787554863251
  • 出版日期:2025/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語言學散論/漢語語言學論叢》一書的內容全面貫穿了作者的學術見地,是作者關於語言學評論方面的論文研究合輯,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作者的著述心路、讀書評書、治學議學等,對漢語詞義文化、漢字語言、文化語言學、當代中國辭彙學、字詞辨析以及分類語義詞典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本書對教材、辭書的編輯出版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同時,本書在教材語言研究、辭書研究、辭彙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對相關研究學者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作者介紹
蘇新春|責編:唐娓娓
    蘇新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院長,廈門大學教授、博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文教融合平台首席專家,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兩岸語言應用與敘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主要從事漢語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研究。主要著作有《漢語詞義學》、《漢字語言功能論》、《文化的結晶——詞義》、《當代中國辭彙學》、《詞義文化鉤沉探賾》、《漢語辭彙計量研究》、《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辭彙計量及實現》、《現代漢語分類詞典》(主編)、《詞典與辭彙的計量研究》、《漢字的語言性及語言功能》。

目錄
壹 順時啟學
  文化語言學由倡導到建構的歷史一步——第二屆全國文化語言學研討會綜述
  廿年探索路,十座里程碑——第一至第十屆全國漢語辭彙學學術研討會略記
  順時啟學,推波助瀾——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研討會舉辦十周年有感
  新詞語呼喚斷代研究
  怎樣看待粵語地位的變化
  用「一國兩制」思想處理香港的語言問題
  從語言看嶺南文化的開放性
  普通話與方言的地位之別
  交流、合作、推動——在兩岸文字學會交流研討會上的發言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快速推進,成效突出
貳 讀書一得
  申小龍和邢福義文化語言學著作比較
  古代語文傳統是文化語言學的生命之源——讀申小龍《語文的闡釋》
  文化語言學理論發展的一座豐碑——讀《中國文化語言學辭典》
  紮根在南粵大地的嶺南文化——讀李權時《嶺南文化》
  傳統訓詁學語義研究的現代闡釋——孫雍長《管窺蠡測集》序
  現代辭彙研究史大有可為——讀周薦《漢語辭彙研究史綱》
  語言美的學理與技巧——讀錢冠連《美學語言學》
  辭彙研究要「本體」與「應用」並重——《辭彙理論與應用(二)》序
  連詞語法化的有益探索——高婉瑜《漢語常用假設連詞演變研究》序
  治學理政,趣異道同——譚世勛《漢語史研習錄》序
  漢字「四定」,難在字義之序——周美玲《基礎教育語文教材漢字定量研究及基礎教育字表研製》序
  書信八年,漢字牽線——董兆傑《基礎教育識字教學研究》序
  興隨境起,心到詩成——范智全《興心吟》序
  讀《草根隨話》,會草根之情
  讀阮莉萍的《靜湖春曉》
  讀心地暢亮人的暢亮文章——潘新《留給記憶的文字》序
  做時間自主的人——潘新《留給時間的思考》序
  專書辭彙研究,見人識世——徐朝暉《〈南村輟耕錄〉辭彙研究》序
  致力於自然語言處理義類標注的探索者——柏曉鵬《現代漢語詞義分類體系的建立和自動標注》序
  漢語詞義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論建構——邱慶山《詞義球結構的理論與實踐》序
  鍥而不捨,后出轉精——李娜《早期新式小學國語教科書語言研究》序
  唐少俐《語文教育走進中國傳統文化》序
  祝賀與希望——寫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出版之際
  承社區詞之說,揚華文詞研究之理——田靜《基於〈全球華語大詞典〉的大華語社區詞研究》序
  田野調查,獲取真知——《台灣高雄東南亞女性新住民語言應用研究》
? 自著后敘
  語義為主語形為輔的辭彙研究觀——《漢語詞義學》後記
  詞義與文化互為表裡——《文化的結晶——詞義》後記
  探漢字生命之源——《漢字語言功能論》後記
  文化辭彙學的理論建構——《當代中國辭彙學》後記
  漢字的鼎足之勢——《漢字文化引論》序言
  詞義文化的大局觀與小材料——《詞義文化鉤沉與探賾》後記
  定性範式向定量範式的轉化——《現代漢語辭彙計量研究》後記
  析字解詞,辨訛悟正——《字詞辨析詞典》序
  漢語辭彙研究需要廣博視野與歷史縱深感——《20世紀漢語辭彙學著作提要·論文索引》前言
  書海之要在於讀提要之書——《20世紀漢語辭彙學著作提要·論文索引》後記
  探求漢語辭彙釋義的元詞系統——《漢語釋義元語言研究》後記
  由字及詞,學詞之法——《組詞詞典》序

