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核能制氫技術(精)

  • 作者:編者:張平//彭威//石磊|責編:袁海燕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472557
  • 出版日期:2025/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8
人民幣:RMB 2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核能制氫技術》系統地介紹了核能制氫的原理、方法、技術路線及最新研究進展。全書共分13章,包括氫能與核能概述、核能系統與核能制氫技術、高溫氣冷堆、熱化學碘硫循環分解水制氫技術、混合硫循環制氫技術、核能高溫電解制氫、核熱輔助的碳基燃料制氫技術、高溫氣冷堆與制氫技術的耦合、高溫堆制氫安全特性分析、核能制氫系統中氫氣的泄漏擴散、核能制氫在煤液化和氫冶金領域的應用、核能制氫經濟性初步評價以及核能制氫技術生命周期評價。
    本書可供研究和從事氫能、核能非發電應用、核能制氫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和相關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閱讀參考。

作者介紹
編者:張平//彭威//石磊|責編:袁海燕

目錄
第1章  氫能與核能概述
  1.1  氫能概述
    1.1.1  「雙碳」目標的提出
    1.1.2  氫能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角色
    1.1.3  核能制氫在氫氣大規模供應中的作用
  1.2  氫能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1.2.1  氫能發展現狀
    1.2.2  制氫技術概述
  1.3  我國核能發展現狀與展望
    1.3.1  我國核電發展現狀
    1.3.2  核能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作用
  1.4  核能制氫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章  核能系統與核能制氫技術
  2.1  核能與核反應堆系統
    2.1.1  核能
    2.1.2  傳統核反應堆系統
    2.1.3  核反應堆的分代
    2.1.4  第四代核能系統
    2.1.5  核能制氫系統對反應堆的要求
  2.2  核能制氫技術
    2.2.1  甲烷蒸汽重整
    2.2.2  熱化學循環分解水
    2.2.3  混合循環
    2.2.4  高溫蒸汽電解
    2.2.5  水電解
    2.2.6  核熱輔助碳氫化合物及生物質轉化制氫
    2.2.7  水輻射分解制氫
  2.3  核能系統與制氫技術的集成
    2.3.1  核反應堆系統與天然氣和煤轉化制氫技術的集成
    2.3.2  核能與高溫蒸汽電解的結合
    2.3.3  VHTR與I-S循環結合
    2.3.4  VHTR與HyS循環耦合
    2.3.5  SCWR與Cu-Cl循環耦合
  參考文獻
第3章  高溫氣冷堆
  3.1  高溫氣冷堆技術的發展歷程
    3.1.1  早期及改進型氣冷堆
    3.1.2  高溫氣冷堆簡介
    3.1.3  模塊式高溫氣冷堆
    3.1.4  超高溫氣冷堆
  3.2  高溫氣冷堆系統和設備
    3.2.1  堆芯結構和燃料
    3.2.2  一迴路系統
    3.2.3  燃料裝卸系統
    3.2.4  氦氣凈化系統
    3.2.5  艙室冷卻系統
    3.2.6  反應堆安全殼
  3.3  高溫氣冷堆的技術特性
    3.3.1  固有安全性

