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本書內容涵蓋了環境監測的主要領域,包括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固體廢物監測以及生物監測等。每個領域都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項目,從樣品的採集、保存、預處理到分析測定,詳細介紹了實驗原理、步驟、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等內容,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
實驗指導書的核心在於指導實踐操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實驗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對每個實驗的操作步驟都進行了詳細描述,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實驗操作方法。同時,書中還強調了實驗操作的規範性和安全性,提醒讀者在實驗過程中注意遵守實驗規則,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和人身安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環境監測領域也不斷湧現出新的技術和方法。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引入環境監測的前沿技術和方法,如在線監測技術、生物感測器技術、光譜分析技術等,使讀者能夠了解環境監測的最新發展動態,開闊視野,提高創新能力。
目錄
第一章 課程概況、實驗室規章制度與安全教育
1.1 課程概況
1.2 實驗室規章制度
1.3 實驗室安全教育
第二章 水和廢水監測實驗
2.1 實驗一 水樣色度和濁度的測定
2.2 實驗二 芳名湖水氨氮的測定
2.3 實驗三 芳名湖水亞硝酸氮的測定(鹽酸α-?胺比色法)
2.4 實驗四 芳名湖水硝酸鹽氮的測定
2.5 實驗五 水中氟化物的測定
2.6 實驗六 水中銅、鋅的測定
2.7 實驗七 水中鉻的測定
2.8 實驗八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鉀法)
2.9 實驗九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庫侖滴定法)
2.10 實驗十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2.11 實驗十一 廢水中總有機碳的測定
2.12 實驗十二 水中揮發酚的測定
2.13 實驗十三 污水中石油類物質的測定
2.14 實驗十四 水中氰化物的測定
2.15 實驗十五 湖泊(東圳水庫)水質監測
2.16 實驗十六 木蘭溪相關河流環境質量基礎調查
第三章 空氣和廢氣監測實驗
3.1 實驗十七 空氣中總懸浮物顆粒物(TSP)的測定(重量法)
3.2 實驗十八 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測定
3.3 實驗十九 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
3.4 實驗二十 空氣中氮氧化物的測定
3.5 實驗二十一 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3.6 實驗二十二 室內空氣中氡的測定(連續氡測量儀法)
3.7 實驗二十三 室內空氣中甲醛的測定
3.8 實驗二十四 校園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
3.9 實驗二十五 校園空氣質量現狀監測
第四章 土壤質量監測實驗
4.1 實驗二十六 土壤樣品採集及處理
4.2 實驗二十七 土壤樣品的製備與保存
4.3 實驗二十八 土壤水分及pH的測定
4.4 實驗二十九 土壤容重的測定及土壤孔隙度的計算
4.5 實驗三十 土壤鹼解氮含量的測定
4.6 實驗三十一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測定
4.7 實驗三十二 土壤速效性鉀的測定
4.8 實驗三十三 土壤水穩性團粒結構的測定
4.9 實驗三十四 土壤有機質的測定
4.10 實驗三十五 土壤銅和鋅的測定
4.11 實驗三十六 土壤總汞的測定
4.12 實驗三十七 土壤總砷的測定
4.13 實驗三十八 校區後山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案的制定(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
第五章 物理性環境監測實驗
5.1 實驗三十九 校園環境雜訊的測定
5.2 實驗四十 環境振動的測定
5.3 實驗四十一 環境電磁輻射的測定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監測實驗
6.1 實驗四十二 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
6.2 實驗四十三 水中大腸菌群的測定(多管發酵法和濾膜法)
6.3 實驗四十四 芳名湖水葉綠素a的測定
6.4 實驗四十五 原生動物刺泡突變實驗
6.5 實驗四十六 稻米或蔬菜中鎘的測定
6.6 實驗四十七 糧食和蔬菜中有機磷農藥殘留量的測定
第七章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
7.1 驗收監測技術工作
7.2 驗收監測技術報告的編寫
第八章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和數據處理分析
8.1 誤差及其分類與表示方法
8.2