  由句及詞,學詞之法——《造句詞典》序
  辭彙計量研究的助手——《辭彙計量研究及實現》後記
  學文之道,多讀美文——《大學語文讀本》後記
  單向多層語義系統內在邏輯關係探秘——《現代漢語分類詞典》附論
  單向多層語義系統的建構之路——《現代漢語分類詞典》後記
  詞典是辭彙研究的材料也是結晶——《詞典與辭彙的計量研究》後記
  漢字生命之源再思考——《漢字的語言性與語言功能》後記
  台灣語文問題研究:由信息到對策——《台灣語言文字問題對策研究》後記
  漢語詞表研究的過程與希冀——《漢語詞表研究論文精選》編纂緣由
  《台灣語文動態》(彙編長卷)前言
  「基礎教育語文教材語言研究」叢書總序
  《民國時期基礎教育語文教材語言研究》後記
  《20世紀50-60年代基礎教育語文教材語言研究》後記
  《21世紀新課標語文教材語言研究》後記
肆 懷師念友
  我的辭彙學研究轉向引路人
  永遠懷念漢語辭彙學最傑出的研究家劉叔新先生——在劉叔新先生追思會上的發言
  現代漢語辭彙學體系的精耕師
  懷念辭彙研究家與辭彙教育家葛本儀先生
  當代漢語辭彙研究的領舞者
  瞻遠扶近,惠澤後人
  南粵大地的語言學名師
  回憶胡守仁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大學指導課
  重讀《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辭彙集》,更感斯人之偉——紀念陳章太先生
  田小琳先生與社區詞
  揮斥方遒,一路高歌——憶與葆嘉兄西安二三事
  大都會,小學會
  懷念年年回家的路
  平凡的人生,深沉的愛
伍 治學偶記
  「淘書」趣
  書市好購書
  「沖涼」背後的地理氣候文化
  說「天」
  「正」字詞族的文化因子
  漢字中的古代戰爭兵器
  「艾滋病」與「愛滋病」
  「克隆」的興隆
  「美輪美奐」與「美崙美奐」
  「子細」「火夫」需要再規範嗎
  「優盤」與「U盤」
  「服務指南」與「文學統籌」
  「資政」與「咨政」辨
  從查詞典到讀詞典
  「閱讀」九法
  讀書樂
陸 從教助學
  守初心,存高遠——記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迎來首屆新生前的二三事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務虛」與「務實」
  「一體四翼」,打造對台語言文字研究團隊——《語用研究》前言

  學科「長」「短」的辯證法——《傳人》2018年總第9期「卷首語」
  學貴成——《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師生獲獎作品名錄》前言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大事記」前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文傳之聲·十周年院慶紀念冊》卷首語
  陳世雄《為文化強市求索——石獅文化強市調研文集》序
  嘉庚學子對閩南文化的思考——《嘉庚學子眼中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序
  張端端《不知詩歡》序
  樂教對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的深化與啟示
  《月港詩集》序
  文學刊物《南太武》創刊號「序」
  微光照亮人生——寫在《微光集》(第2期)刊印前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