    3.3.2  多用途
    3.3.3  靈活性
  3.4  高溫氣冷堆用於核能制氫
    3.4.1  核能制氫技術評價
    3.4.2  核能制氫系統和設備
    3.4.3  目前各國研究現狀
  3.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熱化學碘硫循環分解水制氫技術
  4.1  碘硫循環分解水制氫原理
  4.2  碘硫循環基礎與工藝研究
    4.2.1  Bunsen單元
    4.2.2  氫碘酸單元
    4.2.3  硫酸單元
  4.3  碘硫循環過程模擬與效率分析
    4.3.1  單元模型建立與模擬
    4.3.2  全流程模擬
    4.3.3  碘硫循環制氫效率分析
    4.3.4  碘硫循環過程工程材料
  4.4  碘硫循環台架構建、閉合及連續運行
    4.4.1  日本
    4.4.2  美國
    4.4.3  韓國
    4.4.4  中國
  4.5  碘硫循環制氫設備研發
    4.5.1  Bunsen反應器
    4.5.2  氫碘酸分解器
    4.5.3  硫酸分解器
  參考文獻
第5章  混合硫循環制氫技術
  5.1  混合硫循環概述
  5.2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工藝概述
    5.2.1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發展概況
    5.2.2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與其他電解制氫工藝對比
  5.3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池結構
    5.3.1  早期平行板結構SDE電解池
    5.3.2  PEM型SDE電解池
  5.4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催化劑
    5.4.1  SDE催化劑與PEM水電解催化劑的差異
    5.4.2  SDE催化劑研究進展
  5.5  二氧化硫去極化電解過程機理研究
    5.5.1  SDE陽極體系中S(Ⅳ)向S(Ⅵ)物質的轉化
    5.5.2  SDE副反應及其應對策略
  5.6  混合硫循環工藝路線與主要設備
    5.6.1  SDE電解工段
    5.6.2  硫酸濃縮工段
    5.6.3  硫酸分解工段
  5.7  混合硫循環過程模擬與優化
  5.8  混合硫循環應用前景與重點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6章  核能高溫電解制氫
  6.1  核能高溫電解制氫系統耦合原理
    6.1.1  SOEC基本原理
    6.1.2  SOEC熱力學與動力學分析
    6.1.3  SOEC的制氫效率
    6.1.4  高溫電解制氫技術的優勢
  6.2  SOEC的基本組成與分類
    6.2.1  電解質
    6.2.2  陰極
    6.2.3  陽極
    6.2.4  SOEC的連接體材料與密封材料
    6.2.5  SOEC的分類
  6.3  SOEC電堆與系統
  6.4  SOEC發展歷程與現狀
  6.5  SOEC多樣化應用場景
    6.5.1  SOEC制油及化學品
    6.5.2  基於SOEC的氮循環工藝
    6.5.3  可再生能源儲能
    6.5.4  基於SOEC的新型混合能源系統
  6.6  核能高溫電解制氫能耗及經濟性評價
  參考文獻
第7章  核熱輔助的碳基燃料制氫技術
  7.1  核熱輔助的天然氣重整制氫
    7.1.1  天然氣重整技術概述
    7.1.2  核熱輔助的天然氣重整技術
  7.2  核熱輔助的煤氣化制氫
    7.2.1  煤氣化制氫
    7.2.2  核熱輔助的煤氣化制氫技術
  7.3  核能與生物質耦合制氫
    7.3.1  生物質熱化學制氫
    7.3.2  核能與生物質能聯合製備氫或液體燃料
  參考文獻
第8章  高溫氣冷堆與制氫技術的耦合
  8.1  引言
  8.2  高溫氣冷堆與制氫系統耦合的整體介紹
  8.3  高溫氣冷堆與制氫系統耦合的能量梯級利用原理
  8.4  超高溫氣冷堆與碘硫循環制氫系統耦合方案研究
    8.4.1  基於蒸汽透平循環的氫、電聯產系統
    8.4.2  基於蒸汽透平循環的熱、電、氫聯產系統
    8.4.3  基於氦氣透平循環的氫、電聯產系統
  8.5  碘硫循環制氫流程的優化研究
  8.6  超高溫氣冷堆與混合硫循環制氫系統耦合方案研究
  8.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高溫堆制氫安全特性分析
  9.1  概述
    9.1.1  氫能及核能的安全應用
    9.1.2  核設施與制氫設施耦合的安全
  9.2  核工藝熱應用和核能制氫系統的安全要求
    9.2.1  核工藝熱用於工業領域的一般要求

