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灌叢堆是乾旱、半乾旱及半濕潤荒漠地區的一種地貌類型,是由風沙流遇到灌叢阻攔,灌叢截留其沙物質在灌叢及其周圍堆積而成,其土壤理化和生物學性狀與斑塊之間的「堆間地」有著明顯的差異。荒漠草原風沙區既有天然生長的灌叢,也有人工栽植的灌木演化成為灌叢,隨著時間的推移,灌叢堆的生態效應對生態保護意義越發突顯。本書分別通過對荒漠沙化區人工栽植的檸條灌叢堆、天然生長的白刺灌叢堆不同發育演替階段地上植物群落結構變化的比較,揭示不同發育階段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組成及多樣性的差異,探討各種土壤因子、微生物因子對細菌和真菌群落組成、群落結構與植物群落多樣性協同變化機制,為深入揭示荒漠草原風沙區檸條灌叢堆、白刺灌叢堆演化過程中地上與地下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與生態管理提供依據。
本書適合從事草業科學、生態學、土壤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閱讀。
目錄
第1章 灌叢堆研究概述
1.1 引言
1.2 灌叢堆研究現狀
1.3 生態化學計量學
1.4 土壤?活性研究現狀
1.5 土壤微生物研究現狀
1.5.1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概述
1.5.2 非生物因子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1.5.3 生物因子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理化性質
2.1 研究區概況
2.2 試驗設計
2.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理化性質及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
2.3.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植被特徵
2.3.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理化性質
2.3.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
2.3.4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理化因子與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的關係
2.4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活性變化特徵
2.4.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活性變化
2.4.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活性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係
2.5 總結
2.5.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理化性質及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
2.5.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活性變化特徵
參考文獻
第3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
3.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測序結果分析
3.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運算分類單元分析
3.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
3.3.1 門水平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
3.3.2 目水平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
3.3.3 屬水平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
3.4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
3.4.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分析
3.4.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α多樣性分析
3.4.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β多樣性分析
3.5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影響因子分析
3.5.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影響因子分析
3.5.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影響因子分析
3.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
4.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測序結果分析
4.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運算分類單元分析
4.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分析
4.3.1 門水平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分析
4.3.2 目水平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分析
4.3.3 屬水平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分析
4.4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分析
4.4.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分析
4.4.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α多樣性分析
4.4.3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β多樣性分析
4.5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影響因子分析
4.5.1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影響因子分析
4.5.2 不同發育階段檸條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影響因子分析
4.6 總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發育階段白刺灌叢堆研究
5.1 研究區自然概況
5.2 試驗設計及研究方法
5.2.1 試驗設計
5.2.2 土壤各指標的測定方法
5.2.3 土壤細菌和真菌的測序方法
5.2.4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指標及計算方法
5.2.5 數據處理
參考文獻
第6章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植被特徵及土壤理化特性
6.1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植被特徵
6.2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的理化特性
6.2.1 土壤的物理特性
6.2.2 土壤的化學特性
6.3 土壤理化性質與土壤顆粒組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6.4 總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
7.1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運算分類單元分析
7.2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
7.2.1 門水平上土壤細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7.2.2 目水平上土壤細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7.2.3 屬水平上土壤細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7.3 土壤細菌群落的多樣性分析
7.3.1 土壤細菌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曲線
7.3.2 土壤細菌群落的α多樣性指數
7.3.3 土壤細菌群落的UPGMA聚類分析
7.4 不同演化階段中土壤環境因子與細菌群落組成的相關性分析
7.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荒漠草原沙化區不同發育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
8.1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組成分析
8.1.1 門水平上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8.1.2 目水平上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8.1.3 屬水平上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比較
8.2 不同演化階段白刺灌叢堆土壤真菌群落α多樣性特徵
8.3 土壤真菌群落的UPGMA聚類分析
8.4 土壤環境因子與土壤真菌群落組成的相關性分析
8.5 總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展望
9.1 長期定位觀測研究是完整揭示荒漠草原沙化區灌叢堆生態學生態過程研究的有效手段
9.2 地上-地下系統互饋機制是研究灌叢堆生態學重要方向
9.3 灌叢堆土壤動物生態學研究是尚未關注的重要領域
9.4 結合宏基因組開展不同發育階段灌叢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研究
9.5 荒漠草原灌叢堆的地上-地下碳匯互饋機制需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研究區植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