    9.2.2  核工藝熱供應系統的一般安全策略與應對措施
  9.3  高溫堆制氫的安全特性
    9.3.1  反應堆與制氫廠在事故狀態下的相互影響
    9.3.2  可燃工藝氣體泄漏與擴散對反應堆的影響
    9.3.3  有害化學物質的擴散及對反應堆的影響
  9.4  高溫堆制氫過程中氚的影響
    9.4.1  氚的產生及一迴路中氚的行為
    9.4.2  氚(和氫)通過金屬壁的滲透及在反應堆各迴路中的遷移研究
    9.4.3  基於HTR-10與HTR-PM中氚的源項研究
    9.4.4  氚的限值標準及碘硫循環制氫廠產物中氚含量評價
    9.4.5  核能制氫過程關於氚問題需要進一步開展的研究工作
  9.5  不同工藝的核能制氫廠的實踐及安全問題
    9.5.1  核能輔助的煤氣化制氫項目
    9.5.2  核輔助的甲烷蒸汽重整制氫方法的安全問題
    9.5.3  核熱碘硫熱化學循環的安全問題
    9.5.4  核熱輔助的高溫蒸汽電解工藝的安全問題
  9.6  核能制氫廠非核設計的對策研究
    9.6.1  核能制氫廠非核設計的原因
    9.6.2  安全隔離距離選擇及各國法規要求與實踐
    9.6.3  核能制氫廠非核設計的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第10章  核能制氫系統中氫氣的泄漏擴散
  10.1  引言
  10.2  反應堆與制氫廠的相互影響
  10.3  氫氣擴散
    10.3.1  氫氣泄漏擴散的原理
    10.3.2  氫氣泄漏擴散的研究方法
  10.4  氫氣擴散機理實驗研究
    10.4.1  開放空間中氣體泄漏擴散規律
    10.4.2  風洞實驗中氣體泄漏擴散規律
    10.4.3  風洞實驗中設置障礙物時氣體泄漏擴散規律
  10.5  氫氣擴散數值模擬研究
    10.5.1  風速和風向的影響
    10.5.2  泄漏口直徑的影響
    10.5.3  泄漏排放口高度和角度的影響
    10.5.4  危險條件的安全評估
  10.6  抑制氫氣泄漏擴散的方案研究
    10.6.1  障礙物抑制氫氣擴散的作用機理
    10.6.2  立方體障礙物的作用規律
    10.6.3  類球體和圓錐體障礙物的作用規律
    10.6.4  圓柱面障礙物的作用規律
    10.6.5  方案效果比較
  10.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1章  核能制氫在煤液化和氫冶金領域的應用
  11.1  概述
  11.2  核能制氫在煤液化中的應用
    11.2.1  傳統煤液化過程
    11.2.2  基於核能制氫的新型煤液化過程
  11.3  核能制氫在氫冶金中的應用

    11.3.1  基於高溫氣冷堆的煉鋼系統描述
    11.3.2  計算模型
    11.3.3  結果與討論
  11.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核能制氫經濟性初步評價
  12.1  概述
  12.2  評價模型與方法
    12.2.1  HEEP軟體簡介
    12.2.2  HEEP軟體的計算原理
  12.3  核能制氫經濟性分析結果
    12.3.1  制氫廠能量供應方式的影響
    12.3.2  碘硫循環制氫效率的影響
    12.3.3  時間和經濟參數的影響
    12.3.4  不同制氫工藝經濟性的比較
  12.4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  核能制氫技術生命周期評價
  13.1  概述
    13.1.1  高溫堆混合硫循環制氫
    13.1.2  高溫氣冷堆碘硫循環制氫
  13.2  生命周期評價概念
    13.2.1  概念與內涵
    13.2.2  評價方法
    13.2.3  影響類別
    13.2.4  特徵化
  13.3  高溫氣冷堆混合硫循環制氫技術生命周期評價
    13.3.1  目標與範圍
    13.3.2  清單分析
    13.3.3  環境影響評價
    13.3.4  結果與解釋
  13.4  高溫氣冷堆碘硫循環制氫技術生命周期評價
    13.4.1  目標與範圍
    13.4.2  清單分析
    13.4.3  環境影響評價
    13.4.4  結果與解釋
  13.5  小結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